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文)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文)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编码:××××(暂空)
英文名称:Building Materials
总学时:40 其中实践学时:12 学分:3
适应层次:高职专科开课学期:第3学期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文科)
课程类别:理论+实践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
先修课程:无特定要求
学习形式:
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课堂讲授为主。

实验教学:验证型实验与演示型实验相结合。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课,建筑材料是一门研究建筑材料组成、结构、性质、生产、加工、使用、维护保养及质量检验等问题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类、土木工程类、房地产管理工程类等专业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门技术性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起到承上启下、桥梁纽带的功能。

(二)课程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达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试验的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二是为将来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具有正确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某些典型材料的生产原理、组成、结构;掌握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材料问题的一般规律;熟悉常用材料的主要品种、规格、技术要求、性质、应用、贮存与保管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训练目标
初步具有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构造与其性能之间关系的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施工中由于建筑材料原因导致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材料技术指标的试验检测能力以及鉴别材料质量的能力。

3.个性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建筑材料的相关常识,在实际工作中对建筑材料的品质与应用具有良好的鉴别和科学应用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一)课程内容
(二)教学、学习方法
在遵循学以致用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课程教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从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程的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注重引导学员积极思考课堂提问,并适时引导和组织学生就与课程相关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理论教学以启发和引导式教学为主,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实验教学以验证型实验与演示型实验相结合。

三、章节安排及课程学时分配(见表)
四、课程习题要求
每2个学时布置约1小时能完成的习题量,习题类型为概念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简述题、综合分析题等。

习题分布:60%布置需要掌握的内容,30%布置需熟悉的内容,10%布置需了解的内容。

通过习题练习,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技术性质和应用,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方法,了解建筑材料质量标准和测试方法,满足土木工程类和建筑类初级岗位对建筑材料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

五、课程的实验实训与要求
六、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理论部分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试,实验部分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评定,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和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定。

考核成绩组成: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

本教学大纲对各章都规定了具体的考核要求,按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考核标准。

了解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凡是属于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它们的概念、理论有基本的认识;凡是属于熟悉的内容,要求对它们的内涵、原理及应用条件有一定的认识,能运用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说明;掌握是最高层次的要求,凡是需要掌握的内容,要求对它们重点学习,熟练应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各章具体考核要求如下:
绪论
【教学时数】1时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及常用建筑材料;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常用的材料标准;了解了解适合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任务与学习方法。

第1章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时数】3学时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物及周围环境对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基本物性参数对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耐性性的影响;熟悉材料与各种物理过程相关的材料性质。

【重点难点】
1. 重点介绍材料的各种性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难点为通过孔隙率、孔隙特征,推导材料的一些其它技术性质,及通过材料的技术性质,去理解材料的用途。

第2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学时】2时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石灰、石膏的原料及生产,水玻璃、镁质胶结材料的特性及应用;掌握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要求、特性、应用、验收及保管;熟悉石灰、石膏的凝结硬化原理,气硬性胶凝材料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性能区别。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介绍气硬性和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概念,石灰的生产与技术性质。

第3章水泥
【教学时数】6时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产水泥所需原料、生产过程、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及机理、其他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的特点及应用;掌握常用水泥的技术性质及其应用;熟悉水泥熟料的矿物成分及特性,矿物组成及每种矿物单独在硅酸盐水泥中所起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介绍硅酸盐水泥的原料要求、矿物组成、凝结硬化机理、技术性质;五大通用水泥的共性及各自的特性,并弄清这些特性的原因。

2.难点为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物理化学变化;水泥的组成对其技术性质的影响;及如何正确而合理地选用水泥。

第4章混凝土
【教学时数】10学时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普通混凝土的优缺点;其它品种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掌握混凝土材料的技术性质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硬化后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及影响因素;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主要检测指标及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检测方法;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熟悉如何从原材料和配合比上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常用外加剂的作用原理及适用范围;常用特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介绍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品质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其影响因素,混凝土强度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2.难点为分析理解影响混凝土三大技术性质的因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步骤,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验收的方法。

第5章建筑砂浆
【教学时数】2学时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各种抹面砂浆的功能及技术要求;掌握建筑砂浆的基本技术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熟悉建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介绍砂浆的性质。

第6章墙体和屋面材料
【教学时数】2学时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墙体板材、砌块的类型;掌握各种墙体板材、砌块的技术特性;熟悉各种墙体板材及砌块的技术特性。

【重点难点】
1.本章重点是墙体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2.难点是各种墙体材料性能对比及选用。

第7章建筑钢材
【教学时数】4时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钢材的冶炼及分类;掌握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冷加工时效原理、目的及应用;钢材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建筑钢材的标准与类型,建筑钢材的防护方
法。

【重点难点】
1.重点介绍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与其实际应用,钢材冷加工强化及时效的概念,如何选用建筑钢材。

2.难点为低碳钢的拉伸试验,几个重要参数,四个阶段。

七、课程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基本教材:
《建筑材料》(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土建类),刘学应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2. 参考资料:
(1)《建筑材料》,傅凌云等主编,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版;
(2)《土木工程材料》,吴科如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版;
(3)《建筑材料》,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四校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一版)第16次印刷;
(4)《建筑材料》,张海梅编,科学出版社,2000版。

八、其它需要补充说明
1、课外实践环节
无。

2、教学保障条件
多媒体教室。

制定人:季翠华
审定人:×××
批准者:×××
2011年6月16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