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大桥现浇箱梁贝雷梁支架拆除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国家和建设部现行的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等;(2)信丰桃江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大口径钢管支架法现浇箱梁施工方案;(3)桃江大桥施工图;(4)铁路混凝土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J1325-2011);(5)我单位在支架现浇梁施工中积累的成熟技术、施工工艺方法等。
二、适用范围信丰桃江大桥贝雷梁现浇制梁的支架拆除。
三、支架拆除方案3.1贝雷梁支架结构体系桃江大桥现浇施工支架采用双排钢管立柱+贝雷梁结构型式。
横向设总宽度为22米。
贝雷桁架梁之上摆布I12.6工字钢和5mm厚钢板组合的桥面板,形成钢便桥供吊装钢拱肋使用,当钢拱肋安装完毕后,便可拆除桥面板,调整标高,放置砂筒,然后再铺上胶合板形成箱梁底模,两侧为定型钢模。
从混凝土梁底开始从上到下,需拆除的支架体系各组成部位依次为:①1.8cm胶合板+ 8cm*5cm方木;②贝雷梁;③I32b型钢双拼横梁;④砂筒;⑤钢管立柱支架、水平及纵横向支架支撑。
力学传递程序:现浇箱梁砼→模板→8cm*5cm方木→贝雷纵梁(1.5*3)→支架横梁(2I32b)→砂筒→钢管柱式支墩(φ529*8mm)→钢管桩或现浇砼基础顶。
3.2支架拆除顺序按照“纵桥向对称均衡、横桥向基本同步”的原则分阶段循环进行支架拆除。
单孔支架自上而下的拆除顺序为:箱梁预应力张拉完成→沙筒放砂下落→拆除方木、侧模、脱内模及底模等→拆除贝雷梁横向连接片→拆除贝雷梁片→拆除主横梁2I32b工字钢→吊卸砂筒→拆除水平夹板及剪刀撑→分节拆除钢管立柱→循环拆除下一孔钢管贝雷梁支架。
3.3支架拆除方法3.3.1拆除内模及侧模等侧模: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60%后开始内模拆除,在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松开侧模竖向撑杆,松开侧模横向联接螺栓,两侧外模拆除,运往下一孔梁进行侧模拼装。
3.3.2落砂筒落沙筒:梁体张拉完成后,方可卸落砂筒。
同时打开同一孔(跨)同一排上(即横桥向同一主横梁下的)每一个砂筒卸漏口(必要时采用弯钩钢筋掏砂),均匀降低贝雷桁架,使底模板、方木及贝雷梁底脱离。
砂筒打开顺序:从跨中向桥墩(台)横桥向同时逐步打开(打开时间需一致)。
3.3.3拆除底模底模:依次拆除两侧异型钢模,然后人工抽出木胶底模板,和方木条。
拆除过程中注意保护避免高空坠物。
3.3.4拆除贝雷梁桃江大桥为连续贝雷梁,拆除方法如下:(1)重组贝雷梁片因单组贝雷梁宽度较窄,拖拉过程中容易发生倾覆,贝雷梁片拆除前进行重新重组,根据原施工合同,可将贝雷梁分成四组(横向),并将分组的横向连接杆(片)解开。
并用千斤顶起贝雷架。
在支架横梁上放一根16的圆钢,涂上点机油,然后放下贝雷梁。
(2)翼缘板下最外侧贝雷梁的吊装吊装前做好安全警示、警界绳等标识。
采用1~2台吊车同时配合,起吊时,吊点宜设于1/4L梁处。
统一指挥吊车整体将梁片吊装移走。
(3)贝雷梁片横移拖拉先将两侧的两组贝雷片梁拆除,其方法是采用手拉葫芦逐渐拉动贝雷梁横移,并用1~2台25t吊车配合,将贝雷梁吊起放下解体。
详细情况由拆架单位和施工人员沟通处理。
3.3.5拆除I32b工字钢主横梁解除主横梁与桩柱连接,利用汽车吊直接吊离主横梁缓慢下放。
3.3.6拆除钢管支墩解除砂筒与钢管桩之间的连接,利用汽车吊吊离砂筒。
钢管桩拆除注意事项:应分水平桁以上部位及以下部位两部分的钢管拆除。
首先应解除水平桁以上位置的钢管支墩间的横向连接及其与墩身之间的连接(如顶楔、撑架等),然后分节松开法兰盘连接螺栓分节吊离钢管,再拆除钢管支墩纵向的剪刀撑、水平桁连接杆件。
最后用吊机一根根吊装钢管支墩,遵循“解除一根,吊走一根”的原则。
3.3.7拆除拱肋吊装支架墩,可先拆除支架顶工字钢横梁然后将4根支架立柱分为单根(或双根视吊车起重能力)采用吊车吊下,另几根应临时固定好,以保证安全。
先拆桥面以上部分,利用钢便桥拆吊,部分待后上桥面拆除。
3.3.8拆支架过程中,不许乱截乱拆,要注意所拆材料的完好率,以保证材料以后可重复利用,节约资源。
四、拆模注意事项贝雷梁拆除前严禁贝雷梁上站人或者进行其他作业,现场管理人员(架子队长、安全员和指挥员)到场、作业人员到达安全区域后方可进行拖拉、吊卸拆除作业。
(1)当养生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松开内摸支撑,松开内模,拆除端模,进行初张拉。
(2)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进行终张拉,终张拉后砂筒放砂,靠模板自重脱模,如若个别模板自然脱落不下,采用导链将其拉下,严禁用锤敲打脱模。
(3)按立模的逆过程进行,对称缓慢分级卸载,拆模时严禁剧烈冲击,损伤模板和混凝土棱角。
(4)拆模选择晴好天气,尽量避免选择恶劣天气和气温急剧变化的时间。
(5)钢管柱贝雷梁拆除后,及时对拆除的部件整理,不能妨碍下部拆除。
(6)拆模前桥梁下方投影按图3.7范围内设置警戒区,禁止行人、行车通过。
(7)砂筒要求同时均匀下落,防止分配梁不均匀下落变形,贝雷梁滑移。
(8)模板拆除: 侧模拆除采用卷扬机拖拉过孔时,固定专人开卷扬机,拖拉过程中设专人指挥,卷扬机速度均匀,严禁过快、速度不均。
(9)贝雷支架采用导链拖拉出梁底,拖拉时首先横向分多次拖拉外移并拢,以增强稳定性防止倾覆。
严禁采用吊机直接硬拖或斜吊出来,严禁吊机斜拉斜吊作业。
(10)拖拉贝雷架、起吊作业设专人指挥;拆除贝雷架作业前要检查吊车、卷扬机等机械设备和钢丝绳的性能和安全性。
钢丝绳在卷筒上至少要保留3圈,以保安全。
(11)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
拆除作业中有需要加固的部位,应先加固再拆除,防止架体倒塌。
拆下的零部件、杆件,应按规格分批运到地面,严禁抛掷,并按规格、品种码放整齐。
作业人员应相互呼应,动作协调,中间不换人,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做详细交底,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作业。
拆除全过程中,必须专人担任指挥和监护。
五、主要施工设备及人员配置5.1现场主要管理人员5.2贝雷架拆除设备六、安全保证措施分部成立以分部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检查作业队的安全生产活动。
各施工队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小组,设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活动,落实安全生产的保证措施,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保证体系,落实安全责任考核制,把安全生产情况与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使安全生产处于良好状态。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做到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技术保证,确保施工人身、设备的安全。
根据施工进度,按照不同的施工项目,由工程管理部分别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安全部组织落实,项目部定期进行考核。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将“防高空坠落、防机械性事故、防触电防火、防交通事故”作为本工程的安全防范重点,制定专项预防措施。
6.1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6.1.1领导安全负责制度(1) 由总工程师组织编制本项目拆除施工方案,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施工。
(2)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包保第一责任人,对施工安全全面负责,统一领导该项目的安全管理和现场控制。
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的安全包保负责。
施工时,上岗检查,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施工包保领导必须“四到位”:人到位、职务到位、责任到位、业务水平到位。
(3) 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主要生产部门负责人,就本人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的详实情况,定期向安全领导小组书面报告一次。
报告由报告人亲自拟写,重点报告本人发现了哪些问题,找出了哪些原因,采取了哪些措施,同时提报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并说明其主要问题、原因和整改措施。
6.1.2支架拆除许可制度支架达到拆除条件后,由分部安质部联合技术负责人对现场进行验收,各项安全指标可控时再按照指挥部下发支架拆除许可制度,填写《支架拆除许可证》,上报指挥部工程部和安质部对现场准备情况进行验收,签字确认后再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6.1.3岗位安全“卡控”制度(1) 电工岗位安全卡控制度A 电工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B 电工上岗作业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防护用品、绝缘器具。
C 严禁班前、班中饮酒。
D 登杆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电杆和登杆工具,做到完好可靠,登杆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
E 检修电气设备时应停电、验电、接地封线,电源上必须挂“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并设专人看管,严禁带电作业。
F 电线路的架设及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施工技术安全规则的要求,严禁违章作业。
(2) 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安全卡控制度A 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B 必须严格遵守交通管理规则,严禁超速行驶和强行超车。
C 严禁酒后驾驶车辆。
D 通过会车道口必须严格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的制度,严禁抢越。
E 驾驶室内必须按规定人数乘座,自卸车、油灌车、半挂车其他部位严禁座人,机动翻斗车严禁带人。
F 必须严格执行“三检制”,不开带病车。
6.1.4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度除日常安全检查外,为有计划系统地识别、查找不安全因素,揭示安全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及时消除管理缺陷,预防控制事故,工区按照生产实际,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检查内容:查管理、查制度、查隐患、查事故处理和问题整改,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分类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并明确复查责任。
局指检查项目:局指安质、工程部门要检查支架的拆除是否按照报批通过的施工方案执行;检查拆除过程中主要责任人是否到位;检查吊车司机有无操作证;检查施工是否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班前是否进行安全提示。
分部检查项目:分部检查贝雷拆除过程中是否由项目部管理人员统一、协调指挥;检查警戒区的设置是否合理;检查安全员是否到岗;检查贝雷梁横移拖拉是否同步;检查吊车钢丝绳有无滑丝、断丝现象;检查钢丝绳挂钩是否锁紧;检查吊车是否按“十不吊”规则操作;检查高空施工作业人员是否系挂安全带。
各级检查组对检查效果承担责任。
6.1.5事故报告及分析制度发生事故必须逐级上报,不得隐瞒。
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联合调查,按处理权限逐级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作出处理。
并改进管理,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事故及问题的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须严格执行“事规”和“伤规”规定。
事故及问题分析情况应记录详实,立案备查,分析报告资料应于事发后3日内上报。
上级单位认为事故或问题较为严重,需提级分析时,从其要求。
6.2安全组织措施6.2.1健全各级安全组织建立以工区长负责的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安全领导小组,作业队设专职安监(全)员、工班设安全员,形成安全管理网络。
建立各级“标、保、考”安全责任制,坚持安全“三查”原则,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安监员、安全员的作用,跟班督导检查,及时消除险情隐患,工地设保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