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简介课件 PPT
巴金的生平简介
20世纪中国文学中, 巴金也是一位影响巨大 的作家。几乎在所有的 文学史中,巴金都被列 为一流的作家。在郭沫 若、茅盾的声誉不断下 降的时候,巴金的声誉 却不断上升。这里可以 看出,巴金是一位具有 稳定的文学精神的作家。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2005年10月17日 去世),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 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 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 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 代文坛的巨匠。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 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 从事创作和翻译。
巴金之所以能够写出《家》这样的作品,是和巴金本人的生活 经历具有密切关系的。《家》带有一定的自传性,是写巴金个人生活 的写照。小说巴金出身在一个封建大家庭,“有将近20个的长辈,有 30个以上的兄弟姊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巴金在这个家庭生活 了19年。这种大家族生活,是巴金文学创作的巨大生活资源和感情力 量。没有对家族生活的体验,巴金创作就无法想象。
到了30年代,由于文学逐渐成熟,特别是大规模 的叙述的文学样式长篇小说逐渐繁荣。中国社会最典 型的生活方式——大家庭生活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文 学的视野。巴金第一个用长篇小说的形式把大家庭生 活表现出来。为新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审美空间。文 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以感性为基础的。富有特色 的感性生活形态对于读者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 普遍追求新奇的感性生活形态。人物、故事、环境都 有巨大的吸引力。《家》第一次把大家族生活展示给 现代中国人。感性的陌生化。
现代家族小说的鼻祖
《家》是以封建大家庭为表现对象,属于家族小说, 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描写大家庭生活的小说。 为现代中国新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家族生活。
家族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 具有决定性影响。它几乎铸就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五 四新文化运动,对家族制度及其礼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鲁迅的《狂人日记》首先就对家族制度及其礼教进行了猛 烈的抨击。但是,由于新文学刚刚诞生,还没有足够的力 量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写作。所以,大规模的描写家族生活 的小说并没有诞生。
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小家庭。《激 流三部曲》《憩园》是写大家庭的,《寒夜》是写小家庭的。
作品赏析
《家》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金的《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1931年完成,最初 是以《激流》的名字在杂志上连载的,后来出版单行本时,才改名为 《家》。《春》《秋》都作于抗战时期,成就和影响远不如《家》。 可以说,《家》是巴金文学地位的奠基性作品。在中国大陆,巴金的 名字总是和《家》连在一起的。
《龙·虎·狗》 《爝火集》等。 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巴金作品多以抒情笔调,描写新知识青年对旧制 度、旧文化的强烈憎恨和大胆抗争,充满激情,语言清新 流畅。
巴金是一位善于长篇小说 创作的作家。他写了大量的三 部曲。他的三部曲数量最多。 他写过“《爱情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而那部巨作 《火》,因书分三册,又被称 为《抗战三部曲》。有人把他 四十年代的《憩园》、《第四 病室》、《寒夜》合称为《人 间三部曲》。《家》、《憩 园》、《第四病室》、《寒夜》 却是非常优秀的小说,在现代 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
1982年 获得“但丁国际奖”,
1983年 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1985年 出版《随想录》。
1991年 写下《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2003年 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2003颁奖 词为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 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 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 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 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2005年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 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百岁老人)
巴金创作甚丰,主要作品有: 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春天里的秋天》 《第四病室》 《寒夜》 《灭亡》《憩园》《月夜》等。 散文集:《海行集记》《忆》《短简》《控诉》
人物特征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行“作揖 主义”“无抵抗主义”
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人道主义者,革命者 梅: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抑郁——梅芬病逝 瑞珏: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瑞珏身
作品风格
巴金的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从1928年9月写《灭亡》 起,到抗日战争爆发为前期;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为后期。
前期又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 斗争的,如长篇《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等;另一类是揭示 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的,以《激流三部曲》中 的《家》为其代表。 巴金的后期小说创作,作品具有趋向写实,趋于 冷静,甚至呈现出冷竣的色彩。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从题 材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续顺着《家》的路子写旧家庭没落的,除了 《春》和《秋》外,还有《憩园》;另一类是反映抗战时期现实生活的, 主要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和《寒夜》等。
故事梗概 《家》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成都有个官 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 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 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 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 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 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 离家庭,投身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