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
改良操作方法——步骤
• 1、持注射器针尖向下,将注射器内气泡弹 至药液的上方,再将注射器平放,单向旋 转取下橡胶帽(避免针尖弯曲)。不再需 要排气。
改良操作方法——步骤
• 2、嘱患者双腿屈膝,消毒注射部位,左手 拇指、食指以5-6CM距离捏提患者注射部 位的皮下组织,形成凸起皱褶持续30秒钟。 • 3、右手持针90度角刺入皮肤皱褶内,深度 达0.5-1CM。 • 4、回抽无回血,缓慢推动助推器将注射器 内的液体全部注入脂肪组织,待气泡进入 针头腔内。
• 平卧双腿屈膝
改良操作方法——部位
• 脐部周围U状区域
• 脐上区:皮肤粗糙,皮肤不易提起,进针时,疼痛感弱
改良操作方法——部位
• 除外脐周1CM,以脐周5-10CM处为宜 • 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斑或痣的 部位 • 禁止在任何挫伤部位注射 • 注射部位应每次有规律地轮换
改良操作方法——理论依据
• 1、注射前手捏并提起皮下组织30秒钟,可 使皮下毛细血管受压血流减少,减少针尖 刺伤毛细血管的机会。 • 2、血流减少的同时阻断了皮肤末梢神经传 导,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 • 3、注射完毕后手持续捏提皮下组织并压迫 3分钟,其目的是使刺伤血管的血液尽快凝 固。
改良操作方法——理论依据
• 感谢大家的聆听!
改良操作方法——步骤
• 5、给药结束后以原插入角度迅速拔针,拔 针后继续捏提注射部位3分钟。 • 6、干棉枝放在注射部位5-10秒,以防止药 液溢出,禁止按摩注射部位。
• • • •
表皮0.26MM 真皮0.5-2MM 皮肤 皮下脂肪3-5CM 垂直皮下注射法通过真皮层的距离短,可有 效降低重度疼痛的发生率. • 传统注射方法斜刺时涉及部位较多,如针头 不慎刺入血管,只压迫穿刺点不能有效的压 迫止血,易形成瘀血、瘀斑。
• 4、局部按压力度不宜过大,由于腹壁浅表 层和肌层毛细血管丰富,压迫力度过大, 增加药物对局部的刺激和挤压,则易引起 局部毛细血管壁的破裂,形成出血瘀斑。 • 5、注射后局部压迫时间与局部平均出血面 积两者呈负相关。 • 6、患者年龄与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局部平均 出血面积呈正相关。
改良操作方法——理论依据
• 7、合用阿司匹林剂量越大,注射局部平均 出血面积越大。 • 8、皮下脂肪厚度是影响低分子肝素注射部 位皮下出血的因素之一。腹部皮下脂肪厚 度<30MM的患者易出血,需按压3分钟。
预防皮下出血的措施
• 1、加强宣教,取得合作,注射前认真解释 药物的治疗作用、注射方法、注意事项, 使患者配合。 • 2、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感, 使注射部位皮肤松驰易于进针,从而减轻 疼痛。 • 3、严格执行正规操作,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注意操作手法。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 的改良
内一科 邬 燕清
传统操作方法
• 1、体位:平卧位 • 2、注射部位:脐周两横指 • 3、注射方法:注射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 肤形成皱褶,常规消毒,排气后注射针垂 直插入皮肤皱褶内,维持皮肤皱褶至注射 完毕。 • 4、拔针后干棉枝按压针口5-10分钟。
改良操作方法——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