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江津区供销社委员会
关于上报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
后五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区委办:
现将重庆市江津区供销社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后五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五年工作概况
20XX年以来,区供销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的指导下,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指标全面增长
商品总销售实现120655万元,农业生产资料销售2277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65948万元,农产品销售额实现49144万元,分别比上五年增加28%、18%、23%、32%;实现税利和社会贡献总额2677万元,年均增长15%;每年均超额完成重庆市总社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城乡统筹成效明显
1.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基本健全。
新建和改造镇级配送站115个、连锁超市和连锁经营店3100个,已全面保障农村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供给。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组建江津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7个,入社农户13.63万户;发展农村专业协会43个,入会会员
5610人。
3.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个,发展产业化基地8.6万亩,培育农产品品牌65个。
五年共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20个,获资金支持373万元。
4.引领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牵头组建了“重庆市江津区白沙明星农村资金互助社”;二是积极探索组建成立“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家;三是在现代农业园区建立连锁经营店17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个。
(三)关注民生创和谐
一是建立了行业重大疾病救助资金;二是协调解决离休干部遗孀补贴、伤残军人生活补贴等问题;三是落实了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
二、工作亮点
(一)多种形式推动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围绕现代农业园区柑橘、花椒等特色产业,通过直属企业领办、协办、合办及农民自办等方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7个。
(二)龙头企业推动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一是以重庆远程农资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1个,配送连锁店25个;二是以“新联佳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配送中心1个,日用消费品放心店10个;三是以“聚富回收公司”为龙头,建立绿色环保再生资源收购网点86 个;四是以“烟花爆竹有限公
司”为龙头,建立烟花爆竹经营配送站17个,经营网点1100个;五是发展农信通站点130个。
(三)品牌推动产业发展
五年来,通过全力协调申报,授予了江津区“中国柑橘之乡”、石门镇“中国优质花椒基地(乡)镇”、石蟆镇“中国优质橄榄基地(乡)镇”、白沙镇“中国优质柑橘基地(乡)镇”,我们充分利用上级授予的产业基地镇乡称号,全力打造品牌,有力地推进了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20XX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会在江津召开。
(四)服务理念推动工作业绩上升
五年来,各项工作名列重庆市供销系统前列,连续4年获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综合考核一等奖,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为“全国经营服务网络建设重点扶持区(县)”和“全国基层社改革试点区(县)”。
20XX年获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服务果业全国先进单位”称号,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联合表彰为“十佳先进集体”。
三、20XX年工作亮点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在质和量上得到全面突破
一是抓发展。
新发展合作社51个,其中直属公司领办和合办专业合作社3个,开辟了直属企业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先河。
二是促规范。
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
118人次。
三是创品牌。
申报商标注册9个,申报QS 产品质量体系认证2个、有机农产品认证1个。
江津区嗣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绿色生态鱼”被20XX年6月26日重庆日报农村版以“江津农产品,打出健康牌”为题作专题报道。
四是牵对接。
28个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成功和超市对接,形成了“龙头企业(连锁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
五是探索创新。
创办了重庆市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重庆市江津区白沙明星农村资金互助社)和新型农村股份合作社。
(二)“新网工程”建设整体推进
一是改造完善“新合作联佳”日用消费品区级配送中心和烟花爆竹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各1个;二是改造镇级配送站30个;三是改造村级经营店和连锁小超市1267个;四是新发展村级信息服务站(点)20个,改造“农信通”区级信息中心1个,配发“农信通”信息机和赠送农民手机1.61万部;五是与北京信诺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筹办总投资650万元的“交易宝”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创收益近70万元;六是引进重庆华西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创办“江津区协和医院”,建成后新增就业岗位150个,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
(三)直属企业和社有资产管理得到全面规范
一是印发了《加强直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直属企业年度工作考核办法》;二是按照《社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的规定,奥鹤公司、回收公司、再生资源公司
等的资产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租,促进了资产收益的增加,比原收益增加2倍。
(四)项目申报及资金争取跃居重庆区县前茅
今年已获中央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3个,资金支持45万元;市供销总社“两社两化”资金项目2个,资金支持20万元;全国供销总社“新网工程”项目1个,补助资金50万元。
项目布局和资金安排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87%均落户在现代农业园区。
(五)信访稳定的不良势头得到基本控制
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三无”目标,未出现到渝进京和非正常上访。
供销大厦厨房改造遗留问题已圆满解决,农资公司因处置资产不当而引发的上访和土产公司上访问题可望在年底得以解决,再生资源总公司改制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正有序进行。
四、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目标任务
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现行政村的全覆盖;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60个;与8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起资产和营销关系。
(二)主要措施及办法
1.探索和推进新型股份合作社发展,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加快“新网工程”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3.创新供销合作社管理体制,增强联合社服务功能,广泛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农产品经济人协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服务平台。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社有资产管理,充分发挥供销网络及行业资源优势,切实做大做强社有企业。
五、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
一是企业改制不彻底,下岗人员及在职职工未享受国有身份和困难企业的医保和养老保险优惠政策;二是企业经济实力弱,财政对“两社两化”和“新网工程”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为农服务功能不强;三是烟花爆竹和废旧物资管理未理顺。
(二)建议
1.按渝府发〔2010〕44号文件要求请区委、区政府加大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新网工程”建设、烟花爆竹专营管理、淡季化肥储备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持,同时对供销系统政策性财务挂帐落实资金予以解决。
2.供销系统改制下岗人员近3000人,因改制不彻
底遗留问题较多,目前有关部门又将本属国有身份的改制下岗人员当作企业人员处理不能享受国有身份下岗人员的相关政策,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请区委、区政府向重庆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呼吁落实供销系统下岗人员应享受的医保和养老保险政策。
3.再生资源经营管理是供销社的传统经营业务,因无龙头企业牵头致使管理较乱,请区委、区政府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由供销社牵头,按渝府发〔2010〕44号文件要求,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任务。
4.按江津府发〔1998〕109号和〔1999〕55号文件的规定,基层社已归各镇街政府直接领导和管理,可基层社的离休干部、军转干人员与退伍军人的管理和改制下岗人员及企业重组后的信访稳定工作地方政府不受理,仍由供销社在管理,请区委、区政府协调理顺相关管理工作。
中共重庆市江津区供销社委员会
20XX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