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条约法知识点

条约法知识点

第八章条约法本章内容●一、概述●二、条约的缔结●三、条约的加入和保留●四、条约的遵守、适用与解释●五、条约的无效、终止和停止施行第一节概述●一、条约的概念及特点●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给‚条约‛所下的定义:●第二条用语●一、就适用本公约而言:●(甲)称‘条约’者,谓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亦不论其特定名称如何;●Article 2●Use of terms● 1.For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Convention:●(a) ‚treaty‛ means a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concluded between States inwritten form and governed by international law, whether embodied in a single instrument or in two or more related instruments and whatever its particular designation;●1986年《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第二条●条约是指(1)一个或更多国家和一个或更多国际组织间或(2)国际组织相互间以书面缔结并受国际法支配的国际协议,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亦不论其特定名称如何。

二、条约的特征●1、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签订的协议。

●问:(1)当事人一方为个人或法人,另一方为一个国家时,他们双方签订的协议是‚条约‛吗?●国家契约——适用国内法的普通合同●(2)国际组织与国家签订的协议是条约吗?●《联合国与美国关于联合国会所的协定》●条约的双方或各方都必须是国际法主体,只要一方不是国际法主体,就不构成条约。

案例:美伊石油公司案●1933年4月,伊朗政府(当时称波斯)与英国一家私有公司一英伊石油公司签订一项协定,授予后者在伊朗境内开采石油的特许权。

●1951年3月到5月间,伊朗议会颁布若干法律,宣布对其境内的石油工业实行国有化的原则,并规定了有关程序。

这些法律的实施引起了伊朗政府与英伊石油公司间的争端。

英国政府支持该英国公司的主张,并以行使外交保护权的名义,于1951年5月26日以单方申请的形式在国际法院对伊朗提起诉讼。

●1951年7月5日,在法院对争端是否有管辖权的问题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应英国政府的请求,法院发布临时保全措施。

●1952年7月22日,法院以九票赞成,五票反对,作出判决:1933年的特许协议不属于国际条约,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的最终判决。

同时宣布终止此前发布的保全措施。

2、条约必须以国际法为准则●1969年和1986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在有关条约的定义中,都强调了条约是以国际法为准而缔结的国际协定。

●这里所指的‚国际法‛:条约、惯例、国际法原则、准则;排除不平等条约和非自愿条约● A treaty is void if, at the time of its conclusion, it conflicts with a peremptorynorm of general international law.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Convention,a peremptory norm of general international law is a norm accepted and recognized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f States as a whole as a norm from which no derogation is permitted and which can be modified only by a subsequent norm ●of general international law having the same character●第五十三条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绝对法)抵触之条约●条约在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抵触者无效。

就适用本公约而言,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之规律。

3、为主体创设权利义务●条约为缔约主体创设国际权利和义务。

任何国际条约都在缔约方之间造成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关系,以解决他们当前存在的某些法律问题。

●问:一项国际文件,两国元首签署,如果●(1)表明两国立场,共同谴责第三国的某一行为,这是条约吗?●(2)文件中约定采取某种行动来共同制裁第三国,这是条约吗?4、条约应是书面协议●1969年和1986年的两个条约法公约都明确规定,条约是国际书面协定,这意味着条约应当以书面形式作成。

●‚instrument‛●口头条约是不是当然无效?(君子协定)●合同的形式●我国《合同法》第10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该采用书面形式。

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合同书或者电报、电传、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形式等各种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其他形式:公证形式、鉴证形式、登记形式、批准形式三、条约法的编纂●条约法是关于国际社会立法过程的法,条约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法。

有关条约法的国际条约主要有● 1、l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1980年1月27日正式生效。

●该公约包括序言和8编85个条文,2个附件●附件一:《关于禁止使用军事、政治、经济手段强迫缔结条约的宣言》●附件二:《关于普遍加入条约法公约的宣言》●2、 l986年《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公约》●3、其它条约。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还主持起草了l978《关于最惠国条款的条文草案》、l978年《关于条约的国家继承的维也纳公约草案》四、条约的名称●1、公约(convention)。

通常是多国或在国际组织的主持下,就某一重大问题举行国际会议,通过多边谈判方式而缔结的具有立法性质的多边条约的名称。

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条约(treaty)。

条约是最常用的名称。

通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就有关重大的政治、经济、法律等问题达成的协议,需要经过比较繁琐的缔结程序,有效期也比较长。

●3、协定(agreement)。

通常指当事国较少、形式较简单的条约。

多用于行政性、技术性或临时性事项。

如:《中意海关协定》●4、议定书(protocol)——通常指辅助性的法律文件,所规定的事项比协定更具体一些。

●三种情形:●(1)作为条约的附件,用来说明、补充、修改或限制已签订的某项条约,又称‚连带协议书‛或‚任择议定书‛。

例如:1965年中国和阿富汗签订的《关于两国边界议定书》即为1963年《中阿边界条约》的附件●(2)作为条约的附件,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如:1930年4月12日签订《国籍法公约》时,又签订了《关于无国籍议定书》,既是附件,也是独立的条约●(3)作为某个多边协定的名称,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条约。

例如:1928年签订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总议定书》●5、宪章(charter)、盟约(covenant)、规约(statute )。

这类条约的名称通常用于建立国际组织的国际协议,属于多边条约性质。

如:《联合国宪章》、《国际法院规约》●6、换文(exchange of notes)。

一般用作有关当事国通过互换外交文书方式达成的某种协议的名称。

换文是现代国际社会最常用的简便缔约形式,由一方‚提出‛,对方‚接受‛即告完成。

如:1962年,美国和巴拿马达成的《关于提供防务物品和劳务的换文》●7、宣言或声明(declaration)。

通常指两国或数国就某一重大问题会谈后公开发表的含有具体权利和义务的文件。

如:1943年反法西斯同盟国发表的《开罗宣言》。

这类声明是否属于条约,主要看是否含有对当事国具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的内容。

●8、联合声明 (joint statement)。

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国就同一事项发表各自的声明。

如。

1984年中国与英国政府发表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这类声明是否属于条约,主要看当事国各自发表声明的内容是否基本一致,以及是否含有对当事国具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的内容。

●9、其他。

如协约、公报、章程、备忘录等。

五、条约的种类●1、根据缔约方的数目: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2、根据条约的性质: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3、根据缔结程序:正式条约和简式条约●4、根据条约是否对其他国家开放:开放性条约和闭锁性条约●5、根据条约内容:政治性、经济性、法律性、科技类、军事类条约等六、条约的结构●1、条约的名称。

●2、序言。

序言载明缔约国的名称、缔约目的与宗旨、全权代表的姓名、权限等。

一般来说,条约序言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解释条约的依据。

●3、正文。

指条约的内容是条约最重要的部分,包含缔约各方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具有强制性。

●4、杂项条款。

规定一些杂项,诸如条约的时效、批准、修改、生效程序、加入制度、期限、文字、签字地点与时间等程序性事项。

●5、签名。

即缔约全权代表的签名.条约的文字●关于条约的文字,国际法上也没有统一的规定。

●中世纪,大多以拉丁文作准;19世纪后,多数条约以法文作准;20世纪后,英文和法文共同作准;二战后,更多的文字成了多边条约的作准文字,例如《联合国宪章》以英文、中文、俄文、法文、西班牙文为其作准文字。

●根据主权平等原则,每个国家都有权使用本国语言和文字进行谈判和缔约。

双边条约通常有两份约文正本,每份条约的正本都使用两个当事国的官方文字写成,两种文字的法律效力相同,文字表述上的差异通过谈判解决。

有时缔约双方通过协商,可能选择第三国文字作为约文正本所使用的文字.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一、缔约能力和缔约权●(一)缔约能力●缔约能力是指独立参加条约法律关系,并能直接承受条约义务和享有条约权利的能力。

亦即在国际法上合法缔结条约的能力,是国家和其他国际法主体作为国际人格者所因有的属性。

(国际法决定,是缔约权的前提)●(二)缔约权●缔约权是指具有缔约能力的主体内部某个机关或个人缔结条约的权限。

(国内法决定,通常只能是一国中央政权机构)●《维也纳公约》●Article 6 Capacity of States to conclude treaties●Every State possesses capacity to conclude treaties.二、条约缔结的程序●条约的缔结是国家表示同意受条约拘束的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