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附属设施施工方案目录1交通管理设施 (2)1.1系统概述 (2)1.2交通标志和标线 (2)1.2.1. 交通标志 (2)1.2.2. 交通信号控制 (3)2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停靠站的布置 (4)2.1公共交通停靠站的布置 (4)2.2公共交通停靠站的布置 (5)2.3停靠站的间距 (5)2.4停靠站设点问题 (6)2.5停靠站在道路平面上的布置方式 (6)3城市道路停车场地的布置 (7)3.1停车场地的布置的基本要求 (7)3.2停车场地在道路上的布置形式 (7)4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 (7)5城市道路绿化和照明 (8)5.1城市道路绿化 (8)5.2城市道路照明 (8)6城市管线的布置 (9)6.1城市管线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9)6.2城市道路地上杆线的类型和布置 (10)6.3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类型和布置 (10)1交通管理设施1.1系统概述•交通管理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我国现代的道路交通标志分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交通标线按其功能可分为纵向标线、横向标线和其他交通安全设施线三类。
• 2.信号控制分为单点多时段控制方式、单点感应控制方式、线协调控制方式和区域协调控制方式。
• 3.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在道路上的设置方式主要取决于道路横断面型式。
单幅路或双幅路上,停靠站沿路侧带边缘设置;三幅路或四幅路道路上,沿两侧带设置(港湾式停靠站)。
• 4.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缘石坡道、盲道、轮椅坡道、盲文站牌等。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的作用包括美化街景、保护环境、净化空气、吸尘、减噪;调节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分隔交通、保障行车安全,又可起备用地的作用,还可利用其敷设地下管线;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路基边坡等。
• 5. 城市管线按布设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地上杆线和地下管线。
地上杆线布设时主要控制与路面及建筑物的净距;地下管线布设时主要是防止各种管线之间的相互妨碍和干扰,对各管线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深度等应做出合理的安排。
1.2交通标志和标线1.2.1.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案、符号和文字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的安全设施。
一般设置在路侧或道路上方。
交通标志应使交通参与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看到、认识并完全明白他的含义,而采取正确的措施。
所以交通标志必须具有良好的视认性、易读性、公认性。
交通标志有三要素即颜色、形状、符号。
我国现代的道路交通标志分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共100种。
主标志按其含意可分为四种: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
• 1)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共23种,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其形状为顶角朝上的等边三角形,其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
•2)禁令标志。
禁令标志共35种,是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
其形状分为圆形和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其颜色,除个别标志外,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图案压杠。
•3)指示标志。
指示标志共17种,是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
其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其颜色为蓝底、白图案。
•4)指路标志。
指路标志共20种,是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
其形状,除地点识别标志外,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其颜色,除里程碑、百米桩和公路界碑外,一般道路为蓝底、白图案,高速公路为绿底、白图案。
辅助标志共5种,是附设在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标志,这种标志不能单独设立和使用。
辅助标志按其用途又分为表示时间、表示车辆种类、表示区域距离、表示警告和禁令理由的辅助标志以及组合辅助标志等几种。
其形状为长方形,其颜色为白底、黑字、黑边框。
此外,还有一种可变交通信息标志,它根据道路检测到的情况(如占道施工、阻塞、流量、流向的变化等),把某种信息及时显示出来,传达给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
•(2)交通标线•道路交通标线是由各种路面标线、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路边线轮廓标等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
他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可以和标志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用。
道路交通标线按其功能可分为纵向标线、横向标线和其他交通安全设施线共7类21种,其中标线17种,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如路栏和锥形交通路标、导向标、道口标柱等4种。
•路面标线应根据道路断面形式、路宽及交通管理的需要画定,路面标线形式有车行道中心线,车行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停止线、人行横道线、减速让行线、导流标线、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停车位标线、停靠站标线、出入口标线、导向箭头以及路面文字或图形标记等。
1.2.2.交通信号控制•信号控制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分类也有很多种。
考虑信号控制方式的方便性,将信号控制分为单点多时段控制方式、单点感应控制方式、线协调控制方式和区域协调控制方式。
•(1)单点多时段控制方式:是最基本、最经济控制方式。
当交通情况符合总体流量最稳定、变化比较规律时采用。
•(2)单点感应控制方式:当单点控制的交叉口交通量变化比较频繁且没有规律时采用。
一般在交叉口进口车道设置检测器或在人行横道前设置行人按钮,信号配时参数可随检测到的信息改变。
单点感应控制方式分为半感应控制和全感应控制。
•(3)线协调控制方式(绿波交通):当需要在单点控制的基础上扩大控制范围,对若干连续口形成的线路上进行协调控制以提高整体通行效率时采用。
线协调控制方式常采用无电缆线协调控制方式。
•(4)区域协调控制方式:当需要取得较线协调控制更大范围内的协调控制效果以提高路网内的整体通行效率时采用。
区域协调控制方式分为定时和实时两种。
•现代化的交通控制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它具有投资省、效率高、见效快且有效面广的优点,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区域控制系统可实施城市交通运输的策略,提高现有道路的交通效率,改善道路交通安全,节省能量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收集交通数据,提供交通情报,强化交通执法和指挥诱导,为整个社会提供综合的经济效益。
•世界各国先后研制了很多信号控制系统,其中SCOOT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的新发展之一。
目前已被全世界170多个城市采用。
SCOOT系统是一种对交通信号网实行实时协调控制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其最新版本已发展到包括支持公交优先、自动的SCOOT交通信息数据库系统、事故检测系统,以及车辆排放物的估算。
最新版本还增加了控制策略的灵活性,尤其是应用于事故发生的条件下。
•2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停靠站的布置2.1公共交通停靠站的布置•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包括首末站、中途停靠站,特别是中途停靠站的布置,直接影响居民乘车的方便,车辆运行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
停靠站布置得合理并能相对固定,可使客运能力与客运负荷协调,保证交通安全。
同时,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固停靠站的路面,以防其过早损坏。
•为了减少车辆行程和工时浪费,公共交通车辆一般分别停放在交通路线的首末站——始发站或到达站。
公共交通首末站也是车辆掉头、待发的场地,应设置回车场及司售人员休息室。
回车场应设在客流集散的主流方向同侧,其出入口不得直接与快速路、主干路接。
环形回车时,车行道的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公共交通车辆最小转弯半径的两倍,公共汽车一般为25~35m;无轨电车为30~40m。
•公共交通停靠站主要布置在客流集散点,如火车站、商场、干道交叉口、工矿企业等,有时还要考虑地形、特殊的治安要求等。
2.2公共交通停靠站的布置•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包括首末站、中途停靠站,特别是中途停靠站的布置,直接影响居民乘车的方便,车辆运行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
停靠站布置得合理并能相对固定,可使客运能力与客运负荷协调,保证交通安全。
同时,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固停靠站的路面,以防其过早损坏。
•为了减少车辆行程和工时浪费,公共交通车辆一般分别停放在交通路线的首末站——始发站或到达站。
公共交通首末站也是车辆掉头、待发的场地,应设置回车场及司售人员休息室。
回车场应设在客流集散的主流方向同侧,其出入口不得直接与快速路、主干路接。
环形回车时,车行道的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公共交通车辆最小转弯半径的两倍,公共汽车一般为25~35m;无轨电车为30~40m。
•公共交通停靠站主要布置在客流集散点,如火车站、商场、干道交叉口、工矿企业等,有时还要考虑地形、特殊的治安要求等。
2.3停靠站的间距•停靠站间距过小,就要在道路上过多设站,增加乘客乘车的时间,车辆速度不高,且频繁制动、起动,轮胎与燃料消耗也大。
反之,停靠站间距过大,虽然车辆运行速度提高,乘客乘车时间减少,但对于乘客乘车则不便,增加了步行时间。
一般认为公共交通车辆中途停靠比较合理的间距为市区一般为500m左右,郊区一般1000m左右。
2.4停靠站设点问题•道路交叉口附近的站位,宜安排在交叉口出口道一侧,距交叉口为50~100m。
•交叉口停靠站的布置有对称布置和非对称布置两种。
在交叉口附近设置站点时,应考虑使乘客乘车、换车方便;不妨碍交叉口的交通和安全,即不阻挡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内的车辆和行人的视线;不影响停车线前车辆的停车候驶和通行能力;不影响站点本身的行车秩序和通行能力等。
还要根据直行与转弯车辆的客流量而定。
2.5停靠站在道路平面上的布置方式•停靠站在道路平面上的布置应以不直接侵扰机动车辆的通行及保证交通安全为原则,停靠站在道路上的设置方式主要取决于道路横断面型式。
单幅路或双幅路上,停靠站沿路侧带边缘设置;三幅路或四幅路道路上,沿两侧带设置(港湾式停靠站)。
港湾式停靠站几何构造见下图。
各部尺寸见下表。
主线设计速度(km/h) 80 60 50 40 30 20计算加减速段长度采用速度60 50 40 35 30 20(km/h)减速段长度(m) 90 65 40 30 25 10站台长度(m) 20 20 20 20 20 20加速段长度(m) 140 95 60 45 35 15总长度(m) 250 180 120 95 80 453城市道路停车场地的布置3.1停车场地的布置的基本要求•为使车辆有固定停放地点,避免妨碍交通和影响市容,应在城市适当地点划定面积,供车辆停放。
停车场的具体地点,除设置在交通枢纽点、城市出入口、工业仓库区、商业、文化体育中心、集贸市场、公园及风景区等地外,还应结合道路系统在城市环路与放射干路交会处附近,留出合理停车场地,以避免过境车辆不必要的穿越市区,加重市区道路负担。
停车场的位置不得靠近城市干路的交叉口。
当不得已时,其出入口应远离交叉口,最好距停车线100m以上。
规范还规定停车场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不得设在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以及桥隧的引道上。
3.2停车场地在道路上的布置形式(1)沿缘石线停车:通常设置在与主要干道相交的次要道路上。
(2)港湾式的路边停车:在道路一侧或两侧有足够宽度的绿化带内做成港湾式的停车道。
(3)利用分隔带停车: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有较宽的分隔带时,可利用其地位布置停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