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福州一中面向福州七平潭综合实验区乡镇和农村地

2018年福州一中面向福州七平潭综合实验区乡镇和农村地

2018年福州一中面向福州七县、平潭综合实验区乡镇和农村地区(“追梦计划”)招生考试试卷阅读与表达(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姓名准考证号(本试卷共18题。

第1题6分;第2-8题,每题3分;第9-16题,每题4分;第17题6分;第18题55分。

共120分。

答案应全部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1.根据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6分)(1)“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

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创设的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刘禹锡的“,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

(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3)《老王》的作者杨绛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捐资助学,不求回报;她一生简朴,家中水泥地面,白灰墙壁,不觉简陋。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馈赠.(zēng)诘.问(jié)竹蒿.(gāo) 怏怏..不乐(yàng)B.愧怍.(zuò)脊.梁(jí)惩.戒(chéng)周道如坻.(dǐ)C.拮据.(jū)绯.闻(fēi)谀.词(yú)风雪载.(zài)途D.褶.皱(zhě)针炙.(jiǔ)骈.(pián)进强聒.(guā)不舍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个小时美轮美奂....的表演,数十位花样滑冰高手的倾情奉献,让中国的观众再次感受到花样滑冰的魅力。

B.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中,人民解放军都首当其冲....,奔走在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发挥了骨干突击作用。

C.主题班会上,小明作了精彩的发言之后,主持人说:“小明同学刚才那番话可谓抛砖引玉....,下面请郭老师谈谈他的想法。

”D.杨丽萍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展现和诠释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融舞蹈艺术和民族风情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并走进作品,读懂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B. 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C. 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D. 王教授的发言中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下列各项变换句式后的句子不符合...原句意思的一项是()(3分)原句: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A.变换为被动句: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B.变换为否定句: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变换为反问句: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能感动着我吗?D.变换为感叹句: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绝句王雱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A.本诗首句写雨,“霏微”状述细雨,细雨迷蒙,若有若无,路上虽无泥泞,但云雾却阴沉不开。

B.次句写风,此时寒风犹如冬季凛冽,透过夹衣,使人感到寒气入骨,为写送春、伤春营造氛围。

C.“看春归”是全诗诗眼。

“春归”已难免惆怅,然“处处园林皆有主”,欲看春归而无地,更添几许怅惘。

D.全诗未正面写对花弹泪的送春情景,而写踏寻园林不得入;结尾一句反问,平添了些许跌宕趣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彭天锡串戏【明】张岱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

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

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

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

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

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一肚皮磊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

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①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法锦: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的一种丝织品。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延.其人至家延:邀请B. 三春..多在西湖三春:指整个春天。

C. 天锡多扮丑净..丑净:戏曲中的两种角色行当。

D. 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口角:与人争吵、争执8. 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B.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C.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D.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9. 对文中划线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句意:(彭天锡)到我家演了五六十场戏,把他的所有演技展现得淋漓尽致。

B.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

句意:千古以来的奸雄与小人,经过彭天锡的用心表演,形象越发凶狠。

C.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

句意:设想历史上的情形,恐怕商纣王的凶恶,也不像他所表演的那么厉害。

D.一肚皮磊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

句意:满肚子郁结难消的不平之气,没有地方发泄,特意借演戏来发泄罢了。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彭天锡演戏绝佳,每一字都不是他凭空杜撰,每一出都是虚心求教而来,甚至不惜为学戏花费重金,可见他对戏曲演艺事业热爱至深。

B.彭天锡虽只是一个戏曲演员,但他胸怀天下山川,满腹典籍经纶,甚至对古代机械制造技术也颇有研究,堪称奇才,只可惜怀才不遇。

C.作者万分欣赏彭天锡的表演天才,曾亲眼看过他的几十场戏;遇到绝佳的好戏,恨不得用法锦包裹起来,珍存着,世世代代传承不朽。

D.作者引用桓子野见到好风景辄呼“奈何”的事,类比自己在观看彭天锡的绝妙好戏时的心情,既爱得深切,而又叹惋其无法常留在身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3题健康人格,通常被表述为血性,是人性中勇敢、正直、率真的一面,表现为对强者不卑不亢,对弱者不欺不凌,敢怒敢言,敢作敢当。

应该说,这样的表述还只是理想化的模式,真实的人生很难完全与之吻合,但只要有类似的义行壮举发生,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为之喝彩。

由此可见,血性作为一种内在的气质和独立的人格,并上升为刚强的意志,备受推崇与赞赏。

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太平盛世,全社会的氛围使人们习惯了波澜不惊、安逸闲适的生活节奏,加之教育引导乏力,阳刚之气、尚武精神就容易淡化,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比较稀罕。

血性关乎一个民族的荣枯及其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兴衰。

一个血性衰减的民族,雄心不再,锋芒钝化,从骨子里变得酥软起来,注定是没有出息的。

当虚幻缥缈的霓裳羽衣曲盖过了威武雄壮的秦王破阵乐,“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劫难就降临了;当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沦为游手好闲的纨绔少爷,乾隆赞赏的“健锐此居营”就成了旧话,大清帝国也日趋衰落;当后蜀君主孟昶在城头挂出降旗,就休怪慧妃吐槽“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了。

可以想见,十里洋场的香风熏倒了入城勇士,哪里还会有霓虹灯下的哨兵?娱乐至上的浮华弥漫着舞台荧屏,怎么可能鼓舞年轻人奋发有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需要热血男儿,需要重振雄风,否则,一旦外敌入侵,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看到过不少的文章,都在为中国男人缺乏血性而担忧。

事实上,社会现状不至于像有人夸张的那么严重,那么可怕,我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尽管部分年轻人的审美取向偏于阴柔,但从更大范围看,这个社会并不缺少阳刚之气的男人,缺的只是在价值考量上的舆论引导以及由此产生的舆论氛围。

男孩子气质的形成,遗传是首因,后天的培养教育更重要。

当我们的学校和家庭从富养与穷养的纠结中解脱出来,从娇生惯养的溺爱中警省过来,多给孩子们一些能自立、抗摔打的历练;当我们的主流媒体不再跟风炒作星闻颜值,而是投向默默耕耘的科教文卫工作者,投向共创繁荣、共建和谐的各界劳动者,投向无私奉献的共和国军人,即投向社会的中坚和脊梁时,年轻人的身心也会随之振作起来,富于血性的阳刚之美就会成为时尚。

血性是个原始而又朴拙的词汇,本身就极具张力和亢奋色彩。

因此,在理解与使用上应当有所界定,不可偏颇,否则就会混淆粗犷与粗野、豪壮与莽撞、野蛮与文明、兽性与人性的界限。

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应当属于性格评价和审美取向的范畴,是正向的、褒义的。

一个有血性的人,平素不见得就血脉贲张,易于冲动,也可以是文静的儒雅的。

令人敬佩的血性往往表现于危难之际、关键时刻,自告奋勇,挺身而出,抑恶扬善,伸张正义。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在于社会属性,若把野性视为血性,有血性而无人性,那与黑社会的虎狼之辈有什么区别?(摘编自王兆贵《奴性、血性及侠气》)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A. 人们看到有血性的义行壮举就喝彩,看到具有血性气质、独立人格、刚强意志的人就倍加推崇和赞赏,只是因为太平盛世,阳刚之气、尚武精神淡化了。

B. 一个民族血性衰减、锋芒钝化,就要走向衰弱。

八旗子弟沦为纨绔少爷,大清帝国日趋衰落;舞台荧屏弥漫着娱乐至上的浮华,年轻人中就不会再有奋发有为的,国家就走向衰弱。

C. 中国男人严重缺乏血性,虽是事实,但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如果拥有正确的舆论引导,并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重新振作起来,充满血性,指日可待。

D. 一个有血性的人,可能血脉贲张,易于冲动,也可能文静儒雅;而最重要的是能够见危授命,抑恶扬善,伸张正义。

12.下列对原文论证方面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A.文章首尾两段都论述到血性的表现,形成呼应;但侧重点不同,首段阐述了血性的含义和血性行为受到喝彩的原因;末段论述到血性在理解与使用上进行界定的重要性。

B.文章以血性是人性中勇敢、正直、率真的一面立论,分析血性缺失的危害性;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分别详细阐述让富于血性的阳刚之美成为时尚的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