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检测语 文 试 卷温馨提示:1.全卷共4大题,25小题。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分.....5.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上班级、姓名、学号。
请勿遗漏。
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
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祝你成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据北京奥组委火炬传递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希腊当地时间3月24日正午12时即北京时间当天18时,北京奥运会圣火将在距离雅典370公里处的古奥林匹亚(y í) ① 址点燃。
圣火将于3月31日(d ǐ) ② 达北京,(ji è) ③ 时将举行圣火进入中国及全球火炬接力(q ǐ) ④ 动仪式。
2、根据下面的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3分) 阅读,是一种幸福-----自然中的小草、大树,人类中的快意与波澜,都会闪烁爱的火花、情的充溢,都会流露出笑的宽慰、苦的涩味。
庄子的 ▲ ,陶潜的 ▲ ,岳飞的 ▲ ,路遥的奋力,都会给你一颗澄澈之心、平静之心、充沛之心、向上之心。
A 、超脱B 、壮怀C 、隐逸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3分) 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4、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1)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2) 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3) 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4) ▲,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5)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自己寄情山水,旷达闲适的心境的千古名句是:▲,▲。
(6) 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诗句是▲,▲。
5、名著阅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阅读心得,组成排比句(4分)阅读名著常为书中的人物所感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常为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所感动;阅读《西游记》,常为孙悟空的勇敢、正义、富有反抗精神所感动;阅读《▲》,常为▲所感动;阅读《▲》,常为▲所感动。
6、温州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为了弘扬家乡文化,传承灿烂文明,某校举行“走进温州文化”活动。
(6分)(1)温州山水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留下了大量文人题咏。
“名胜古迹探访小组”搜集到了很多的历代名家题写的瑰丽的诗文。
请你写出与下列名胜相关的诗句、对联或文人。
(任选两处)(2分)江心寺:▲池上楼:▲澄鲜阁:▲楠溪江:▲(2)“民以食为天”,温州风味独特的点心小吃引起了同学们的调查兴趣。
“美食调查小组”收集了温州不少传统的小吃,准备拟写富有情趣的宣传语。
请你也来参与,任选下列的一种小吃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所拟写的宣传语能体现这种小吃的特点。
(2分)温州小吃:汤圆馄饨麦饼鱼丸▲(3)温州的岁时风俗活动丰富多彩,体现出温州人重视亲情乡情、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
“岁时风俗搜集小组”走小巷、访农家,搜集了许多风俗习惯,请指出下列风俗都有哪些活动?(请任选两项)(2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①所选风俗名称:▲活动:▲②所选风俗名称:▲活动:▲二、现代文阅读(3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6题。
(一)成功(15分)季羡林⑴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⑵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
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
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
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⑶▲+ ▲+ ▲=成功⑷“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是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
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
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⑸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
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
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⑹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韩愈的“焚膏油而继晷,恒兀兀而穷年”,▲的▲,更为读书人所向往。
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⑺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
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大学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⑻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
还是先举韩愈。
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两句话是大家所熟悉的。
⑼王国维的《人间诗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
第二境写的是勤奋。
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
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
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
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7、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写完整:▲ + ▲ + ▲= 成功(3分)8、本文开头通过设问,引出“▲”这个话题;结尾提醒人们“衣带渐宽终不悔”,强化文章的中心其实就是要强调▲。
(3分)9、请仿照“韩愈的‘焚膏油而继晷,恒兀兀而穷年’”的句式,补充它接着的横线内容,要求在第一横线写出人物名字,在第二横线概括出合适的事例(不一定需要引用)。
(3分)▲10、作者在第⑻段引用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名言,有什么作用?(3分) ▲11、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这样的说法你同意吗?请结合事例说说你的观点。
(3分)▲(二)那个孩子(17分)⑴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
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
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
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⑵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
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
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
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
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
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⑶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
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⑷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
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
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
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
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
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
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
”那个同学怔了一怔。
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
”“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
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
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
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
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⑸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
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
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
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
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
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
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
”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
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
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
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
”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⑹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
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
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
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⑺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
“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
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
”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⑻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
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
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
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
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
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
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⑼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
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
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