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三绝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
东来的游客一抬头就能看到蒲溪西边那叫做接客僧的巨岩。
接客僧是雁荡山中形象最为逼真生动同时也最具。
象征意味的肖物拟人景点,它把我们导入一种佛教的氛围,这种氛围在危楼九叠的观音洞里达到了顶点。
其实,与其说灵峰是佛地毋宁说它是仙乡,这并非因为紧挨佛家的观音洞还有一个道家的北斗洞,而是灵峰四周诸多青峰苍崖轮困郁盘,绕出一方如梦如幻的胜境。
灵峰的峰崖又最会做态,所谓“移步换形”,尤其是在月夜,会令人生出许多绪思。
“灵峰夜景”遂成为万口争说的绝景而进入导游的保留节目单,而高妙的佛地仙乡也随之走近了世俗世界。
雁荡之绝美在于夜景----灵峰的夜景,移步换形,变化多姿。
在灵峰景区内,夜景有夫妻峰、犀牛望月、婆婆峰、双乳峰...其中的最富烂漫色彩的便是夫妻峰。
在晴朗的月夜...你看,一对久别的夫妻在热烈地拥抱、亲吻!灵峰主要景点简介灵峰景区是雁荡山精华的“二灵一龙”之一,东至蒲溪,南志白溪,北至马家岭,范围46平方公里。
有26峰、3嶂、18洞、3瀑、34岩、5石、1尖、4谷1天、3岭、5泉、3溪、1坑、4潭、1湖、4寺、2庵、7亭、4桥、2坊等大小131 个景点。
以奇峰异洞为主要特色,尤以夜景取胜。
【合掌峰】由灵峰与依天峰合成,峰高270米,在群峰环拱中直插云天。
夜色朦胧中的合掌峰,变化多姿。
站在灵峰饭店西南角仰望此峰,恰似一对丰满的乳房,因称“双乳峰”。
往前稍移几步,双乳峰变成了一位身着旗袍的苗条少女,面容忧郁,凝思远望,人称“相思女”。
再走到灵峰饭店屋檐前反身仰望,相思女又变成了一只敛翅高蹲的雄鹰。
有郭沫若的诗云:“灵峰有奇石,入夜化为鹰,势欲凌空去,苍茫万里征。
”再站到花坛东侧仰望,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对紧紧偎依的情侣,这叫“情侣峰(夫妻峰)”。
灵峰夜景最富有诗意,实为雁山一绝胜。
【犀牛峰】位于凌霞峰旁的高岗上,昂首东向。
在灵峰饭店的花坛旁抬头可见此景。
当皓月东升时,那犀牛伸着脖子,遥望月亮,故称“犀牛望月”。
为灵峰的著名夜景之一。
【观音洞】藏于合掌峰之中,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依岩构筑九层楼阁。
为雁荡山第一洞天。
进入山门即见天王殿。
从山脚要经历403级逶迤石阶,才达顶层大殿。
正殿供奉观音菩萨坐像,旁立十八罗汉塑像,岩壁上新增了三百应真,更显出一派佛门气象。
洞顶有泉水三处,名洗心、漱玉、石釜。
仰望洞顶,中开一小罅,阔尺余,长三四丈有一线天光泻下,名叫“一线天”。
在第七层朝外面岩壁观看,左手面可见一指观音,当中可见侧面观音像,右手面可见地藏王像。
再往洞外观望,可见奇景林立,那双笋峰,以变成蜡烛峰了。
【双笋峰】又名蜡烛峰。
在塔头岭内侧,两峰拔地而起,高七八十米,形长圆而尖,象双笋并立这就是“瑶笋千年生一芽”的双笋峰。
夜幕降临,在渡船岩向里面侧看,又象老僧送客。
在临碧亭看,又象老婆婆转首向外;再向前几步看,却变成了须眉毕备的老公公。
【接客僧】又名石佛岩、老僧岩。
观赏此景的理想地点是石佛亭。
在水涨新桥头向西南观望,也颇为真切。
老僧秃顶披裟,朝东南方,拱手做迎客状。
清人“兀然山口立,笑引往来人”的语句,就是写这个景致的。
【朝阳嶂】从响岭头旅游村向西走,走出村街,迎面横亘于道路西侧的既是朝阳嶂,从南到北,长达400余米。
嶂壁曲突如镂,应物象形,风景如画。
【果盒三景】鸣玉溪中的凝碧潭与跨越其上的果盒桥及果盒岩(亭),和称“果盒”三景。
凝碧潭,位于果盒岩与渡船岩之间,宽阔亩余,深10米,潭水澄碧,清澈见底。
果盒桥,横跨凝碧潭上,紧靠果盒岩,果盒岩形状扁圆平整,中间有一条环痕,俨似果盒。
此岩生得蹊跷,有点神秘色彩。
【北斗洞】原名伏虎洞,因洞口正对着伏虎峰而得名。
后因道家礼拜北斗元君,而改今名。
位于观音洞左侧。
洞内有凌霄殿。
洞口高大宽敞,洞内光线充足,冬暖夏凉,为雁荡山诸洞所不及洞内还有“青石卧龙”、“金鸟玉兔”、“倒挂青蛙”等景致。
【碧霄峰】初名佛掌,又名金掌。
在骆驼峰的北面,一峰高耸入云,峰身苍碧,故名碧霄峰。
峰下有一洞,名碧霄洞,高深10余米,宽约15米。
洞内有暗窖,干燥清爽。
洞前有鸣玉溪潺潺流淌,洞的四周是重峦叠嶂,环境颇为清幽。
【石门潭】在大荆镇西南约一公里处,断崖削壁,屹立如门,上游十八滩水径流百折,汇集于此,形成一个巨潭。
潭长400余米,宽100余米,深30余米,为雁荡第一大潭。
王十朋泛舟潭中,曾发过“壮哉龙伯宫”的赞叹。
春秋佳日,微风过处,潭面波光粼粼;如遇波平,一潭澄如镜,岩松飞鸟,倒映可数,天光水色,上下争辉,极为明丽可爱。
大龙湫在马鞍岭与东岭之间,古称西内谷。
谷中有水名锦溪,源于大龙湫,注经行峡沿筋竹涧入清江而归海。
据说谢灵运当年探幽筋竹涧,终未能上溯入山,错过了和大龙湫邂逅的机会,不然,雁荡开山祖师未必轮得到洋和尚诺巨那来当。
龙湫宴坐雨蒙蒙,这是一种福分。
即使你家住黄果树,不看大龙湫也是一个遗憾。
别的瀑布只是瀑布,而大龙湫是龙。
因风作态直下袅娜两百米,谁能比得?四时朝夕阴晴雨雪它有多少种姿容谁又能说清?所以与大龙湫结生死缘的诺巨那始终不留一言,而无数世俗文人饶舌到最后,还是由清代诗人江堤的一句话作了结:欲写龙漱难着笔!大龙湫景区主要景点简介大龙湫景区,东起马鞍岭,西至东岭,南起筋竹涧口,北至凌云尖。
东西阔28公里,南北长7.5公里,面积为28平方公里。
其中有15峰、13岩、7石、5 嶂、6洞、1尖、3门、2阙、8岭、5瀑、2湫、8潭、1泉、3溪、2涧、1峡、4庵、7亭、1院、1镬、1轩、2桥,合计景点105个。
此区位于雁荡山中部偏西,旧称于“西内谷”以奇峰、巨嶂、飞瀑取胜。
高耸天际的芙蓉峰,变态无穷的剪刀峰,雄伟如屏的连云嶂,云雨漠漠的经行峡,谷幽潭深的筋竹涧,皆为胜境。
被誉为“天下第一瀑”的大龙湫,、变幻多姿,蔚为壮观,更是令人叫绝。
它与灵峰、灵岩合称雁荡山“三绝”。
【马鞍岭】一名石城岭,岭背呈“凹”字形,状如马鞍,是东内谷与西内谷的分界岭,也是从灵岩进入大龙湫的通道。
登岭眺望,满目丹峰翠绿,极为壮观、1990年在岭下开凿一条长300多米的隧道,接通灵岩至大龙湫的车路,一面给游人带来了方便,一面常使游人失去登岭览景的机会。
【芙蓉峰】位于西内谷和西外谷交界处的东岭北面。
明人何白有“江上百里见芙蓉”之句,正因此峰高耸云霄,故特别引人注目。
早在南北朝时,在《谢康乐集》中就有“芙蓉渚有耸石头如初生芙蓉,色皆青白”的记载。
在北宋编纂的第一部全国性的地方志《太平寰字记》中也有“芙蓉山……森然如芙蓉,红赤相间,因以为名”的记述。
也正因此峰高大凌空,人们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
比如在离大龙湫里停车场200米处从山凹向右仰望,或从罗汉寺村中向西仰望,就能看到它的不同形状,在东岭和石门一带,也时而可以看到它的各异的丰姿。
最理想的观察点,还是在马鞍岭上,可见一峰特立,峰顶翠石参差不齐,如新蘖初发。
在连霄岭回望,此峰如观音朝北跌坐,前有二岩似童子和净瓶,因此又名观音岩。
清人方尚惠的《芙蓉峰》诗把它写得很美丽:“云间峰朵朵,锦绣似芙蓉,不待秋风起,花光映日红。
”读之,可令口舌生香。
【剪刀峰】位于连云嶂口锦溪的右侧,一峰耸立,上分为二,似两股略开口的蟹螫,看去又像一把大剪刀。
此峰变化极多,名称也多,古有植圭、卷旗、玉柱、一帆等名;今又有啄木乌、孔雀等称呼。
清人钱宾玉说:“千百二峰影名不同,此峰变态更无穷。
”确非夸大之辞。
清人陈梦说在游大龙湫时,曾被这变幻莫测的峰形弄得莫明其妙,不识展旗峰原是剪刀峰的化身,发出“天柱、剪刀二峰何在”的疑问,后经僧人指点,才明白“三峰只一峰也,易地三变其形,入则为剪刀,中立则视为天柱,尽处则状如展旗。
【大龙湫】一名大瀑布。
位于谷底连云嶂。
水从卷壁中凌空腾飞而下,落差197米,为中国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
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倒。
大龙湫在空中、潭成两条龙,腾飞翻卷,仪态万千,变化无穷。
清人袁梅曾赋诗曰:“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
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大龙湫的最奇绝之处,在于因季节、晴雨等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象。
盛夏季节,雷雨初过,大龙湫象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直捣潭心,如轰雷喷雪,大声轰响,震天撼地,气势何等雄壮、粗旷!如在晴朗的冬日,大龙湫象一斜散珠,散散落落,随风飘荡,上下飞腾。
在阳光照射下瀑布呈现出色彩绚丽的五色长虹的奇观。
它给人的印象显得十分优美、滞洒。
如在阳春三月,大龙湫又是一番面目。
从嶂顶飘泻下来,悠悠忽忽,晃晃荡荡,不到几丈,就化为烟云,时而象乳白色的纱绉,时而又化为青烟。
从这些纱绉和青烟里,时而又落下块块雪白的棉团,棉团又迅速往下拉长,化为无数箭头和银蛇向下奔窜,却又立即飘散开来,变作乳白色的纱绘和淡青色的烟雾,简直是”水烟云雾难分辨。
”显得那样轻盈、柔美!大龙湫瀑布真是千变万化,不可捉摸,难怪清人江弢叔曾有“欲写龙湫难着笔”的感叹。
相传唐初,诺讵罗进山造塔建寺,后于大龙湫观瀑坐化,他的弟子们曾在大龙湫潭左前方的高阜上,建造宴坐亭。
【经行峡】是指雁渡堤(在能仁寺前东南水口中)至东龙门的那一段山峡,取名于唐。
贯体“雁荡经行云漠漠”赞语中的”经行”二字。
两旁峰峦险拔,岩壁陡削,境极清幽。
在峡内右手面山坡平地上有座化身亭,砖砌,人角,亭高约4米,右卷门高约2米,宽约1.5米。
顶上有之个通天孔,亭左侧各有一大一小的透气孔。
这是宋代建筑,为僧人园寂后火化用的亭子。
【筋竹涧】上连经行峡,下人清江,全长约3公里。
两岸峰峦险峻,岩石错落,树木茂密,水流清澈,鸟语花香,十分清幽;涧中有悬瀑飞泉,又有初月、峡门、葫芦、漱玉、下培、菊英、连环等十八个潭,潭之间有浅滩、夹谷、陡崖。
涧水经过陡峻的夹谷时,奔腾急湍,浪花翻飞。
即使在今天,游人也极难穿涧而过。
难怪1500多年以前的永嘉太守谢灵运,望涧兴叹,只能”越岭”而“溪行”了。
历来写筋竹涧的诗,可谓绝无仅有。
故谢灵运《从筋竹涧越岭溪行》一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其中“猿呜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炫。
逶迤傍隈懊,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诸屡迳复,乘流玩回转”的诗句,是昔日筋竹涧的风貌神彩的最好写照。
【燕尾瀑】一名飞泉,俗称开裆瀑,在火焰山西,能仁寺东北。
锦溪之水绕经西龙门触石分流而下,状如燕尾。
瀑下一潭,名叫霞映潭,潭水碧绿,大一亩余,潭中有巨石,形状像大铁锅,侧倚水底,隐然可见。
每当晚霞照映时,潭面鲜丽可爱,潭因之得名。
因潭水下游的筋竹涧内有东龙潭,故又称此潭为西龙潭。
近年在潭旁建造了水泥平台,台上有遮荫伞,可供游人跳水和憩息之需。
潭中有小船数只,在潭中划船,别有一番幽趣。
但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灵岩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灵岩正当其中,人视为雁荡山的“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