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以下三题。
1.20世纪末以来,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整治洞庭湖问题并使其面积“变大”()①退耕还林①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①跨流域调水①退田还湖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下图是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2.以①为中心的环流圈()A.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暖流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下图是模拟洋流系统的一个实验装置,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4只风扇,且假定F1和F2表示大洋西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若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是()①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①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①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系统①南大西洋中高纬洋流系统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下图为“世界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A.发展节能工业B.扩大水稻播种面积C.跨流域调水D.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2015年6月,太原市首次提出打造“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雨量大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包括()①调节地表径流①调节水汽输送①减少地下径流①增加地表下渗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紧缺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应成为社会的共识。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7.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用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①人口迅速增长①工农业迅速发展①降水减少①气候变暖,蒸发旺盛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9.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A.水位季节变化大B.泥沙含量大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D.冬季封冻断流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0.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以下三题。
11.若图示地区的纬度在40°~60°之间,则陆地上的降水主要为()①对流雨①地形雨①台风雨①锋面气旋雨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12.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利用收集和积储的雨水,满足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洗车辆。
对于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对水循环产生直接影响的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读“某海域水温图”,完成以下两题。
13.根据图中水温的分布特点可知,甲海区()A.位于北半球,有暖流经过B.位于北半球,有寒流经过C.位于南半球,有暖流经过D.位于南半球,有寒流经过下图为“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14.图示洋流是()A.寒流,自北向南流动B.暖流,自北向南流动C.寒流,自南向北流动D.暖流,自南向北流动15.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
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A.旱涝灾害频发B.水土流失严重C.地面径流缺乏D.用水需求量大下图为“某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及流向)。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图中()A.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B.大洋西岸洋流均自南向北流C.大陆东岸的洋流均属寒流D.大洋环流呈反气旋型分布17.若下图为海洋中某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示意图,甲、乙两处等温线弯曲均是由洋流影响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乙都可能为寒流①甲乙都可能为暖流①甲可能为寒流,乙可能为暖流①难以判断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读“1~7年深圳市用水构成变化趋势图”,完成以下两题。
18.近年来,深圳市出现了“水荒”,其主要原因是()①降水季节不均①城市规模扩大①水体污染加剧①受赤潮影响加剧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下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①)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9.图中洋流是()A.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B.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C.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D.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洞里萨河的流向随季节变化发生改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下列有关洞里萨河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 5~9月向南流B. 5~9月向北流C. 10~次年6月向北流D. 10~次年4月向北流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
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
材料二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作用是________。
(2)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产生直接影响的环节是字母_________。
能够使H的储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3)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的是__________环节(填字母)。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如图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秘鲁是个多山国家,著名的马赫斯-西瓜斯调水工程建在安第斯山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工程艰巨宏伟,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
如图是秘鲁东水西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2)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南需要逐级抽水,原因是什么?(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23.下图为“北半球洋流模式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d表示________(寒流或暖流),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太平洋中,b所代表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
(3)在实际大洋中,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____(A或B)海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B处发生油轮泄漏,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24.图示为“印度洋(局部)季风和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①①①处可能形成渔场的是______处,试说明其原因。
(2)图b示意的季节是________。
试说明该季节A海域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
(3)试说明洋流对图b中R地区气候的影响。
(4)结合图a,推测该洋流系统使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流向产生的季节变化。
25.水循环是地球水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形式,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
读“水循环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水循环的类型看,我国东部地区进行河流补给的降水属________循环的一个环节。
(2)写出图中数字编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①________,①________,①________。
(3)目前,人类通过兴建水库大坝、实施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这些行为都是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填数字编号)环节施加影响。
(4)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径流总量的主要因素是()A.暖锋 B.寒潮C.准静止锋 D.台风(5)如果将图中的①①①①看成是热力环流,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该热力环流反映了白天海陆风的情况B.该热力环流反映了大陆东岸受冬季风影响的情况C.箭头①是上升气流,近地面是高压D.箭头①反映了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向海洋流动的情况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因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毁林开荒使水土流失加剧和围湖造田,所以使其面积“变大”的措施是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
2.【答案】C【解析】以①为中心的环流圈是南半球的中低纬度环流圈,故B项错误;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寒流,故A项错误;位于南印度洋,洋流流向不随季节而改变,故D项错误。
3.【答案】B【解析】F1、F4风扇同时转动,将会形成逆时针的洋流。
在大洋环流中是逆时针的洋流有: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北半球中低纬的洋流系统是顺时针。
4.【答案】C【解析】发展节能工业与节水关系不大,扩大水稻播种面积和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会增加水资源的需求量,跨流域调水可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5.【答案】D【解析】从题干的叙述中可以得知,海绵城市可以增加地表下渗,这就减少了地表径流,选项D 正确。
6.【答案】C【解析】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液态水数量最多。
热带地区高海拔的高山上有固态的冰川存在。
我国西部地区外流河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7.【答案】C【解析】近年世界用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应从人类生产、生活用水方面来进行分析。
8.【答案】D【解析】该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植被破坏严重,其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作用明显减弱。
第6年,植被得到恢复,其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能力较第1年有所增强,故第1年的流速峰值、流量峰值、含沙量都应大于第6年,A、B、C项错误,D项正确。
9.【答案】C【解析】东北地区的河流和淮河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都大,A错误;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泥沙含量小,B错误;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和大气降水形成的夏汛,而淮河只有夏汛,C正确;东北的河流冬季封冻,但不会断流,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