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古诗:《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
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
像洒落许多的星星。

【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赏析】
这首诗好像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
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

这首诗又
好像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
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

见(读xiàn),显现。

孤光,孤单的亮光。

萤,萤火虫,光亮微弱。

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

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

第一句用
“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
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

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耀着,
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

“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

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

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
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

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拥
起细细的波浪,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
化作满河的星星,闪耀不定,令人眼花缭乱。

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
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

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
展开,引人入胜。

“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划了
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

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
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

风吹
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

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
文字能幻化出漂亮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诗人细腻的观看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
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扩展阅读:
主要成就
查慎行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他的诗文创作和对诗歌理论的研究上。

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中述查慎行“平生所作,不下万首”。

其在诗歌创作上有杰出成就,有诗歌结集《敬业堂诗集》传世,共收
诗五千余首,在我国文学,堪称多产诗人。

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
诗坛、“清初六家”之一。

且潜心于诗论,有实践,有理论。

所以其
诗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丰富多彩,多可取者,且在艺术上相当成熟。

其论诗以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

他以空灵创新为尚。

得力于陆游很深;著《补注东坡编年诗》50卷,受苏轼的影响亦大。

查慎行以后虽有袁枚、蒋士铨、龚自珍、王遵宪等人崛起诗坛,各有
擅场,影响一时,然就攻诗之专,诗作之丰,内容之富,艺术个性之
鲜明而言,袁枚诸子比之查慎行则皆有所不及。

王遵宪等在清末极力
倡导诗界革命,改革诗的形式,拓展诗的内容,力图扭转旧体诗创作
的颓势,虽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终因时代的剧变而并未能从根本
上振兴旧体诗的创作,中国兴盛了几千年的旧体诗到“五四”运动时
虽然并未就此画上句号,但终于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让位于新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