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分析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即诗句使用的修 辞、诗句中景物的关系等,然后还要结合诗句的主旨和情感进行分 析。
1.了解李清照的词作及风格。 2.分析词的意境及艺术手法。
3.感知词表现出的离愁与思念之情。
1.读准字音 玉枕纱厨(zhěn)(chú) . . 寻觅(mì 戚(qī) . ) . 乍(zhà ) . 暗香盈袖(yí nɡ) . 憔悴(qiá cuì ) .. o
在婉约派风格的影响下,豪放派的词人也有些婉约风格的佳作,例 如苏轼《江城子》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婉约佳句。 婉约和豪放,交织起来,编织出宋朝词坛上的两朵奇葩,对后世诗 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醉花阴》) 1.吃透文本 《醉花阴》这首词写词人重阳佳节时对丈夫的思念。上阕通过写 “薄雾浓云愁永昼”“半夜凉初透”的感觉,表达了词人离愁与孤 独凄凉的心情。下阕描写把酒赏菊也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一句 “人比黄花瘦”活画出词人多愁善感、销魂憔悴的形象。
6.开阔视野 (1)夫妻赛词的故事 李清照把自己的词《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诚。赵十分叹赏,想尽 办法要胜过妻子。于是杜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三夜写词五十首。 他将李清照的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鉴赏。陆品味再三,说只 有三句写得绝妙。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正是李清照写的。明诚自此以后,对 妻子便甘拜下风。
和婉约派相反,豪放派的风格较为豪放,气势恢弘,视野广阔,豪 放派较婉约派更注重诗文的文法、句法和字法。豪放派的代表是苏 轼,而在他之前,词坛上的婉约派词风大为流行,而豪放派的风格 正是扭转了这一单一的创作风格,丰富了宋词的内容和风格,苏轼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豪放派词人 代表词句。豪放派代表还有辛弃疾,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写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为读者描绘出奋勇 杀敌、壮志报国的英雄气概,可见豪放派的情绪多为“气吞万里如 虎”。
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 像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 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 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仅 仅是对于大自然季节变化的悲感吗?当然不限于此。近人吴闿生认 为其中暗寓“亡国之恨”,虽不能指实,但看它写得那么幽咽迷离、 凄婉入神,交织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殆无可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析】 解答此题,需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然是开篇, 就要考虑总领、开门见山等作用;另外,就可从诗歌的主旨、情感 的角度去考虑。
2.设疑激智 (1)《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 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 评价呢? 作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丈夫深深 的思恋之情,描写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 的行为。所以,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 笔”。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 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 的地方。
说到婉约,我们自然地想到委婉、柔美的语言和意境,想到“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想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暮”的缠绵,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 ……婉约派的内容大多表现的是男女之情和个人的遭遇,偶尔也会 有一些山水田园的作品。婉约词的特点多为词藻婉转,清新圆润, 结构精致细密,在表达上非常含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李 煜、李清照、温庭筠等,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则被称作婉约词作的代表句。从这句不难看出婉约派的词以凄凉、 孤苦、郁闷为感情基调,多抒写个人情感、离愁别绪,但也并非是 绝对的,不少婉约派的词人也有豪放风格的作品。
(2)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 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 么丰富的内涵?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 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 精神,这样的比喻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 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接着,诗篇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眼睛追随着那一片 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 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这里的 “片片沿流去”和“枝枝被雨淋”,都是写的实景,但添上了“眼 随”、“恨满”,就起到化景语为情语的作用。随,有追踪的意思。 不说“眼看”,而说“眼随”,更深一层,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 的难分难舍的心意表现出来了。至于“恨满”的“满”,既可以指 诗人惆怅满怀,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伤痛漫溢到每一株被雨淋湿的 花枝上,于是客观的物象又蒙上了人的主观心境的投影。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 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 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2011年高考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 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 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清照雅称 号:易安居士。 婉约宗主:沈谦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字幼安) 称首。” 戏称:李三瘦。李清照被人戏称此名,是由其三句名言得来:第一 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第二瘦“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第三瘦“新来瘦,非干 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损,这里相当于“煞”,“憔悴损”就 是“憔悴煞”的意思。 怎生得黑:怎样挨到天黑。怎生,怎么、怎样。
次第:光景,状况。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3.一词多义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审视,观察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相貌,容貌 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辅助 却是旧时相识 互相,交互 杂然相许 表示动作行为趋向一方 雁过也,正伤心。 经过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拜访 过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错误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超过
2.解释词语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瑞脑香在金兽炉中焚烧着。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 脑。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用木架撑起轻纱做成的帐子,夏季用以避蚊蝇。
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将息:保养,调养。
乍暖还寒: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
(3)后人仿拟 元人乔吉《天净沙》云:“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 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通篇都用叠字组成。陆以湉 《冷庐杂识》就曾指出:“不若李(李清照)之自然妥帖。”《白雨斋 词话》更斥为“丑态百出”。严格地说,乔吉此曲,不过是文字游 戏而已。 (4)豪放与婉约 宋词可以分为两个风格流派,婉约派与豪放派,听起来,两者似乎 是各成一体,风格各异,其实不然,婉约与豪放相互影响,丰富了 宋词的词坛创作。
惜 花 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赏析】 人们都知道韩偓是写作“香奁诗”的名家,而不很注意 到他也是题咏景物的能手。他的写景诗句,不仅刻画精微,构思新 巧,且能透过物象形貌,把握其内在神韵,借以寄托自己的身世感 慨,将咏物、抒情、感时三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本篇 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5.了解背景 (1)醉花阴 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 闺,重阳节思念赵明诚而写下此词。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 后,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有 一首胜过这首《醉花阴》。
(2)声声慢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 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 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 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 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
诗题“惜花”,是对于春去花落的一曲挽歌。诗人的笔触首先伸向 枝头摇摇欲坠的残花: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经枯萎皱缩,自知飘零在 即,离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红花尚余粉光腻容,却也预感到未来的 命运,在沉寂中愁态转深。用“皱白”、“腻红”指代花朵,给人 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形体感,并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构图。“离情”、 “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 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都能切合各自特点, 状物而得其神。未写落花先写残花,写残花又有将落未落之分,整 个春去花落的过程就显得细腻而有层次,自然地烘托出诗人的流连 痛惜的心情。
在词方面,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期,前期多描写爱 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后期多写伤时感 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 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移情于物,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语 言朴实清新,音节自然流畅,雅俗共赏。在诗方面,表现爱国之情, 具有现实性。如《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散文方面的代 表作是《金石录后序》。著有文艺批评《论词》,提出“词别是一 家”的观点。后人辑有《漱玉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