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小说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小说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小说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A. 《诗经》反映社会变革的趋势B. 《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先河C. 《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所称颂。

下列名句所对应的文学体裁是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A. 楚辞、宋词、唐诗、诗经B. 汉赋、唐诗、诗经、宋词C. 诗经、唐诗、宋词、楚辞D. 楚辞、唐诗、宋词、诗经3.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 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C. 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D. 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4.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他所说的“风骚”原意是()A. 唐诗和宋词B. 国风和《离骚》C. 楚辞和汉赋D. 国风和汉赋5.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所述的现实最有可能导致下列哪一作品产生?A. 《巴黎圣母院》B. 《安娜•卡列尼娜》C. 《老人与海》D. 《母亲》6.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以下诗人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是()7.下图是我国发行的一套邮票,邮票的主题与明清小说中一部重要作品有关。

冯其庸先生认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说话疯疯癫癫,什么也不干,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

这部作品应该是()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8.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B. 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 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D.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9.苏轼、辛弃疾都是宋词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但苏词刚健豪放,辛词悲壮激昂,出现这一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 阶级立场不同B. 政治立场不同C. 个人性格不同D. 社会变迁10.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有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11.《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A.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 是中国诗歌成熟的标志C.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12.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

根据描述,你觉得位诗人应该是13.在学完《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后,同学小吴得到如下结论和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春秋时期的《诗经》由孔子编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 楚辞和汉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C. 唐诗和宋词分别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D.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14.“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A. 表达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B. 抒发了忧国优民的爱国情感C. 体现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D. 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15.下列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楚辞②赋③词④散曲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②④③D. ①③④②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

对此你有何认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

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

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

——《中国史·博学人》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四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市井娱乐生活繁荣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4)据材料四,举例说明宋代的文化特征。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四所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18.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请归纳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诗歌风格,并说明这两种风格各自的特点。

(2)图二、图四中诗人作品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察《诗经》材料中提出“思无邪”即思想纯正的意思,思想属于社会教化的一个方面。

因此选C。

其他三项都无从体现。

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杜甫的诗歌;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出自李煜的词《虞美人》;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

C项对应正确。

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经》的全面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C三项均是对《诗经》的正确理解;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其中“风”,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因此D不正确,故选D。

【点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

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曲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4.【答案】B【解析】【分析】诗中“风骚”是《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离骚》的合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能力。

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A【解析】【分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政治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故选A。

而B、C两项是现实主义文学;D项是无产阶级文学;因此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要求唐朝首先排除选项D,因为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李白的诗歌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杜甫的诗则重在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孟浩然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

故选B项。

【点评】此题设计意图在于考察学生对诗人风格特点的把握。

对于唐代的诗人风格注意把握三个人即可,分别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同时要注意三位诗人的代表性作品;对于山水田园派和边塞诗人了解即可。

7.【答案】D【解析】【分析】由材料“主人公说话疯疯癫癫,什么也不干,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可知此处冯其庸先生所说的的主人公应是贾宝玉,根据所学的文学史实可知,贾宝玉是《红楼梦》这一名著中的主人公。

故本题应选择D项。

【点评】对于明清时期的小说,重点把握四大名著及其描述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

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水浒传》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西游记》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8.【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为适应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文学体裁方面出现世俗化趋势,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D项正确。

A汉赋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是铺陈排比、恢弘,更多是政治统治服务,排除A。

B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题干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无关,排除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