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英文名称: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课程编码:143B006学分:3总学时:48上机学时:0实验学时:16适用专业:工程造价先修课程:建筑力学执笔人:王银审定人: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建筑材料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就工程造价专业而言,可为以后的房屋建筑学、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作铺垫,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识,同时对常用建筑材料比如水泥和混凝土等的组成,技术指标,适用范围及质量控制等有所了解,让学生在今后碰到相应的建筑材料时不会有陌生感,知道如何选择和正确使用相关建筑材料。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不同种类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使用特性,掌握各种材料的组成、特点以及应用领域,同时对一些常用建筑的检验方法有所了解。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实验项目与类型: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深化对建筑材料的认识,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重点: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分类及建筑材料的特点难点:无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0.5学时1.建筑材料的定义2.建筑材料的分类第二节建筑材料的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地位1.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2.建筑材料的特点0.5学时第三节建筑材料技术标准简介0.5学时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3.企业标准与地方标准第四节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学习方法0.5学时1.学习目的2.学习任务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建筑材料的结构与组成,了解材料自身组成与其各方面特性之间的联系。

重点: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耐久性难点:与建筑材料性质相关的概念区别与理解第一节材料的组成与结构0.5学时1.材料的组成2.材料的结构第二节材料的物理性质 1.5学时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1学时1.强度与比强度2.弹性与塑性3.脆性与韧性4.硬度与耐磨性第四节材料的装饰性0.5学时第五节材料的耐久性0.5学时第二章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石灰和石膏的制备工艺,理解石灰、石膏的水化反应,掌握石灰、石膏的相关性质及应用。

重点: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与应用难点:石灰的熟化及硬化过程,石膏的凝结及硬化规律第一节石灰1学时1.石灰的生产2.石灰的熟化3.石灰的硬化4.石灰的主要技术指标5.石灰的性质6.石灰的应用领域第二节建筑石膏1学时1.石膏的生产与品种2.石膏的凝结硬化3.石膏的技术要求4.石膏的应用领域第三章水泥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分类、特性及相应的技术指标,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同时熟悉不同品种水泥的应用范围。

重点: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性能特点及其应用难点: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矿物组成及其水化特点第一节硅酸盐类水泥1.硅酸盐类水泥的分类0.5学时2.硅酸盐水泥的制备与组成1学时3.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凝结硬化过程 1.5学时4.硅酸盐水泥的相关技术指标1学时5.硅酸盐水泥的应用特点1学时6.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0.5学时7.提高硅酸盐水泥石的耐久性措施0.5学时第四章混凝土10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及材料组成,熟悉各组成材料的技术指标及对混凝土体系产生的影响,掌握混凝土拌合物性质的测定及调整方法,掌握混凝土硬化后的评级体系,同时了解如何配置相应要求的混凝土。

重点: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因素及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难点: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第一节普通混凝土概述1学时1.混凝土的定义2.混凝土的分类3.混凝土的组成及其应用4.混凝土的发展前景第二节普通混凝土的材料组成4学时1.水泥2.骨料3.混凝土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4.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第三节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2学时1.和易性的定义2.和易性的评价手段3.和易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第四节普通混凝土的常用技术指标2学时2.混凝土的力学性能3.混凝土的物理性能4.混凝土的耐久性第五节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2学时1.概述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参数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与步骤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例讲解第六节混凝土外加剂1学时第五章建筑砂浆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砂浆的组成与和易性,对特殊砂浆有所了解。

重点:砂浆的组成及和易性难点:无第一节: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0.5学时1.胶结材料2.砂3掺合料4.水第二节:砂浆拌合物的和易性0.5学时1.流动性(稠度)2.稳定性第三节:砌筑砂浆0.5学时1.砌筑砂浆的技术要求1.1砂浆拌合物的和易性1.2抗压强度及强度等级1.3耐久性2.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2.1水泥混合砂浆的配合比计算2.2水泥砂浆配合比选用2.3配合比试配、调整及确定第四节:抹面砂浆0.5学时1.普通抹面砂浆2.特殊用途砂浆2.1防水砂浆2.2装饰砂浆第八章建筑钢材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钢材的分类、力学性能及测定方法,熟悉建筑钢材。

重点:钢材的基本性能及应用难点:无第一节钢材的冶炼与分类0.5学时1.钢材的冶炼2.钢材的分类第二节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 1.5学时1.力学性能2.工艺性能第三节钢中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0.5学时1.钢材的晶体组织2.钢材的基本组织3.钢材的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第四节建筑用钢的技术标准及应用 1.5学时第十一章防水材料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沥青的组成、技术性质,熟悉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分类、技术性质和用途。

重点: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分类、技术性质和用途难点:无第一节沥青材料2学时1.石油沥青的组成2.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五、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骨料筛分析实验2学时目的要求:测定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评定细骨料的工程适应性。

方法原理:用一套筛孔边长从大到小的标准金属筛对试样进行筛分,称各筛上所得的试样的质量,然后计算分级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从而计算试样的细度模数,并根据细度模数评定试样的颗粒级配。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砂,石,砂样筛,石样筛掌握要点:砂的细度模数计算主要内容:1.计算砂的细度模数2.评定砂的颗粒级配实验二骨料的堆积密度实验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测定骨料的堆积密度的方法方法原理:ρo'= m/ V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1)台秤:称量5kg,感量5g。

(2)容积升,容积分别为1L、10L。

(3)标准漏斗。

(4)烘箱:能控温在1O5℃±5℃。

(5)其他:小勺、直尺、浅盘等。

掌握要点:骨料的堆积密度测定方法主要内容:计算骨料的堆积密度实验三骨料含泥量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测定骨料的含泥量的方法方法原理: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清洗的容器、干燥箱、水、天平(称量1kg,感量1g)、方孔筛(孔径分别为2.36mm、9.50mm和19.0mm)、毛刷。

掌握要点:测定骨料的含泥量的原理主要内容:测定骨料的含泥量实验四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实验2学时目的要求: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评定水泥的性能方法原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采用标准法维卡仪测定的,以在规定时间试杆沉沉入净浆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稠度为标准稠度净浆。

此时的拌和用水量为标准稠度用水量。

凝结时间的测定,我国国标规定采用标准法维卡仪测定。

在标准法维卡仪上,以测试。

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起,至试针沉入标准稠度净浆中距底板之间的距离为4mm±1mm时所经历的时间为初凝时间;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起,至试针沉入净浆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所经历的时间为终凝时间。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标准法维卡仪,玻璃板,水泥净浆 掌握要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的确定 主要内容:1.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2.评定水泥的性能实验五 水泥胶砂强度测定 2学时 目的要求:测定水泥胶砂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评定水泥胶砂的强度等级 方法原理:水泥胶砂的抗折强度:3f 2b 3FLR =水泥胶砂的抗压强度:AFR c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水泥胶砂抗折强度测试仪,水泥胶砂抗折强度测试仪,水泥胶砂掌握要点:水泥胶砂强度测定和计算 主要内容:1.水泥胶砂的制备2.测定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实验六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实验 2学时 目的要求: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判定混凝土稠度是否满足要求方法原理: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坍落度筒,混凝土拌合物 掌握要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测定与评定 主要内容:1.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2.判定混凝土稠度是否满足要求实验七 混凝土拌和物的试配 2学时 目的要求:拌制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工作性及制备测定强度的试件 方法原理: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计算所需的各材料的用量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砂,石,水泥 掌握要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测定与评定 主要内容:1.拌制混凝土拌和物2.测定其工作性及制备测定强度的试件实验八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 2学时 目的要求: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方法原理: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AF R c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压力试验机 掌握要点: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测定与计算 主要内容:1.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2.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六、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考核方法:平时测验成绩评定:40%平时测验成绩+30%平时成绩+30%实验成绩 七、大纲说明本大纲的编制参考了白城师范学院等学校建筑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结合我系具体情况编写。

内容应随时吸收最新技术成就及信息,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课外自学、查阅资料。

八、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刘顺祥主编.建筑材料(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张光碧等. 建筑材料.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刘斌. 建筑材料.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张承志. 商品混凝土.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蒲心诚. 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湖南大学. 建筑材料.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朱宏军等. 特种混凝土和新型混凝土.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严捍东等. 新型建筑材料教程.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魏小胜. 工程材料.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