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所进行的两次著名的政治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分析历史事件,就是为了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发展当今社会。
通过对这两场政治运动的比较,我们能有所感悟。
有些不同点浮于表层,我们能一眼透析,有的是深层次根本性质方面的我们要善于挖掘,往往是不同中显现出差别。
1.代表阶层: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上层,他们极力接近封建社会上层人物,更多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他们紧紧依靠华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性。
2.群众基础:戊戌变法得到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支持。
辛亥革命群众基础是会党、新军、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3.思想主张: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
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4.变革的目的: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
革命派按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5.手段:维新派主张用和平和改良的方式,幻想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6.方式:维新派上书皇帝,建立维新团体,创办学堂、报刊,同顽固派论战,宣传变法。
1898年,在光绪帝支持下,进行维新变法。
革命派出版刊物、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建立革命团体、政党,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
7.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8.结果:戊戌变法被顽固派镇压失败。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但胜利果实被窃取。
9.实际影响:戊戌变法的法令基本被废除,其主要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
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当然也有相同点,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些方面。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一定规律的,把握好规律,我们就能更好地更稳步地前进。
1.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经济基础:都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4.阶级基础:都是民族资产阶级发起并领导的。
5.政治主张: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没有明确提出)
6.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7.实践结果:都失败了,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严重。
8.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的破坏,主观原因是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软弱性、妥协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9.局限性: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但是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10.意义:都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推动人们思想上的解放,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
族意识。
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寒小颜潮人铺❀-美瞳仓库
Qq 812715918
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