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说明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依据 (1)1.3质量目标 (1)2工程概况 (2)2.1周边环境概况 (2)2.2设计概况 (2)3施工部署 (3)4施工组织管理 (3)5施工进度计划 (3)6材料机具劳动力计划 (4)6.1材料计划表 (4)6.2施工机械准备 (4)6.3劳动力组织 (5)7综合接地施工 (5)7.1施工准备 (5)7.2工艺流程 (5)7.3施工工艺 (6)7.3.1接地材料进场验收及现场准备 (6)7.3.2接地体的加工 (6)7.3.3测量定位 (6)7.3.4沟槽开挖、钻孔 (7)7.3.5接地体的安装、焊接 (7)7.3.6接地体敷设、降阻剂的包裹及回填 (9)7.3.7接地引出装置施工 (11)7.3.8接地网测试 (13)8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15)9质量保证措施 (15)9.1质量管理措施 (15)9.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6)9.3质量控制要点 (17)9.3.1放热焊常见问题及处理 (17)9.3.2施工过程控制 (18)10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18)10.1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8)10.2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19)10.3环境保护 (19)11附图 (19)1编制说明1.1编制目的(1)保证奥体中心站综合接地施工的质量、工期、成本;(2)保障奥体中心站综合接地施工期间的安全文明施工;1.2编制依据(1)《奥体中心站综合接地网施工图》;(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3)《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5)《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475-2006;(6)《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7)《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奥体中心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9)承包合同相关条文;(10)施工现场调查及咨询所获得的有关资料;(11)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机械设备配备能力。

1.3质量目标1、本工程综合接地系统为“合格”;2、质量检验评定100%合格;3、保证资料完整、齐全、合格。

2工程概况2.1周边环境概况奥体中心站位于常州中心城区晋陵北路与龙锦路交叉口处,跨龙锦路沿东西向敷设于晋陵北路下方,其车站站位北侧为常发豪庭花园,南侧为常州体育学校及欧迪办公楼,西侧紧邻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东北侧为16层常州华美达国际大酒店。

奥体中心站周边环境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奥体中心站周边建筑物示意图2.2设计概况奥体中心站位于常州中心城区晋陵北路与龙锦路交叉口处,跨龙锦路沿晋陵北路呈南北向布置,结构形式为双层双跨、双层三跨钢筋砼框架箱形结构,主体结构外包长度为185.8m。

本站综合接地网靠近变电所并与车站结构底板平行布置,敷设深度为车站基坑垫层下约0.6m,若基坑标高有变化,接地网与基坑垫层间仍应保持约0.6m的相对位置关系。

该综合接地网由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预埋钢板、接地引上线及止环等组成。

人工接地网由长2.5m的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组成,其中含有强电设备接地引出线、弱电设备接地引出线和电气金属管线接地引出线。

水平接地体、接地引上线均采用50×5铜牌,垂直接地体采用Φ50×5铜管,止水环采用非磁性成套装置。

3施工部署奥体中心站综合接地系统施工在土方开挖完成后、砼垫层施工前进行。

根据土方开挖施工进度分区段敷设,每段敷设完成后进行接地电阻实测;整体接地系统形成后,进行电阻实测,以满足要求。

4施工组织管理综合接地系统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见下图:综合接地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5施工进度计划2015年11月01日开始进行奥体中心站综合接地系统施工,2015年12月30日综合接地系统施工完成,总工期60个工作日。

6材料机具劳动力计划6.1材料计划表主要材料计划表6.2施工机械准备主要施工机械表6.3劳动力组织劳动力计划表7综合接地施工7.1施工准备(1)具备相应的施工操作面,基底整平完毕,通过业主指定检测单位基坑承载力验收;(2)工作面综合接地网测量放线工作完毕后撒白灰标记并且通过监理验收。

(3)现场材料、施工设备、人员及施工用电到位。

7.2工艺流程综合接地系统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综合接地系统施工工艺流程图7.3施工工艺7.3.1接地材料进场验收及现场准备(1)原材料要求:铜管、铜排有出场合格证,质量保证书。

(2)元件定位:施工前对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等元件进行测量定位,经测量监理复测确认无误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3)施工现场:提前做好基坑四周防排水工作,保证基坑的无水作业,基坑开挖深度需达到设计深度,并对基坑底进行整平。

7.3.2接地体的加工接地材料进场验收合格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结合奥体中心站主体结构构造,对接地铜排、铜包钢棒等进行下料、加工。

7.3.3测量定位基坑开挖至基底后,组织验槽,通过后根据综合接地网平面布置图进行接地体放线定位,施放出沟槽开挖范围及中心点、中线位置。

7.3.4沟槽开挖、钻孔根据施放的沟槽开挖线人工配合小型机械进行挖槽,再用地质钻机钻孔安放垂直接地体。

7.3.5接地体的安装、焊接综合接地网的接地体间、接地引出线及所有接地体交叉、连接处均采用放热焊接法连接。

接地体连接方式共有6种方式参考:连接方式一、二为铜排与铜排之间直线型连接;连接方式三为铜排与铜排之间T形连接;连接方式四为铜排与铜排之间的丁字连接;连接方式五为铜排与铜排之间的十字交叉连接;连接方式六为铜排和铜包钢棒之间的连接,具体见下图:接地体连接方式图放热焊接后生成的焊接点在高温液态冷却后形成分子结合,接点内部无气孔和瑕疵;熔接头生成物必须为铜合金,其载流能力、耐高温、耐腐蚀能力应与同等规格的铜材相同。

放热焊施工后焊接接头之内的导线不得有大块暴露,清除焊渣样后水平连接的冒口不应低于导线的顶端,在用轻型钢丝刷刷过之后,焊接接头的正常颜色是金黄色至青铜色,表面平滑,没有大块渣子存在;如果接头表面覆盖20%左右的焊渣或焊渣清除后有接地扁铜的暴露,该接头必须报废。

放热焊施工后焊接接头中出现在冒口表面小孔的深度不得延伸出导线的中心之外。

用直径1/32英寸(0.8mm)的细导线进行探孔,如果孔的深度超出了导线的中心,该接头必须报废。

放热绝缘焊接利用铝与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在耐高温的石墨模具内产生超高热铜液熔融金属导体,经一定形状、尺寸的模具型腔来完成熔接接头的现代焊接工艺。

放热焊接化学反应速度非常快,产生热量极高(温度可达2537℃或4600℃以上),且可以有效地传导至溶接部位,无需导体焊接的最好方法。

(1)焊接的步骤如下:①清洁模具,用加热的方法或一次试验性质的熔融来去除模具水气,确保其干燥,模具的规格随焊点的结构形式而异,然后把已清洁的金属导体放进熔模内,确认金属导体和模具均无其他杂质后。

将模具合紧,使其没有缝隙。

②把金属隔离片放进模具反应腔的底部,以拖住焊粉,防止焊粉掉落;③把焊粉倒入反应腔中,并在模具上留少许引火粉;④盖上熔模盖,用点火枪向着模唇的引火粉点火;⑤反应进行中,待金属溶液完全凝固,开模并清除模腔内的焊渣;⑥清洁模具以备下次的使用。

(2)模具与模夹的准备和要领①每次开工前用加热工具干燥模具,驱除水气。

久未使用的模具内含有水,尤其是前次使用完后仍六在残渣的模具,水分更多。

②清洁模具请用软毛刷或其他软性物质。

(3)焊粉应用时的注意事项①每一灌焊粉对应焊接一个焊点、焊粉牌号需与模具铭牌上注明的焊粉用量一致,使用前需仔细对照确认。

②焊粉的计量单位以克计,焊粉的牌号标示其剂量克数,因此如果现有的焊粉牌号与模具标志的剂量不匹配时可视实现情况增援。

③焊粉出厂时对于其防潮已采取多层次保护,但建议仍需妥善保管避免受潮。

(4)放热焊接要点一个良好的焊点应当表面丰满光亮、没有气孔,经切开观察其剖面成一整体无气孔与瑕疵。

影响到焊接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湿气或水气,由于模具、焊粉及被焊接物内均可能吸附水分。

因此如何防止或驱除水气,是焊接时必须采用的最重要步骤。

另一影响焊接效果的因素是模具及被焊接物的清洁程度,如被焊接物表面的尘土、油脂、氧化物或其他附着物等必须完全清除,使其清洁光亮后才可进行焊接作业。

7.3.6接地体敷设、降阻剂的包裹及回填(1)垂直接地体首先开挖沟槽,用钻机钻出孔径为Φ150mm的洞孔并保持孔内清洁、不坍塌。

其次用深井泵或底部带有活动的管筒抽干孔内积水(防止浆料稀释),放入垂直接地体并与水平接地体焊接。

最后将浆料从洞口压入,直至充满整个降阻剂填充区并与接地体充分接触,降阻剂用量每米约25千克,并保持垂直接地体位于降阻剂填充区中心部位。

垂直接地体添加降阻剂示意图(2)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均换填低阻素土。

敷设深度为车站基坑垫层下约0.6米,将接地体放入槽内并按设计焊接,搭接部分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然后采用粘土或低土壤电阻率的粉末状强风化岩填充,使填充料与接地体充分接触,并夯实。

接地体回填均采用人工回填,回填过程中,使用混凝土块对接地体进行固定,支垫,确保接地体在回填过程中不被破坏。

水平接地体换土敷设沟槽断面示意图7.3.7接地引出装置施工(1)接地引出装置中的导体采用TMY-50×5mm铜排,在结构底板混凝土中部采用10mm厚Φ310mm的钢板作为止水环。

止水环与接地引出装置间必须满焊,止水环应两度涂刷环氧煤焦油厚浆型防锈漆。

止水环周围必须切实填满防水混凝土。

接地引出装置必须在底板钢筋网孔中心垂直穿过,不得弯曲。

(2)接地引出装置与止水环焊接完成后,由结构底板外100mm开始至结构底板上100mm穿Φ100mm非磁性钢管,非磁性钢管内填塞绝缘、防水填充物,并安装绝缘固定环。

土建施工时不得损伤非磁性钢管,以保证钢筋结构和引出线之间的绝缘要求。

非磁性钢管采用G100型号钢管,并防腐。

(3)接地引出装置由站台板下夹层内引出底板,不得进入站台板下的轨底风道内。

接地引出线在结构底板上引出高度不小于0.5m,非磁性外护套伸出结构底板上不小于100mm。

接地引出线示意图接地引上线示意图止水环示意图7.3.8接地网测试(1)综合接地网施工完毕,需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电阻测试,总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欧姆。

为配合主体结构施工,综合接地网敷设可分段进行。

在阶段施工结束后,应对完工部分的综合接地网进行接地电阻测量,依次推算出整体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

(2)根据车站接地网D值,结合测量场地及土壤电阻率分布情况合理选择L1、L2值及电极布置法。

为得到较理想的测量效果,应尽量将电压极设在实际的零电位区,可以把电压极沿测量用电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之间连接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约为L2的5%,测量电压极P与接地装置G之间的电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