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我国养老产业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 。
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诸多社会问题,值得各界关注。
而老年人的需求和购买力却是很大的,因此,养老产业拥有很大市场。
一、“空巢老人”数量多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二、老年人消费观念转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老年人表现出了适应新环境和新事物的消费能力和愿望。
有数据显示,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商品的第一选择,他们更看重质量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可以说,价格已并非老年人在消费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三、退休老人补贴增长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是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李克强讲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
在中国复杂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这个问题没有普适的解答。
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
此外,老年人口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然而,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复杂形势下发生的。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床位不足、职业资格护工短缺、老年人产品缺乏等问题突出。
例如: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的标准,2011年,中国有650万个床位缺口;目前全国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按照国际上5∶1的护工需求量,缺口将近1000万个。
据推算,2015年中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
未来中国老年人服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养老机构资质良莠不齐,社会目前对养老服务行业存在着一定的信任危机。
有关养老院安全状况堪忧、服务水平低劣、甚至虐待老人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参与者若能以优质诚信的服务建立消费者信心,培育规模足够大的消费者市场,则是打造领先品牌形象的绝好机遇。
另一方面,养老服务项目一般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要求兼顾投资、开发和管理,目前市场上也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供借鉴,这对于企业能力的建立和培养是很大的挑战。
目前,不同类型的参与企业均存在各自的能力不足:地产商难以掌握客户资源,同时缺乏养老地产的运营能力和创建可持续商业模式的经验;而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潜在客户资源和较强的政府关系,却缺乏地产开发的能力和经验。
尚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为中小企业创造了争取立足之地的机会。
这些中小型参与者可创新性地寻求新的商业模式,或在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建立起专长能力,通过灵活地把握行业发展契机,在养老服务这一新兴行业中脱颖而出,获得一席之地。
养老服务行业是社会影响很大的公共服务行业,是否能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也是养老服务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从中央层面来看,政府鼓励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已成为定局,但从地方执行层面来看,政府尚未确定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和扶植方法。
各养老服务企业可利用这一时机,主动建立与各地方政府的紧密联系、深刻理解政府意图、参与到行业规范的制定当中。
同时,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与政府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合作关系,以成功的案例获得政府信任,从而为未来的大规模合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