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课件 第5章 法律的概念

法理学课件 第5章 法律的概念


正义女神
剑:制裁
蒙眼:理智
秤:公平
自然法之起源:


古希腊悲剧《安提 戈捏》,表明了历 史上最早萌生的自 然法观念。 从自然 到自然法
第二节 法律本质



一、现象与本质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面貌 和发展的根本性质。事物的本质是隐蔽 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感性的直观 不能理解认识,必须透过现象(通过抽 象)认识、掌握本质。 法律现象与法律本质




(二)评价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评价 尺度,能够对人的行为的法律意义进行 评价。 法律的评价不包括人的思想。 法律的评价不同于道德评价、政治评价 和纪律评价。 东汉赵娥案


(三)预测作用 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 规范预测人们相互之间将会怎样行为以 及行为的法律后果。 问题:溯及既往的法律有预测作用吗?
08司法考试题(单选)


1.西方法律格言说:"法律不强人所难"。关于这句 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凡是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B.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法律不得规定为义务 C.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承 担过错责任 D.天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加以调 整的事项


(四)强制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够运用国家 强制力对违法行为施以强制措施,保障 法律被顺利实现。 问题:法律是否可能单靠强制力被实现?


(五)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不在于法律强制作用的 发挥,而在于法的内涵,公平正义以及 符合社会价值观念的法律规范能够更好 地被人们接受,并可能通过法律的实施 在人们的心灵中被进一步强化。


问题:许霆犯了盗窃罪吗?




二、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 (一)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由国家制定或 认可 (二)法律以权利、义务、权力、职责为主 要内容 (三)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 (四)法律具有可诉性
07司法考试题(单选)




7.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法律的可诉性特征? A.下一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因与上一级 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冲突而被宣布无效 B.公民和法人可以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 权利 C."一国两制"原则体现在《香港特别行 政区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 D.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

答案C




三、法律的社会作用 (一)分配社会利益(立法) 古人对法律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定分止争 见《商君书》: “一兔走而百人逐之,非兔可以分为百, 由名分未定也,夫卖者满市而盗不敢取, 由名分已定。” 法律对利益的分配可以防止利益分配的不 确定性带来的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



(二)解决社会纠纷 (司法) 纠纷解决方式: 无法律和司法的状态: 自力救济(自己是自己 案件的法官) 有法律和司法的状态: 代表国家权力的司法机 关进行中立的裁判。
第五章 法律的概念
第一节 法和法律的词源


一、古汉语中“法”和 “律”的词源 东汉许慎撰著的《说文 解字》一书,他指出: “灋,刑也,平之如水, 从水;廌,所以触不直 者去之,从去。”“法 即刑,模即法,范亦法, 型为铸造器具之法。”
独角兽


中国古代“灋”的几层含义: 第一,法的含义和刑是通用的。 第二,法代表了公平正义的含义 。 第三,古代法的含义,带有神明裁判的 意思。
第三节
法律特征
一、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一般特征 (一)法律的规范性 《说文》中:“灋,刑也。”,刑即型字,谓 模型也。“法即刑,模即法,范亦法,型为铸 造器具之法。” 物治与人治 梁启超:法治主义者,其实则物治主义也。 “将一切主观的标准舍去,专恃客观的标准 以‘一人心’。”





二、关于法律本质的主要学说 (一)法律是什么:伯里克利和阿尔克 比阿底斯的对话 (二)西方古代的法律本质学说 1、神意法说 2、自然法说


(三)近代以后西方法律本质学说 1、法律命令说 2、人民公意说 3、社会控制说 4、统治阶级意志说


二、法律本质的三个层面 (一)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法律体现为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 集团的意志,同时也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三)法律所体现的意志归根结底根源 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三)实施社会管理(执法) 每个社会都有公共事务需要国家处理, 国家积极地行使职能,这一作用体现在 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中。
中西法的含义差异的原因



梁治平:《法辨》,《中国社会科学》 1986年4期。另可见《法律的文化解释》 一书。 西方:古希腊、罗马法律产生于阶级斗 争 中国:部落征战

二、西方“法”与 “法律”的词源: (一)自然法与实 在法 法(自然法)—正 义、权利 法律(实在法)— 人定法、国家法
(二)法律的概括性 1、法律的概括性即法律的一般性。 案例:1912年的英国的波拉德诉特纳案。 2、概括性或一般性也导致法律的僵硬性或过大的自 由裁量权。 (1)法律僵硬性:如中国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上需要 承担刑事责任。 (2)法律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如许霆案。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 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 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 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 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 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 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7. B
第三节


法律作用
一、法律作用释义 法律作用是指法律对于人的行为以及社 会关系所带来的影响。 法律作用具有局限性。 法律作用可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法律的 社会作用。

二、法律的规范作用 (一)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是一般指引,而不是个别指 引。 个别指引只对特定的人在特定时间有指 引作用,而一般指引是对社会的所有的 人在任何时候发挥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