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六月,我们看海去》导学案
潘洗尘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
容和情感。
2.解读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意象所表达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3.解读诗中的“我们”的形象,体会诗人所传达的情怀。
4.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学法指导: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一、预习案
1.作者简介
潘洗尘,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兴安乡东风村。
1982-1986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2000年开始陆续有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
创办《诗歌EMS》周刊、《读诗》季刊等诗歌媒体。
现为天问文化传播机构(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董事长,并担任国内多家诗歌刊物的主编。
2.读准下列字音
絮叨叨
..回撩.起撩.逗
..扰叮咛迂
车轴.压轴.东奔.西走惊涛骇.浪噼啪
..多瑙.河
二、探究案
1.大声地朗读诗歌,划分诗歌的节奏。
2.请再一次朗读诗歌,划出诗中描写我们这群人特征的词语,并完成这天空:我们是一群的青年。
3.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大海、小雨、风、脚步、沙滩象征着什么。
4.这首诗承载了怎么样的内在感情?
三、训练案
1.下列朗读提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读时语速要快,要读出他们急切兴奋的心情。
B.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语气要舒缓,略带一丝惆怅和无奈。
C.像小时候外婆絮絮叨叨的叮咛我们早已遗忘——“小时候”三个字要重读,无限美好的追忆沉醉其中。
D.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读的语速要慢,要庄重,要把他们热情、活泼、充满朝气的特点读出来。
2.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用“/”表示)。
(1)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
(2)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
3.近义词填空
很多来到城市的农村务工青年,已在城市生活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他们的下一代在城市长大,成为第二代“移民”,但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却存在诸多困难,他们【42】感受到:城市不是我的家。
一位贵州进京务工人员的儿子,中考名列当地学校第一名,但没有一所高中接收,因为他是没有“指标”的“借读生”。
凡此种种,他们希望社会多一份关心,使他们逐步【43】平等待遇。
①文中42 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A激烈 B强烈 C猛烈 D猛然
②文中43 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A接受 B感受 C享受 D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