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全套精品课件
一、“经济人”模式
● 个体本位主义 ● 自利原则 ● 理性原则
二、假设演绎法
一个理论模型包括以下的内容: ● 变量(Variables) ● 假设(Assumption) ● 假说(Hypothesis) ● 预测(Prediction)
三、价值中立原则
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 问题,即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涉及人们切 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作出好坏或应该与否的判 断。由于这种判断与人们的价值观直接发生关系,所 以被称为价值判断。
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1.均衡分析 ● 局部均衡分析
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经济中的一些小部分的经济 现象,假定不会对社会经济的其他部分产生重大影 响。
● 一般均衡分析
假定各种商品的价格、供求都是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的,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供求,也 受其他商品价格和供求的影响。只有各种商品的供求 同时达到均衡时,每种商品的价格或供求的均衡才能 实现。
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 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主要考察新的均衡状态与旧的均衡状态之间的关 系,将变化后形成的均衡状态与旧的均衡状态加以 比较,研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不研究变动过 程本身,即由旧的均衡向新的均衡变动的过程。
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3.边际分析
“边际”(Margin)一词的最一般含义是指事物 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边缘或界限,它是反映事物数量 的一个概念。在经济上,边际量是指生产、交换、 分配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后增加量,研究这个 增量的性质和作用,构成了边际分析的基本内容。 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或增量分析,比总量分析 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
西方经济学
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简史 正确看待西方经济学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 二、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的基本问题 三、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稀缺性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 础性概念。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 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 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曼昆:《经济学●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 ● 经济学是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 ● 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吗
二、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社会寻找 满足其物质需要与欲望的方法的科学,是研究如何 利用稀缺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 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间进行合 理配置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成整个经 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它研究这些 单个单元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如 居民家庭或单个消费者如何合理支配收入,怎样以有 限的收入获得最大效用和满足;厂商的成本、价格和 产量是如何决定的,企业如何取得最大利润;收入如 何在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问题。
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脱和排除一切价值 判断,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 是所谓的“价值中立”(Value Free)原则。
三、价值中立原则
● 实证经济学
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它力求回答经 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讨论它的结果的可取性和 不可取性。任何有关实证经济学的争论可以通过观察 事实来解决。 ● 规范经济学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探 讨如何才能符合这样标准的理论和政策。规范经济学 力求回答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有关规范经济 学的争论,不能仅仅通过观察事实来解决,而是由政 治上的抉择来解决的。
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1.均衡分析
“均衡”(Equilibrium)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指一个物体因同时受方向相反又大小相等的两种外 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不动或均衡的状态。西方经 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 处于平衡,以致这一体系内不存在变动要求的状态。 这种均衡状态是一种所有重要经济变量都保持稳定 不变的状况,即经济体系内各有关变量的变动都恰 好相互抵消,没有引起重要经济变量发生变动的压 力和力量时的状态。
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 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把时间因素导 入分析中。动态分析把时间作为一个持续的变量, 探讨各种经济变量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从前一个 均衡到后一个均衡的运动过程。第二,注意过程分 析。动态分析通常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 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变量在相续继起的各个 期间的变化情况。
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 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稀 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 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 社,1999年版,第11页。
二、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的基本问题
●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第一个基本问题 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作为一个 整体的运行,分析的是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 用,诸如国民收入、就业、总产量、经济增长、周期 波动、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及政府的财政、货币、 收入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等等。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人”模式 二、假设演绎法 三、价值中立原则 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 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 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的问题。
●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第二个基本问题 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
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 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
三、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 静态分析
假定人口、资本存量、技术和知识水平、消费者 偏好和生产规模均保持不变,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 关系,力图说明什么是经济变量的均衡状态以及达 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它研究的是经济生活 的一个横断面,分析的是围绕着均衡点的上下波动, 而不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