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与小说

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学习目标】识记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归纳其特点,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领略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风采,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美感。

【基础知识梳理】
一、《诗经》:
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2、时间:
3、内容:风雅颂三部分风: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雅:颂:
4、特点:①以四言为主,多采用
②现实主义倾向和手法
二、楚辞
1、概念: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自由灵活;以著称
3、代表作品表达了
4、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两种风格:
三、汉赋
1、概念:
2、时代背景:汉朝
3、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吸收了
四、唐诗
1、繁荣的社会背景: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④对外交流:
⑤借鉴:
2、代表人物及特点:①李白
②杜甫
③白居易
唐诗的两种风格:
五、宋词
1、繁荣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宋词的特点:又称,便于更加灵活自如的表达感情,并可配乐演唱,
3、代表人物及特点: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柳永:
④李清照:
六、元散曲
1、背景: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2、特点:①有格律②大量使用
3、思想倾向:逃避现实
七、明清小说:
1、发展演变: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2、背景: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工商业城镇、市民阶层兴起
政治:君主专制加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
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
技术:印刷术不断完善
3、代表作:四大奇书
五大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三大批判现实力作
4、特点:①章回体小说②批判现实③商人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5、意义: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是以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整体趋势:逐渐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1.“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屈原《思美人》有“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

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其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这主要表达()
A.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3.“《子虚》、《上林》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的开拓和独创,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风貌。

”这里“汉赋的新风貌”指的是( )
A.气势恢弘,辞藻华美B.包括了小令和多支曲子
C.意境清新、篇幅较短D.摆脱了文辞铺张的弊病
4.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创作风格是( )
A.语言凝重,沉雄浑厚B.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C.清新自然,真实感人D.刚劲朴实,爽朗粗犷
5.有一种文学体裁,句子长短不一,适合配乐演唱,流行于各个阶层,它是()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
6.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7.明清统治者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本书( )
A.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B.歌颂人民的抗争精神
C.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D.揭示了封建专制统治衰败的必然性
8.下列文学体裁的繁盛,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密切相关的是( ) ①汉赋②唐诗③宋词④元曲⑤明清小说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⑤
9、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
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
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请回答:
(1)请分别指出材料二、三、四文学作品的体裁。

(2)材料一出自哪部著作?这部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材料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材料三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时代特征是什么?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课后拓展】
1、【《诗经》名句欣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在河滩。

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

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四大名著:
BAABC CBCA
10、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知识的再认再现及比较能力。

第(1)、(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并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3)问要联系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并注意运用唯物史观解题,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答案:(1)材料二:楚辞;材料三:唐诗;材料四:宋词。

(2)《诗经》;地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
儒家经典。

材料二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认识:文学作品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