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科学立法》导学案
【预习案】
一、科学立法
(一)内涵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
),不断提高法律的()。
(二)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1.():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3.():制定行政法规
4.():制定部门规章
5.():制定地方性法规
6.():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7.():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坚持科学立法的标准
1.科学立法体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
具体要求: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
)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
具体要求:要立(),立(),完善(),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3.立法必须遭循(),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
具体要求:要明确划分(),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四)怎么样坚持科学立法
1.科学立法要做到()。
在我国,()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2.科学立法要()。
要健全(),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科学立法要()。
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
()。
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讲授案】
总议题: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
议题一:科学立法巩固法治根基
议题二:严格执法建设法治政府
议题三:公正司法守卫公平正义
议题四:全民守法倡导社会新风
议题一:科学立法巩固法治根基
基础过关:科学立法知多少?
结合预习,快速浏览教材,自行梳理:
Ⅰ科学立法的内涵?
Ⅱ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哪些?
(提示:本问题比较简单,请同学们提前在教材上圈画知识点。
)
材料: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针。
从“有法可依”到“科学立法”,这一变化被形象地称为依法治国“升级”到了2.0版。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莫于川表示,在“依法治国1.0”时代,中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
现在,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国的立法工作进入精细化阶段,从“增量”转向“提质”。
材料: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
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拟制定、修订42部行政法规。
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行政法规,并报国务院审批。
2019年12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决议,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
重点解读:科学立法啥标准?
结合预习,合作探究:
科学立法有何标准?
(提示:这是本课第一个重点问题。
请同学们提前识记相关知识点。
)
材料:
每一项立法都成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铁闸”:出台网络安全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进一步搭建国家安全领域基本制度框架的“四梁八柱”;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向公众传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坚定态度;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等一系列法律试点授权,确保改革于法有据……
材料: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几乎全盘照搬法国、德国的法律制度,成为法治现代化的国家。
但当时,日本对亲属法是否应当国际化有过争论。
日本民法学者穗积八束就提出“民法出,忠孝亡”,最终在家庭亲属领域,日本基本保留了其固有法的内容。
“拿来主义”虽然看起来有效率,但是片面强调快速移植,而忽略本土文化和基本国情,也会导致水土不服。
近几十年来,南美、非洲、中东等国家,也启动了法治改革,虽然是仿造西方的民主、法治,但并没有在本国内部落地生根。
材料:
1983年,社会各界对“民告官”进行广泛讨论。
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民告官”制度正式确立。
2014年,《行政诉讼法》完成第一次修改。
2017年,《行政诉讼法》完成第二次修改。
思维突破:科学立法支支招
请根据课前查询资料,分组探究:
Ⅰ如何实现科学立法?
Ⅱ就不断推进科学立法向人大代表提出自己的建议。
(提示:这是本课第一个重点问题。
请同学们提前识记相关知识点,并就不断推进科学立法向人大代表提出自己的建议)
材料:
立法理念决定了立法方向和制度设计,重要性不言而喻。
立法工作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立法理念,在立法全过程和各环节中严格按照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立法权边界。
材料:
广东省在立法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尝试。
1999年9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就《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条例(修正草案)》举行了国内首次立法听证会。
此举被称为我国立法民主化、公开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经过不断探索,广东省的立法听证制度更加完善。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都可以向省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听证建议,发起立法听证。
除充分运用信函、电话、传真、电子邮件、面谈、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外,立法机关还积极探索通过新型社交媒体等渠道,进一步增强参与的便捷性,力求通过广泛听取社情民意,找到立法的“最大公约数”。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六条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复习案】
1.自行梳理知识树。
2.(2018·全国卷Ⅲ)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象征。
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对违反规定情节恶劣的予以处罚。
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①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②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
③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
④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法律明确了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对违反规定情节恶劣的予以处罚,目的在于规范国歌的奏唱、
播放和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①④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国歌的法律地位,②“政治地位”说法错误。
③与题意主旨不符。
3.2019年8月21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建立发言人机制举行第一次记者会,通报了今年上半年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情况。
立法要征求意见,主要说明()
A.我国坚持依法立法B.我国坚持民主立法
C.合理设定权利义务D.科学配置权力责任
【答案】B
【解析】立法要征求意见,坚持了民主立法,B符合题意;A、C、D与材料无关。
4.请以“科学立法巩固法治根基”为话题,写一篇150字政论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