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路基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路基设计按JTJ 011-9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
JTJ 016-93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7-96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8-96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 D4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J 014-9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道路类别:四级公路
路幅全宽: 6.5m;
设计车速:20km/h;
荷载:公路-II级。
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加宽及超高方式
本项目为四级公路,采用双向2车道设计。
路幅全宽为6.5m。
其中,行车道6m,土路肩
0.5m。
行车道横坡为2%(双侧排水),土路肩横坡为3.0%。
本道路所有曲线地段,路基面均设置加宽加宽详见加宽表。
三、路基压实标准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宜大于或等于20MPa。
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5MPa。
四、路基排水及加固防护工程
本路段路基排水采用道路外侧边沟排水。
在挖填方路段设置截水沟等措施
五、路基施工
路基施工时,应清除地表松土,路堤边坡高小于8m时按1:1.5填筑,大于8m时应留2.0m 宽平台后按1:1.75坡率填筑。
路堑开挖坡率应参照既有边坡施工,但弱膨胀土土质边坡不得陡于1:1.5,软质岩层边坡不应陡于1:0.75。
对稻田、水塘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淤、回填素土,再进行路基压实施工。
路基施工应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办理。
未尽事宜按相关规范规定办理。
六、用地
本路段路基用地按边沟或截水沟外缘以外1.0m征地。
第二部分:路面设计说明
一、设计原则及依据
1、设计原则
本路段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面设计根据使用要求以及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结构的设计。
2、设计规范、规程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
JTJ 016-93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7-96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8-96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 D4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3、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四级公路;
2)设计车速: 20km/h;
3)设计标准轴载:
4)路面结构类型:混凝土路面
5)设计使用年限:20年
6)自然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
2
区,即四川盆地中湿区。
路面设计参数取值表(水泥砼)
c 路面结构
设计原则:根据业主意见,公路采用沥青混泥土路面,结合原路状况分别采用以下路面结构形式。
泥结碎石路基的土基回弹模量取E0=40MPa 。
水泥砼路面组合及路面各结构层厚度取值如下:
30cm 混泥土路面、10cm 贫混泥土基层、10cm 石灰土垫层。
2、材料要求
(1)混泥土路面材料技术要求
根据业主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2)混泥土面层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
宜选用初凝时间6小时以上的42.5级水泥。
碎石:碎石用粒径大于6cm 的卵石轧制,碎石压碎值≧35%,最大粒径≧37.5mm 。
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抗压强度≥3Mpa ,压实度≥97%(按重型击实标准)。
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要求如下: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碎石的级配范围
水泥剂量:基层水泥剂量应以各自的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控制并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基层不大于5%)。
(在施工过程中,强度满足要求的范围,水泥剂量不得再认为调高比例),应尽可能通过调整级配组成来达到满足强度的要求,从而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
3、设计弯沉值
采用多层弹性体理论编制的专用程序进行结构厚度计算,下表为通过计算后采用的结果,路面结构各层弯沉值如下:
路面竣工验收弯沉值(1/100mm )
(弯沉值采用标准车双轮组单轴100KN ,轮胎压强为0.7MPa ,单轮轮迹当量圆半径为10.65cm 测试。
)
(4)材料要求
a.沥青混泥土材料技术要求详见规范
b.4.5MPa 水泥混凝土面层材料技术要求
水泥混凝土面板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28d 龄期的弯拉强度要求≦4.5MPa 。
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等路用品质要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3.1.2的规定。
见下表。
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
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并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3.3.1的要求。
见下表。
碎石技术指标
并符合合成级配的要求。
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9mm ,碎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6.5mm ,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31.5mm 。
见下表。
粗集料级配范围
3.4.2的规定。
见下表。
细集料级配范围
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
聚氨酯填缝料技术要求
应采用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低温不脆裂、耐久性好的聚胺酯类填缝料。
见下表:
胀缝接缝板要求
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可采用沥青纤维板、泡沫树脂板或选择经防水、防腐处理后的杉木板,胀缝板的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十三、贫混泥土基层材料组成设计与施工
1、材料要求 (1)水泥
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宜选用终凝时间 6小时以上,强度等级32.5以上的水泥。
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应对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数量、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
不同强度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合堆放,严禁混合使用。
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按其试验结果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2)集料
水泥稳定用做底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水泥稳定的颗粒组成应在下表所列范围内。
用做基层时水泥稳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
坐标纸上画出两根级配曲线,然后在对数坐标上查找所需筛孔的位置或点,从此点引一垂直线向上与两根曲线相交。
从此两交点画水平线与垂直坐标相交,即可得到所需颗粒尺寸的通过百分率。
水泥稳定用做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
水泥稳定的颗粒组成应在下表范围内。
用做基层时水泥稳定的集料颗粒组成范围
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水泥稳定土中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 层:不大于35% (3)水
施工用水符合一般饮用水即可,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实验鉴定。
2、混合料组成设计
水泥稳定土的7d 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泥稳定土的组成设计应根据下表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土,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时,还应确定掺加料的比例。
水泥稳定土的抗压强度标准
应满足2.5~3.0Mpa 。
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