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
目前国内的自卸汽车其卸货方式为散装货物沿汽车大梁卸下,卸货高度都是固定的。若需要将货物写到较高处或是货物堆积得较高些,目前的自卸汽车就难以满足要求。为此需要设计一种高位自卸汽车,它能将车厢举升到一定高度后再倾斜车厢卸货(如图)。
2、设计要求和有关数据
(1)具有一般自卸汽车的功能。
(2)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平衡的举升到一定高度,具有升程Smax见表4.
3绘制机械运动示意图,编制机械运动循环图;
4对所选用的倆至三种(一般为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进行运动设计,即具体的尺度综合,要求机构的主要尺寸,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5据此对上述机构进行运动分析(任选软件),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线图,或进一步进行动力分析,绘制机械运动分析图;
6编制五千字左右的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要求
任选或自命一题
1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主要任务是完成一个简单机械的整体运动方案。首先进行机构的型综合,即正确的的选定机构类型。要求学生从各个常用机构中选择俩到三种(或部分创新)适当的机构进行合理的组合,以实现所需要的运动;
2按照传动比及其他设计要求,确定简单机械的总体尺寸,计算各级传动比,给出各执行机构与传动机构的初选尺寸;
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步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任务
针对某种简单机器(其工艺动作比较简单),按照给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设计机械运动方案;对运动方案进行对比,评价和选择,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制定机构运动简图;对选定方案的中的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和组合机构等进行运动分析和尺度综合;进行机械动力分析、设计飞轮。
4500
28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70
D
3800*1800*630
1950
300
4200
280
470
E
3700*1800*620
2000
280
4000
250
450
F
3600*1800*610
2050
250
3900
250
450
3、设计任务
(1)高位自卸汽车应包括举升机构,翻转机构和后箱门打开机构。
(2)提出两至三个方案。主要考虑满足动力要求、动力性能、制造和维护方便、结构紧凑等方面的因素,对方案进行论证,确定最优方案。
系统动力学模拟(附件Pro/E组件图):
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
机械系统运动相关计算:
机械运动系统示意图(截图):
机械运动系统循环图:
机械运动系统设计图(截图)
机械系统稳定性以及动力分析实验:
(注:1、数据存放--实验报告以及相应拍摄图片见附件,相关模拟图纸集存放于原始图案文件夹,模拟过程截图存放于截图文件夹,模拟过程所需零件集存放于原始图案/模型演示文件夹)
四、设计进度安排
设计时间为两周。时间安排如下:
1.布置题目,讲解有关知识1天;
2.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绘制机械系统运动示意图,编制及其运动循环图2.5天;
3.机构运动设计,绘制机构设计图2.5天;
4.机构运动力分析和实验验证2.5天;
5.编制设计说明书1天;
6.答辩0.5天。
五题目选择
1、设计题目:高位自卸汽车
(3)画出最优运动方案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和运动循环图。
(4)对高位自卸汽车的举升机构,翻转机构和后箱门打开机构,进行尺寸综合和运动分析,求出各机构输出件位移、速度、加速度,绘制机构运动线图。
(5)编制五千字左右的设计计算说明书。
(6)完成高位自卸汽车的模型实验验证。
4、设计方案及讨论
整体方案:
设计过程以及草案数据:
2、模型演示尺寸标准均采用第一方案中的尺寸数据。
2构建几何数据
3模型优点
4缺陷分析
Ⅵ、车厢门打开机构三
1设计方案(包括图)
2构建几何数据
3模型优点
4缺陷分析
最优方案:
采用理由:
工作原理:
三个方案相关说明
方案一相应数据:
几何数据:
系统稳定性验证(几何证明):
系统动力学模拟(附件Pro/E组件图):
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
机械系统运动相关计算:
机械运动系统示意图(截图):
2,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为切入点,把机械原理课程各章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3,是学生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并对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绘图以及运用计算机和技术资料的能力;
5,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能力;
(7)结构尽量紧凑、简单、可靠、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
表4设计数据
方案号
车厢尺寸
Smax /mm
a /mm
W
/Kg
L1
/mm
Hd
/mm
A
4000*2000*640
1800
380
5000
300
500
B
3900*2000*640
1850
350
4800
300
500
C
3900*1800*630
1900
320
Ⅰ、举升机构一
1设计方案(包括图)
2构建几何数据
3模型优点
4缺陷分析
Ⅱ、翻转机构一
1设计方案(包括图)
2构建几何数据
3模型优点
4缺陷分析
Ⅲ、车厢门打开机构一
1设计方案(包括图)
2构建几何数据
3模型优点
4缺陷分析
Ⅳ、举升机构二
1设计方案(包括图)
2构建几何数据
3模型优点
4缺陷分析
Ⅴ、车厢门打开机构二
1设计方案(包括图)
(3)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如图)。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其后移量a见表4.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max不得超过1.2a.
(4)在举升过程中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
(5)在车厢倾斜卸货时,后箱门随之联动打开。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
(6)举升和翻转机构的安装空间不超过车厢底部与大梁间的空间,后厢门打开机构的安装面不超过车厢侧面。
南京农业大学
工学院
机械创新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老师:
时间:至学年度第学期
2009年月日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机制72班第三组--组员:刘雨,赵强,韩晓斌,马培龙,丁园园
一、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得到根据功能需要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具备初步的机构选型、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机械运动系统循环图:
机械运动系统设计图(截图)
方案二相应数据:
几何数据:
系统稳定性验证(几何证明):
系统动力学模拟(附件Pro/E组件图):
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
机械系统运动相关计算:
机械运动系统示意图(截图):
机械运动系统循环图:
机械运动系统设计图(截图)
方案三相应数据:
几何数据:
系统稳定性验证(几何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