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道线路》 铁路设计概述及线路平面

《铁道线路》 铁路设计概述及线路平面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假如所采用的机车其计算牵引力受黏着牵引 力的控制,当列车通过位于最大坡度上的小半径 曲线(R≤450m),列车就不能维持以计算速度 作等速运行,势必造成减速,甚至停车。在区间 正常运行中是不许可的,故必须在纵断面设计中 用减缓坡度的办法来弥补因黏着系数降低而造成 的牵引力减少的损失。由于坡度减小,使困难地 段的线路相应的延长。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线路的空间位置是由线路的中心线在 水平及铅垂面上的投影来表示的,即由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所决定的。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线路的平面:线路的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它表示线路的走向和线路在平面上的具 体位置。
线路的纵断面:线路的中心线经过展直后 在铅垂面上的投影,它表示线路的路肩标高在 铅垂面上的具体位置。

带入教材公式(7-3)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若将最大外轨超高
,允许的
(一般地段)带入上式,或将
(单线铁路上下行速度相差悬殊地段)带入上式,
则均得到列车通过曲线时允许的最大速度为: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2)降低轮轨间的黏着系数 机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车轮在钢轨上产生 纵向和横向的滑动,引起钢轨间的黏着系数降低, 机车的黏着牵引力等于机车的黏着重量与黏着系 数的乘积。由于黏着系数降低,黏着牵引力也就 相应的减小。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第二节 区间线路平面 线路的平面是线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它由直线和曲线组成。铁路曲线包括圆曲线和 缓和曲线。线路平面设计就是研究在不同条件 下如何确定它们数值的大小以及相互配合的问 题。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线路的平面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曲 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线路的纵断 面是由坡段及连接相邻坡段的竖曲线组 成。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线路的平面设计就是具体确定线路的 走向及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及曲线之间 夹直线长度、车站的平面设计、股道的 连接内容等。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由上可知,列车在曲线上运行速度与曲线半 径及外轨超高成正比。列车在一定半径R曲线上 运行,为了得到较高速度,只能增加超高值。但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线规》规定了外轨超高的 最大允许值 ,同时也允许一个欠超高值,依 据实践经验,规定了保证旅客舒适的欠超高允许 的最大值 。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1.小半径曲线的缺点 (1)限制行车速度 由物理学知识可知,质量为m的物体做圆周 运动时需要的向心力F与速度v及曲线半径R的关 系为: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列车在曲线轨道上运行,向心力来源于设计 外轨超高h后的轨道反力N及列车重力mg的合力。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一、圆曲线 圆曲线的要素是由曲线半径R、曲线 转角α,曲线长L、切线长T以及外矢距E 组成。一般都是根据已设计的曲线半径R, 按下列公式计算其余要素。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一)曲线转角 曲线转角的大小是由相邻直线的位置决定的, 转角的大小反映了线路的弯曲程度,它对工程和 运营两方面的影响都很大。在困难条件下,为了 减少工程数量,往往需要用较大的转角。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当正线上的木枕轨道在半径为600m及其以下 的曲线地段,应增加轨撑根数。当正线上的木枕 轨道在半径为600m及其以下的曲线地段时,应按 照规定安装轨距杆或者轨撑。这样虽然增加了加 强设备,但小半径曲线的轨距、水平、方向还是 难以保持。一般认为,其养护维修工作量要比直 线或者大半径曲线增加30%~40%。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转角的大小对工程和运营是 互有利弊的。在设计的时候,既要适应自然条件 的要求,又要力争尽量减少转角度数。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二)曲线半径 曲线半径的大小对工程和运营都有较大的影 响,它是平面设计的关键问题。为了合理选用曲 线半径,首先对小半径曲线的缺点进行分析。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若曲线转角大,则线路曲折延长,且行车也 不稳定。同时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所克服的单位曲 线阻力功也大,相应的运营费用也会增大。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列车在曲线上所行驶需克服的单位曲线附加 阻力 (N/t),因此在曲线长度L(m)的范围 内,列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
线路的纵断面设计就是确定坡度的大 小、坡段长度以及相邻两坡段之间的竖 曲线、站坪纵断面等。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就是确定线路在 空间的具体位置以及其组成部分的大小。线路 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既决定了线路的空间具体 位置,同时也对路基、桥梁、隧道、站场及其 它设备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半径愈小,磨耗愈大。经计算货车在半径大 于450m,客车在大于600m的曲线上运行时无侧 面磨耗。当曲线半径小于350m时,钢轨的磨耗显 著增加。
内燃、电力机车牵引地段,由于机车构造的 特点及行车速度较快,曲线上的钢轨磨耗更加严 重。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4)增加轨道设备和维修费 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由于列车速度不同, 车轮有时挤压内轨,有时挤压外轨。为了防止轨 距扩大,故应将小半径曲线的轨道加强。《线规》 规定:混凝土轨枕在半径为600m及以下的曲线地 段和木枕轨道和电力牵引铁路在半径800m及以下 的曲线地段,应增加轨枕根数。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3)增加钢轨磨耗 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由于各种列车的行车 速度都不可能与外轨超高相适应,故产生了外轨 上的轮缘挤压与外轨或内轨上轮缘挤压内轨现象。 因为内外轨长度不同,为了使车轮的轴向与曲线 法线保持一致,故内外轨的车轮将产生相对的滑 动,因而轮轨间产生磨耗。
第七章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