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知觉实验报告篇一:速度知觉实验报告-速度知觉实验报告研部:贾月娥实验目的:学习速度知觉的测量方法,测定速度知觉的准确性。
1.引言1.1 简介: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
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
速度知觉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本实验以亮点实际运动到某处所用时间与被试估计时间之差来评定速度知觉准确性。
2.实验对象与方法1.2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有两种运动速度(40点/秒和100点/秒),三种运动类型(水平、垂直和平面运动)。
为克服方向带来的误差,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相反方向(左右、上下和里外),这样就组合成12种任务,每种任务测两次,共24次。
各类测定随机呈现。
老师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法(认为时间到了即按反应键),然后开始测定。
每次测定之后都有反馈,被试可以对照调整自己以后的估计。
时间估计精确到毫秒级。
1.3 结果与讨论:结果分数中列出了平均估计误差(相对误差),由所有24次估计的误差的绝对值平均而来,代表被试的平均估计准确性,越小表示估计越准确。
并列出了各种运动方向和速度下的平均估计误差。
详细结果分六列:第一列为运动速度;第二列为运动方向;第三列为实际运动时间;第四列为估计运动时间;第五列为估计绝对误差(正表示估计太迟,误差为负表示估计太早),三四五列均以毫秒为单位;第六列为估计相对误差,即:(估计时间-实际时间)/实际时间。
请统计检验运动速度、运动类型以及练习对速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2.研究方法2.1被试XX级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运动训练7班学生、女、23岁,。
2.2器材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选择速度知觉实验用按键器进行操作。
2.3步骤1)被试进入实验室选择一台电脑坐下,打开实验操作系统,选择实验;2)在组长的指导下打开速度知觉实验,认真阅读实验指导语,并点击开始进行实验;3)屏幕上将出现运动的小点,被试用按键器对运动的小点进行速度估计。
2.4 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对这组数据进行一系列描述性分析、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得出个人结果、小组结果、总体结果及小组结果与总体结果的差异。
2.4 变量情况自变量:运动类型、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因变量:估计误差控制变量:有反馈3.结果3.1 个人数据3.1.1 结果分数测验耗时:233秒------------------------------结果分数------------------------------平均误差:9.58%运动方向40点/秒 80点/秒水平5.98% 8.09%垂直18.56%9.14%平面7.46% 8.24%----------------------(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速度知觉实验报告)--------结果分数中列出了平均估计误差,由所有24次估计的误差的绝对值平均而来,代表被试的平均估计准确性,越小表示估计越准确。
并列出了各种运动方向和速度下的平均估计误差。
3.1.2 详细反映----------------------------------------------------------顺序速度运动方向真实值估计值误差相对误差----------------------------------------------------------1 40/s 从里到外 2-498 -0.0502 80/s 从左到右 -98 -0.0203 80/s 从外到里1 0.0004 40/s 从里到外 4-416 -0.0425 40/s 从下到上6 -2384 -0.2386 80/s 从里到外 915 0.1837 80/s 从右到左1142 0.2288 80/s 从下到上 999 0.2009 80/s 从下到上-524 -0.1051040/s 从左到右 10000 6 0.1091140/s 从右到左 8 -72 -0.0071280/s 从右到左 340 0.0681380/s 从里到外 47 0.0091480/s 从左到右 -38 -0.0081580/s 从外到里 684 0.1371640/s 从上到下 3 -2807 -0.2811740/s 从右到左 3-807 -0.0811840/s 从左到右 10000 10428 428 0.0431940/s 从下到上 8 -1942 -0.1942040/s 从外到里 10000 2 0.1072140/s 从外到里 10000 10997 997 0.1002280/s 从上到下-210 -0.0422380/s 从上到下 -95 -0.0192440/s 从上到下 9-291 -0.029详细结果分六列:第一列为运动速度;第二列为运动方向;第三列为实际运动时间;第四列为估计运动时间;第五列为估计绝对误差(正表示估计太迟,误差为负表示估计太早),三四五列均以毫秒为单位;第六列为估计相对误差,即:(估计时间-实际时间)/实际时间从对个人的误差值图的分析来看,随着实验的不断进行,在中期误差值有所减小,在最后误差值又有所变大。
但是根据详细反应图,那几次误差较大的值是出于较难的平面运动的运动类型。
所以,总而言之,练习对于速度知觉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4分析与讨论:1、周边环境的嘈杂程度会影响被试的误差值。
2、此次实验分三种运动类型,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运动方向和两种不同速度,则一共有12种情况。
这12种情况每种只测两个,一共24个。
施测数目太少,反映出来的误差值可能不太准确。
而且,由于只有两个数值很难说明这两个数据中有无极端数据的情况,则只能都保留,而将两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单个被试每一项的成绩不一定真实反映他的实际情况,所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考量。
3、从对个人的误差值图的分析来看,随着实验的不断进行,在中期误差值有所减小,在最后误差值又有所变大。
但是根据详细反应图,那几次误差较大的值是出于较难的平面运动的运动类型。
所以,总而言之,练习对于速度知觉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从而这可以应用到对速度知觉有要求的职业的练习中去,以提高从事该职业人员的速度知觉。
特别是运动员的训练。
4、运动类型和运动速度对于速度知觉的准确性都有极为显著的影响。
而在运动类型与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上:在水平和垂直这两个运动类型上,不同的运动速度差异很大。
而在平面运动类型上,运动速度的快慢的影响就不是很大了。
8、本实验涉及的心理加工过程有多种,每个被试可选择不同的策略。
有的可能是想象消失的小点继续运动直到终点从而按键,有的可能在小点消失后,头脑里数数计时间按键,有的则可能头脑一片空白,仅凭感觉估计时间再按键。
不同的策略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我们在选择策略时是不是应该统一或者根据有用原则在实验多种策略后选择一种自己最擅长的策略进行实验。
4、结论:1、水平慢速运动的估计显著难于水平快速运动的估计;平面慢速运动的估计显著难于水平慢速运动的估计和垂直慢速运动的估计。
2、该实验在控制变量等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3、运动类型和运动速度对于速度知觉的准确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练习也有一定的影响。
篇二:速度知觉实验报告速度知觉实验报告指导老师:班级:姓名:学号:时间:一、引言速度知觉反应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速度知觉也是各项劳动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
驾驶员超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要估计对面来车的速度,要估计前面横越车子、行人的速度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其他运动员跑动速度要做出敏捷快速的判断,所以准确掌握速度判断能力是很有用的。
本实验是用平均误差法来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不同状态下,被试者的速度知觉是否有不同。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最基本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
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比较(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量的变化。
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其满意为止。
被试调整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
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
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其结果就可能不同。
其计算公式如下: AE=∑∣X-S∣/N式中,|x-s|: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X:被试估计时间 S:标准时间 N:实验次数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
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
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二、实验目的运用平均误差法分析得出在不同状态下人的速度知觉。
三、实验方法3.1 被试1名被试,年龄21岁左右。
3.2 仪器名称: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器组成:仪器的正面是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组成。
仪器的背面是由控制操作面板、反应键插座和电源插座组成。
控制操作面板上有许多开关和按钮:计时器、位置选择开关(远和近)、速度选择开关(快和慢)、启动按钮、复位按钮、电源开关和实验/演示切换开关。
3.3 操作1.将电源线连接到220v交流电上。
2.将反映键的插头接到知觉箱的插座上。
3.打开电源。
4.速度选择开关有快、慢两档供主试选择(慢:4s5.位置选择开关有近远两档,挡板与开关选择同步移动,供主试选择。
6.主试按启动按钮,灯光自右向左移动。
7.被试按下反应键后,计时器显示结果。
8、主试按复位键为下次操作做准备。
3.4 测试方法1.演示2.被试坐在仪器正前方,眼睛平视右面的光点,注意前面光电的变化。
3.主试按下仪器操作面左下方按键,使仪器工作在演示状态下。
4.启动键,灯光自右向左移动,并告诉被试“要仔细观察光点移动速度,当光点进入挡板,则灯光立刻被挡住,其移动速度仍按原来速度移动到外面标志的终点位置而灯亮停止。
5.主试可通过快、慢、远、近几种不同组合来一一演示,让被试加深理解。
6.主试按演示开关,使其弹出呈实验状态。
7.主试按下启动按键,灯光自右向左移动,当光点进入挡板,则灯光立刻被挡住,被试应假设灯光以原速度仍在挡板后面移动,近而设想,当灯光正好到终点位置(此时灯又会亮),用右手按下反应键。
8.当被试按下反应键后,计时器显示正值,说明被试提前反应,提前量为显示数,若出现负值,则说明被试者滞后反应。
四、实验结果1.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数据(1)表一对速度的判断的实验数据(个人)(单位:毫秒)2.对原始实验数据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