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
联想心理学:(Associationism Psychology)源于古希 腊,形成并发展于西方近现代哲学和心理学中的一种 心理学理论。所谓联想,即各种观念之间的联系或联 结。联想心理学就是用心理、观念以及精神要素的联 想来说明人的心理的学说。联想的形成遵守两条原则: 相似律(相似的观念易形成联结)和对比律(能够相 互比较的观念易形成联结)。它从经验论出发,将感 觉和观念作为心理的元素,并以联想作为解释心理现 象的基本原则,认为一切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通过联 想而复合起来的。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 德育 第二节 智育 第三节 体育 第四节 美育 第五节 劳动技术教育
第一节 德育 一、德育内涵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 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 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 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 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 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意义 1.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2.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
第二节 智育(P166) 一、智育的内涵和意义 1.智育:是通过师生交往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 智力的教育。 2.智育的意义 (1)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知识基础。 (2)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 (3)促进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二、智育目标(任务、内容) 1.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智力 3.培养实践能力 4.培养创新精神 5.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主观表征和经验总结。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任务的本领。 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知识能够促进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发展能力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主张普 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 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实质教育论以联想心 理学为依据。代表人物: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等人。
形式训练论:强调能力训练。主张通过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 通过学习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心智能 力而不是获得知识。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代表人 物:古希腊三杰、洛克、裴斯泰洛齐。
第五节 劳动技术教育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内涵:劳动技术教育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1.掌握劳动与技术知识技能 2.养成良好劳动态度和热爱劳动习惯 3.形成学习和掌握劳动与技术意识。
第三节 体育
一、体育的内涵和意义 体育:
第三节 体育
一、体育的内涵和意义 体育: Nhomakorabea体育的意义(功能): 1.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 2.为学生德智美劳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体育的目标 1.获得体育知识与技能 2.增进身体健康 3.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良好品行。 三、体育的内容 1.增进运动参与 2.获得运动技能 3.促进身心健康 4.提高社会适应: 合作精神、体育道德……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 1.生产劳动与技术 2.家政与家务劳动 3.公益性劳动 4.职业劳动与专业技术
第三节 体育 第四节 美育 第五节 劳动技术教育
第三节 体育 第四节 美育 第五节 劳动技术教育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 德育 第二节 智育 第三节 体育 第四节 美育 第五节 劳动技术教育
第四节 美育
一、美育的内涵和意义 美育的内涵: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美育的意义:…… 二、美育的目标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健康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3.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美育的内容 1.艺术美 2.社会美 3.科学美 4.自然美
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
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
◆
◆
1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热爱祖国、热爱 社会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 理想信念: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
三、德育内容 (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爱国者与、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三)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 (四)理想信念教育 (五)道德教育 (六)民主法治教育 (七)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德育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 方法。 基本立场:是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基本方法: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德育目标 (二)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
官能心理学(Faculty Psychology)是心理学上古老的观念,起于 西方古代的希腊,盛行于十八世纪。按官能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人类的心系由许多官能所组成,诸如意识、感情、知觉、想象、 记忆、推理、意志、注意等,均属人心中的重要官能。各种官能 本来是分立的,如经训练,数种官能彼此配合即产生各种心理活 动。这一观念后被教育家所利用,认为学校教材不必重视实用价 值,只须重视配合训练官能的形式即可。例如几何可训练人思考 推理,拉丁文可训练人的记忆;学生们只要学好具有良好形式的 科目,使其官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以后自能配合运用。此即教育 上形式训练(Formal Discipline)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