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及答案.docx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及答案.docx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32 分 )
1. “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 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 而是欣赏它那些万壑争
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

”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
A.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B.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 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D. 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
2.(2018 ·宝鸡高二检测)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
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3.(2018 ·临沂高二检测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 ; 做事学法家 , 意思是按原则办事; 待人学儒家 , 即()
A. 爱无差等
B.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C. “人之性恶”
D.“性本善”
4.(2018 ·长沙高二检测 ) “孔子聚徒讲学 , 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 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体现出的孔子教育思想是 ()
A. 因材施教
B. 不耻下问
C. 有教无类
D. 当仁不让
5.(2018 ·中山高二检测 ) 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 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 人性本善
B. 舍生取义
C. 民贵君轻
D. 得道者多助
6. 荀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据此,你认为荀子()
①主张“性恶论”②重视礼制
③强调教化④主张礼法并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2018·成都高二检测 ) “分定而无制 , 不可 , 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 , 不可 , 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 , 不可 ,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8.(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 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
“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 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 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 老子
B. 墨子
C. 荀子
D. 非子
二、非(18 分)
9.(2018 ·安高二) 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政。

子曰:“足食 ( 粮食充足 ), 足兵 ( 事力量充足),民信之 ( 百姓信任 ) 矣。

”子曰:“必
不得已而去 , 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
有死 , 民无信不立 ( 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


材料二孟子曰:“民, 社稷次之, 君。

是故得乎丘民( 得到百姓的
——《· 渊》
) 而天子 , 得乎天子而
侯 , 得乎侯大夫。

⋯⋯”
材料三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舟, 水覆舟。

——《荀子·王制》
回答:
(1) 三段材料集中体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3 分 )
(2)材料一中孔子治理国家最关的一条是什么?孔子要达到一目的 , 治者怎么做 ?(6 分 )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点?依据一点 , 孟子治者怎做 ?(6 分 )
(4)荀子提出“舟水之” , 后世不少治者以此 , 出一个典型事例。

(3 分 )
参考答案
1.【解析】C。

解注意干材料中“欣它那些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面” 一关信息。


反映的是“百家争”的多元面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展, 从而形成了中国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2.【解析】A。

本考的是“百家争”出的社会背景。

春秋国期 , 中国社会生重大革 ,
社会 , 矛盾尖。

B 与史不符 ;C、 D 不是孔子生活的社会背景。

3. 【解析】 B。

解注意干中“ 人世” 一关信息。

“ 人世的宗旨”即人交往的原、法。

A 是墨家思想 ;C、D 只是儒家思想的理 , 没有直接涉及“ 人世”的宗旨。

“己所不欲 , 勿施于
人” 涉及人交往的原、法。

故B。

4. 【解析】C。

干材料信息反映了孔子招收的学生广泛, 有的学生出身 , 体了孔子有教无的
教育思想。

5. 【解析】C。

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大先行者, 推崇民主 , 主推翻清朝的腐朽治。

孟子主
“民君”体了一定的“民主”思想。

故 C。

6.【解析】选 A。

“人之性恶”反映了荀子的“性恶论”; “礼义之化 , 然后皆出于治 , 合于善也”反映了荀
子重视礼制和教化。

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 【解析】选 A。

由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来看, 其体现的是法家君主专制思想。

故选A。

8.【解析】选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 主张“兼爱”“非攻”“节俭”“节用”的是墨家学派 , 其创始人是墨子。

【规律方法】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大放异彩
(1) 儒家的“仁政”——今天的“以德治国”。

(2) 法家的法治思想——今天的“依法治国”。

(3)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4)墨家的“兼爱” “非攻”——今天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总体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构建和谐社会。

【变式备选】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老大“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
出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 与之最接近的思想是()
A. 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 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C. 韩非子“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 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
【解析】选 B。

老子的“无为”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体现了“知足常乐”的思想观念。

因此, 与“老大的幸福”最接近的思想是B。

9.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儒家思想。

第(1) 题, 结合儒家“仁”的学说分析归纳即可。

第(2) 题, 解题时注意材料一中“民无信不立”这一关键信息, 在此基础上 , 结合孔子“仁”的思想, 分析归纳。

第(3) 题 , 注意结合孟子“仁政”思想分析归纳。

第(4) 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答案符合要求、史实无错即可。

答案:(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为政以德”, 关心爱护百姓。

(3)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仁政”。

(4)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 出现“贞观之治”。

( 答案符合要求、史实无错即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