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构成--形式美
图3-22 色彩对比对点的影响
2. 周围形态对点的影响
相同大小的两个点,被大形包围的点比被小形包围的点感觉小,这是由于 在大小对比中处于优势的点更容易引起注意(图3-23)。 相同大小的两个点,在角形中处于尖端的点比处于末端的点感觉大,加边 框限定的点比自由状态的点感觉大,这都是由于环境中有形态对比的点的视觉 效果较为复杂,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另外,角形和边框可缩小点周围的空间, 通过反衬减弱点的性质,加强面的感觉,使视觉效果更为明显(图3-24)。
图3-3 生活中点的形态
图3-4 生活中点的形态
图3-5 音乐符号
在视觉上,点的感觉是相对的。在画面中只要是图形面积占得很少的那部 分都可称之为点。例如,当一艘万吨巨轮在身边时,它是一个巨大的体面, 而当它在远洋中漂泊时,即成为海面上的一个点
对于点的面积而言,面积越小点的感觉就越强,面积增大就会产生面的感觉,同 时点的感觉就会相应减弱。
1. 点的等间隔构成 点的等间隔构成是指点与点以相同的间隔距离排列的一种构成形式。 这种构成形式组成的画面形象间的空间布局很有规律与秩序,并具有很强 的数学逻辑感(图3-26),但作品常会有呆板的倾向。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 现,最好是对点进行适当的变化,如大小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或形状的变 化等。点元素经过这样有计划的变化后,能够使作品富有生机与活力
要求:尺寸为10cm×10cm,黑白表现。 2.运用点的元素,根据形式美法则,完成对比手法的平面作品2 张(疏密。大小。虚实) 要求:尺寸为10cm×10cm,黑白表现。 3. 运用点元素完成点的不规则排列作品两张。 要求:尺寸为10cm×10cm 4.完成自己的头像,用点表现 10cm×10cm 5.完成点的创意设计作品10cm×10cm 作业全部完成后按规格统一装裱在8开黑卡纸,要求画面整洁
在表示点的时候,通常需要画上一个点,但有时,不画点也能表现出点的 效果。比如,一幅画面四周被某些形所包围,而中间留下的空白则变成了点状, 这就是利用负形来表现点,这种点虽然在真实感上显得较弱,但可以表现出细 腻的感觉,称之为虚点。
图3-11 线围合形成的虚点
1. 单点 单点具有很强的视觉凝聚力。点在画面中的位置 不同,给人的视觉心理感受也不同。当点居于画面中 心时会使人感到平静、稳重并具有焦点的效应。 当点在画面中的位置偏上或偏下,偏左或偏右时,就 给人一种不安定的视觉感受,此时点在画面中具有了 动感,好像被画面的边缘所吸引,可产生多种的视觉 作用力
对称特点 ������ 对称的形式感使人————————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 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经验。
二平衡 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 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均衡。在平面构成设计上 的均衡并非“实际重量×力矩”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 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 视觉判断的平衡。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 击最强的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 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学平衡。
重复特点 ������ 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统一。 ������ 但是也使得显得呆板、平淡、缺乏趣味性
二交错 元素之间不按一定规律发生重复。 特点 ������ 打破原来的呆板平淡的格局。
平面构成基本元素(点)
在现实生活中,点的形态包括体积小而分散的事物(图3-3),如我们可 以把种子、果实等小的事物看成点;又如衣服上的纽扣、夜空中飞行的飞 机以及闪烁的星星、远处的灯火、在大海上远航的轮船、地图上的城市等, 在大空间远距离的背景对比下都有明显的点的视觉印象。另外,处于交叉 位置的物象,如线的交点、面的交点,符号中的逗号、引号、盲文、音符 等都可以看成是点
在对比与调和中,既要看到普遍性,又要看到特殊性;既要看到 “对立”,又要看到“统一”;既要看到“斗争性”,又要看到“和谐 性”,这需要认真研究分析“质”和“量”的“对比与调和”关系。在 构图中局部用对比;整体做调和
第四节
节奏与韵律
节奏 ������ 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 节奏是时间术语,这个用语在构成设计中是指同一视 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 即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连续的排列,形 成一种律动形式。
相对对称
第二节比例
比例
������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 详密的比率关系概念。 比例 比例特点 ������ 恰当的比例有一种协调的美感,成为 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
比例 ������ 正常比例符合人们的生理或习惯,可形成调和的印象。 ������ 非正常比例能给画面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节对比与协调
对比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 置在一起,使人感觉到鲜明特点更加突出。
对比关系体现形式 ������ 方与圆 ������ 长与短 ������ 前与后 ������ 新与旧 ������ 隐与现 ������ 干与湿 ������ …………
如果过分强调对比关系,空间预留太多或加上太多造形要素,容易使画面产生 混乱。要调和这种现象,最好加上一些共通的造形要素,使画面产生共通的格 调,以形成整体统一与调和的效果。 简言之,调和就是适合,即构成美的对象在部分之间不是分离和排斥,而 是统一、和谐,处于序的状态。
图3-44 不同色彩点的等间隔构成的设计作品
图3-42 点的无规律间隔构成
图3-37 点的有规律性变化间隔构成 图3-38 点的有规律性变化间隔构成
图3-40 点的构成——立体
图3-39 点的构成——空间
图3-41 点的无规律间隔构成
思考与练习:
1.运用点的元素,根据形式美法则,完成对称,平衡的平面作品 2张
任何点的构成都是多个点的组合。点的不安定的特性往往会破坏画面的整 体感。因此不论何种形式的点的构成,在具体的情况下都大的方面入手, 在统一的前提下寻找变化的应该首先从方式,并利用疏密、大小、层次、 转换、变位、明暗等方法丰富形体的视觉效果。 。
五、点的构成作品欣赏
图3-35 不同形态点的等间隔构成
图3-12 点的位置——中心
图3-13 点的位置——左右
图3-14 点的位置——上下
2. 两点
在画面中如果同时出现两个点时,在原有单点的基础上,两者之间又会 多出一种视觉张力,这种张力会引导视线在两点之间移动,形成流动的轨 迹线。依据人的视觉习惯,人的视线通常是按照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由 实到虚的顺序在两点之间移动的。当两个等大的点出现时,我们的视线就 会往返于两点之间,同时出现线的感觉(图3-15);当画面中出现了两个大小 不同的点时,小点会被大点吸引过去(图3-16);当画面中出现了两个虚实不 同的点时,虚点会被实点吸引过去(图3-17)。
图3-6 点的相对性
图3-7 点的相对性——面
二、点在画面中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就点和形的关系来说,圆点最为有利,不论它的面积有多大,仍会给人以点 的感觉,在很多场合我们都会用圆形来表现点。其他形状,如方形、三角形、 星形、米字形等也同样具有点的视觉效果,前提是它的面积相对较小(图310)。
图3-10 其他形状的点
图3-26 点的等间隔构成
图3-27 色彩不同的点的等间隔构成
图3-28 形状不同的点的等间隔构成
2. 点的有规律性变化间隔构成
这种有规律变化的构成,比起等间隔的构成来说可使作品要更富于变化。 它是在点的等间隔构成的基础上,通过有规律地改变间隔空间来达到既具有 严谨性和秩序美,又灵活多变的构成方式。。
平衡与对称关系 平衡的不一定对称,对称的一定平衡
三、对称和均衡在设计中的运用 古希腊美学家曾指出:“身体美确实在于各部分 之间的比例对称。”一个四肢健全、五官端正,各部 分都对称的人,会使人产生愉快的印象。同时,对称 具有平衡、稳固、安定的特性,
绝对对称
绝对对称
而相对对称则允许有更多的变化,如等形不等量或等量不等形
备注:作业于星期五上课时上交,并算入平时成绩
图3-23 周围形态对点的影响
图3-24 周围形态对点的影响
3. 位置关系对点的影响
大小等同的两个点,上方的点较下方的点大,这是由于人的知觉顺序习 惯为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先看到的点较易吸引注意力,如8、B在书写时 都要有意识地将上部缩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些(图3-25)。
图3-25 位置关系对点的影响
四、点的构成形式
节奏种类 ������ 等距离的连续,渐变、大小、长短、明暗、形状、 高低等的排列构成
韵律 ������ 在节奏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个性化, 就有了韵律,韵律就好比是音乐中的旋律,不但有 节奏更加有情调。
第五节重复与交错
一重复 ������ 元素之间按形状或大小或方向发生一定重复
图3-18 点的线化——直线
图3-19 点的线化——曲线
图3-20 点的大小变化产生空间感
图3-21 点的空间立体效果
三、点的错视
错视就是视觉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现象。平面构成中点的错视指在一定环 境因素影响下,由于人的注意程度不同以及点的远近、大小而产生变化的错觉。 总体而言,醒目的点显得前进、扩张,易被忽略的点显得后退、收缩。 1. 色彩对比对点的影响 明亮的点或者暖色的点有向前和膨胀的感觉。所以,同样大小的点,在黑 底上的白点比在白底上的黑点显得大。因为白色、暖色有扩张感,黑点、冷色 有收缩感。同理,橘黄色的点比蓝色的点感觉要大一些(图3-22)、醒目一些,所 以高速公路上的路标和养路工人的服装大都采用橘黄色,正是利用了橘黄色比 较醒目的特点。在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色彩的这些特性来突出某 些部分,或者有意识地弱化某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