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肝素透析的护理查房

无肝素透析的护理查房

血液透析室护理查房
查房过程记录:
病例
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泡沫尿,无眼睑及双下肢水肿,自觉乏力,食欲减退,劳累后有腰痛后背部不适,遂来我院就诊。

查血示Cr600.7ummol/L,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住院治疗并给予规律透析治疗。

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伴上腹部疼痛,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5天前出现大便带血,为鲜血,无胸闷,憋喘,门诊以血便查因收住院。

评估:1、有无血友病等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2、是否长期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

3、既往存在消化道溃疡等潜在出血风险的疾病。

4、严重创伤或外科手术后24 小时内。

5.对患者凝血状况、血常规、血流量等情况进行评估。

准备:
1.相对无肝素:预冲管路及透析器后,用50mg肝素加入500ml0.9%NS,充分循环15—20min再用生理盐水将管路中的肝素盐水冲走。

2.透析器和血路管要充分排气,减少凝血机会。

3.温度设置为36.5℃—37℃,防止温度过低发生凝血,过高发生溶血。

4.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透析器。

5.冲洗的生理盐水总量应计算到超滤总量中。

护理问题:潜在并发症:透析器及管路凝血。

护理措施:
1.保证足够的血流量是避免凝血的关键。

选择有血流量充足的血管进行穿刺,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血量最好能250~300ml/min,时间少于3小时。

2.避免出现透析中有抽吸现象。

因为在血流量的抽吸中容易引起机器报警和停泵而增加凝血频率的发生。

3.对于行为活动不能很好控制的患者加强专人护理,必要时给予约束带。

避免由于血流量不足引起体外循环凝血而影响透析质量。

4.透析中,根据病人情况,每30~60 min冲洗透析器。

冲洗时泵速最好在100—130 mL/min。

每次盐水冲管时,密切透析动静脉壶内有无小凝血块,任何细小的
血丝、小的凝血块及小气泡都有可能导致凝血。

5.冲洗应看到透析器一半以上变白,动静脉壶颜色变淡,如观察到冲洗时动静脉壶,尤其是静脉壶颜色无变化,应警惕有无血凝块形成,视情况减少透析时间。

轻度凝血时,应增加冲洗次数,加大冲洗量。

如冲洗时发现透析器凝血严重,可中途更换透析器或终止透析。

6.对于高凝、不合作、血流不好的病人,要增加冲管的次数。

7.加强观察,注意体外循环凝血征象。

(1)血液发黑,透析器中有阴影或黑色条纹。

(2)动静脉壶中出现泡沫,继之血凝块形成。

(3)血液迅速充满传感监测器。

(4)透析器动脉端口出现血凝块。

(5)静脉管路中的血液不能继续进入静脉壶而倒灌入管道路部分。

提示体外循环可能出现凝血,应及时冲洗管路,并观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状况的严重程度,若透析器凝血严重应及时更换或结束治疗,防止通路停滞时间长导致凝血。

8.透析过程中避免输血制品、脂肪乳等,以防加重凝血危险。

9.判断透析器凝血程度。

0 级无凝血或数条纤维凝血(无需特殊处理)
Ⅰ级部分凝血或成束纤维凝血(加强观察,加大血流量,缩短冲洗时间,增加生理盐水冲洗量)
Ⅱ级严重凝血或半数以上纤维凝血(考虑将透析器中的部分血液回输给患者,更换透析器)
Ⅲ级透析器静脉压明显增高,透析器完全凝血。

(弃去透析器和管路中的血液,重新更换透析器和管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