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哲学史1

西方哲学史1


“人的价值并非来自一个人所掌握或妄自认为 掌握的真理,而是他为探索真理所付出的真诚努 力。一个人要增长自己的完美品格的力量,不能 靠占有真理,只能靠探索真理。占有只会使人静 止,怠惰,骄傲。
假若上帝的右手握着所有真理,左手握有唯一 的、不断躁动的追求真理的冲动,而且带有时时 和总是使我陷入迷雾这一附加条件,然后对我说 :选吧!我会恭顺地扑向他的左手,并说:我父 ,给我吧!纯然的真理只属于你自己!”——莱 辛
在罗素看来,哲学与科学的相似之处在于都 诉诸于人的理性认识能力,不同之处在于 它们研究的主题,前者关注本质世界,后 者关注现象世界;哲学与宗教神学的相似 之处在于研究的主题,不同之处在于前者 诉诸于理性,后者诉诸于信仰、权威。
二、哲学的根基——形而上学
在十九世纪之前,一切学科统称哲学。哲 学内部有一个结构,其中最基础的部分称 为形而上学。笛卡尔把哲学比作大树,形 而上学(亦称第一哲学)是树根,物理学 是树干,其它学科是树叶。 因此,哲学中 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形而上学。
学习目标:初步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培养哲 学思辨的能力。
考试:开卷笔试,平时成绩三十,期末考试七十
课外读物:
1、罗素《西方哲学史》(黑格尔《哲学史 讲演录》、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2、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3、哈特费尔德《笛卡尔与<第一哲学的沉思 >》
4、《文艺复兴和17世纪理性主义》(劳特 利奇哲学史(十卷本)·第四卷)
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而另一种是卑贱
的呢?还是一切的生活方式全属虚幻无谓呢?假 如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它所包含的内容又 是什么?我们又如何能够实现它呢?善,为了能 够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须是永恒的吗?或者说, 假如宇宙是坚定不移地趋向于死亡,它也是值得 加以追求的吗?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 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炼的愚 蠢呢?对于这些问题,在实验室里是找不到答案 的。各派神学都曾宣称能够做出极其确切的答案, 但正是他们的这种确切性才使近代人满腹狐疑地 去观察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如果不是对 于它们的解答的话,──就是哲学的业务 了。” ——引自罗素《西方哲学史》绪论
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传统:认为看不见、 摸不着的经验范围之外的事物才是真正的 实在,而经验内的事物都是现象,前者是 后者的基础和根据,即本质先于存在。形 而上学即是对终极本质的研究,而科学研 究特殊的存在者,因此,形而上学是科学 的根据,或称为科学的科学。
形而上学包括两个密切相关的研究主题:本 体论(ontology)与认识论(epistemology)
人与神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异,人只能追求智 慧,而永远无法获得、占有终极真理,终 极真理只有神所具有。所以,哲学不是智 慧之学,而是爱智之学。
哲学不是什么?——哲学与神学、科学的区别
“哲学,就我对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
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 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 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 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 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 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属于超乎确切知识之外 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 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 域就是哲学。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到兴趣的一切问 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而神学家 们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象它们在过去的 世纪里那么令人信服了。
5、柏林《启蒙的时代——十八世纪的哲学 家》
第一讲 西方哲学概述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不是什么? 二、哲学的主要构成部分 三、什么是形而上学? 四、西方哲学的几个主要阶段
一、哲学是什么?——词源学考察
哲学——理论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 论,是对世界最普遍规律的研究。
哲学,phi-losophy,原义为“爱-智慧”。
1、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对终极实在的 研究,这是形而上学的本义;其二是指以 静止、片面、孤立地看世界的方式方法, 这是黑格尔、马克思哲学对传统独断论哲 学所作的批判中谈到的含义。
“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词的来源:亚 里士多德的弟子在编辑亚氏著作时,把研 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与“最高的存在者” 的那些部分单独归类,并称其为“在物理 学之后”。在中文翻译中,借用了《易经》 中的一句话“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 谓之道”,将其译为形而上学。
一、关于存在本身的研究:本体论
根本问题:有没有真实的存在?什么是真 实的存在?真实的存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是怎样的?
现象与实在
“ 哲学上引起最大困难的一个区分就是 ‘现象’与‘实在’的区分,事物好象是 什么与它究竟是什么的区分。画家想要知 道事物好象是什么,实践家和哲学家则想 要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然而如果实在并 不就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样子,那么,我 们有没有办法知道究竟有没有任何的实在 呢?”
包含两个要素:作为超理性的,与作为 理性的智慧。
柏拉图——热情 亚里士多德——审慎(罗 素)
哲学并非知识,并非单纯的智慧之学,而是 一种对终极智慧的追求与热爱,注重的是 追求之过程。
• 哲学具有社会历史性。哲学不是脱离具体 生活的纯抽象理论,不是哲学家个人奇思 妙想的产物,而是特定历史生活形态的理 论性总结、反思。每个时代的哲学都是特 定时代精神的理论反思,它不能提出超越 时代精神的问题。
总课时:48
西方哲学史
学习内容: 1、西方哲学概述 2、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精读 3、偶因论解析 4、英国经验论哲学(洛克、贝克莱、休谟)
学习目标:培养哲学思考的能力
考试:平时成绩五十,期末考试五十
总课时:32
西方哲学史
学习内容:
1、西方哲学概述 2、古希腊哲学 2、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精读
世界是分为心和物吗?如果是这样,那么 心是什么?物又是什么?心是从属于物的 吗?还是它具有独立的能力呢?宇宙有没 有任何的统一性或者目的呢?它是不是朝 着某一个目标演进的呢?究竟有没有自然 律呢?还是我们信仰自然律仅仅是出于我 们爱好秩序的天性呢?人是不是天文学家 所看到的的那种样子,是由不纯粹的炭和 水化合成的一块微小的东西,无能地在一 个渺小而又不重要的行星上爬行着呢?还 是他是哈姆雷特所看到的那种样子呢?也 许他同时是两者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