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研究

对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研究

对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研究
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全民健身越来越被重视,而羽毛球运动因其场地灵活、器械轻巧、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动作舒展、健身价值高、趣味性浓等优点自然受到大众高度的喜爱。

而广大羽毛球爱好者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常常出现运动损伤,本文从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部位、原因等方面对其加以分析,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期能引导羽毛球爱好者科学锻炼,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1、羽毛球运动损伤的类型
羽毛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虽然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但项目特点是速度快、密度高、强度大、技术难度大,既要求极高的无氧耐力,又要求极高的有氧耐力,因此造成较高的损伤发生率。

其运动损伤的发生多为自身因素引起的,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据统计,一般慢性损伤稍多于急性损伤。

2、羽毛球运动损伤常见部位及预防
2.1肘关节软组织损伤。

在羽毛球运动中,肘关节内侧软组织损伤最常见,原因一般是在羽毛球正手扣杀或击球过程中技术动作不正确,而肘关节外侧软组织损伤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反拍扣杀,抽球训练过多,肌肉性能差,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存有滑囊等因素所致,损伤原理为,伸手肌群突然收缩,使肌肉或关节囊韧带受到剧烈牵拉或因经常做前臂的旋后或伸腕动作,深层组织反复摩擦,挤压造成局部劳损性病变,滑囊的过分刺激而引起。

运动前要充分活动肘关节,加大力量时要循序渐进。

选择加粗拍柄的球拍,拍柄加粗后可以明显减轻肘部肌肉负担,同时握拍要放松,击球时肘部不要过直。

有必要的时可戴护肘。

此外,应避免长时间的打球出现疲劳,运动后要做好放松练习。

2.2手腕关节损伤手。

腕关节损伤主要因为击、打、扣、杀、吊、挑、推、扑、勾球时都要求手腕快速伸直闪动鞭打击球或手腕由后伸外展到内收,内旋闪动切击球,手腕在这种快速的后伸,鞭打动作中,还不断做出不同角度内,外旋及屈收动作,因而手腕部的薄弱环节三角软骨盘不断受到旋转辗挤造成损伤。

因此在运动时先进行中前场的网前小球对练及平抽快打对练,将手腕、手指的肌肉关节先活动开来,而且可以尽快适应球感,同时将自己的反应速度、注意力很快提升到比赛状态.当然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是十分重要的。

2.3肩部软组织损伤。

在羽毛球运动中肩袖损伤最为常见,主要因为在羽毛球技术中,无论是正手,反手击球或劈吊球,其基本动作都需要同时向后引拍,向前挥拍,击球,顺势向后挥拍,肩关节进行重复无数次这种运动时使得组成腱袖的四块小肌肉长处于离心性超负荷状态,从而造成肩袖损伤。

因此在运动时要穿宽松舒适的衣服,运动前要充分做好肩部热身活动,拉伸及绕环运动。

2.4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在屈伸过程中,小腿相对固定,而大腿突然旋转或内翻时,由于人体重力作用线通过膝关节,产生研磨及撕裂的力量,容易伤及
关节内未能迅速滑移的半月板,长时间大强度的屈伸、扭转,使滑膜与关节面之间不断地摩擦挤压,导致滑膜充血、水肿,引起关节肿胀,成为单纯性滑膜损伤。

因此,在运动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掌握正确的羽毛球技术是必须的;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是必要的;避免过度疲劳也是要注意的。

2.5踝关节损伤。

由于羽毛球落点变化大,运动者打球时要在场地上不停地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要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

脚步不停地移动时,很多人冲到网前跨步接球时,因速度太快而习惯用脚尖着地,这样的动作很容易使踝关节局部负荷过重。

加上肌肉力量不足,导致踝关节韧带扭伤。

如姿势期错误,还会造成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因此,运动时要穿合适的鞋,最好能在木地板或塑胶地面的场馆里打球,掌握正确的步伐和技战术是十分重要的。

2.6腰肌扭伤。

此伤系指腰(臀)部肌肉、筋膜、韧带或椎间关节等软组织损伤,俗称“腰肌劳损”。

主要因为羽毛球运动的技术特点,要求腰部处于不断地过屈(如弓步接吊球、搓网前球)或过伸运动中(如扣杀球、击后场高球),在重复做这些动作中,腰很容易受到损伤,同时运动者在打球时注意力不集中,肌肉过于放松,动作技术错误、准备活动不充分,也容易造成急性腰肌扭伤。

3、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3.1动作技术不规范。

错误的技术动作往往会给身体某组织器官加重负荷,而当负荷超越了生理机能所承受的限度时就会出现各种损伤。

如果不遵守循序渐进与系统训练的原则,急于求成,过早练习高难度动作,不但费力别扭,而且极易因技术动作错误而造成损伤。

3.2身体局部负担过重。

在羽毛球运动中,需要不断的移动,不断的挥动手臂,脚,腿,膝盖,肩袖,腕关节等基本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中,若运动时间太长,运动频率太快,则会负荷过重,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就会出现运动损伤。

3.3身体素质差。

业余的羽毛球爱好者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一般只热衷于学习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对于身体素质的训练反而忽略了,力量、速度、柔韧等都没专业训练过,在做一些难度动作时就会出现运动损伤。

3.4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羽毛球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不科学,没有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没有充分调动起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肌肉韧带的粘滞性没有降低,没有使身体各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活动,以克服人体本能的惰性,那么久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3.5对场地器材不适应。

羽毛球场地中土地不平整,水泥地过硬,木地板太滑,塑胶太黏,都会使运动员摔倒,滑到等导致下肢受伤,若拍子过细、过重等都会导致上肢受伤。

4、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4.1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熟练地掌握基本技术不仅可以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而且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羽毛球爱好者应该在体育教师或在水平比较高的同伴正确指导下,通过掌握正确的羽毛球手法和动作,学习规范的移动步法,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基本的握拍姿势学起,逐步把挥臂、击球、步法结合起来,做到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羽毛球的技术动作。

4.2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身体疲劳。

运动量的大小由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决定。

羽毛球爱好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节。

当运动的时间延长时,就要降低运动的强度;而强度加大时,则要缩短运动时间。

4.3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在羽毛球运动中,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是基础,速度素质是核心,速度耐力是必须,柔韧素质也需要。

羽毛球爱好者必须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从而提高技术而且预防损伤。

4.4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运动前首先要进行身体全面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各关节都得到活动,项目包括慢跑、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肩关节运动,体转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踝关节运动,压腿等,使全身肌肉都得到拉伸。

此外,还需要进行一些羽毛球的专项准备活动,如挥拍活动、起动步法及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步法跑动练习。

另外,准备活动的强度与时间要控制好,以身体感觉发热、微微出汗为最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