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5岁以上门诊首测血压制度Word版

35岁以上门诊首测血压制度Word版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2、内科门诊要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

3、发现高血压病人,首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管理卡,交给所属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管理的要求,纳入规范管理。

5、开展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
积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我镇居民身体健康,我院按照《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认真开展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对居民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我镇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院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特制定“漕河镇卫生院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100%。

二、测量对象
所有35岁以上到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者。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按照《方案》要求,统一组织实施辖区内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卫生院、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定期督查,确保血压测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制度。

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临床医护人员为责任人。

认真执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对就诊的35岁以上病人须在门诊日志和高血压病管理本上记录血压测量结果。

初诊为高血压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

镇卫生院要加强对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的业务指导。

(三)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报告制度。

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明确专人,每旬对35岁以上首诊人数、测血压数和高血压检出数进行统计,及时上报至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

(四)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完成工作目标。

镇卫生院定期对村卫生室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不断加大统一管理和指导力度,确保完成工作目标。

四、技术要求
1、被测量者稍作休息后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心脏同一水平。

如疑有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双臂血压。

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年人、糖尿病病人及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者,应测立位血压。

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2分钟后。

2、使用大小适宜的袖带,袖带内气囊应包囊80%的上臂。

3、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的探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

4、使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

5、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气压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缓慢放气。

心率较慢时放气速率也较慢。

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到零。

6、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和第Ⅴ时相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

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时相(消失音)。

妊娠妇女、严重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为舒张压。

7、血压单位用毫米汞柱(mmHg),1 mmHg=0.133kPa。

8、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

如果两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 mmHg,则相隔2分钟再次测量,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

五、判定标准及分级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联盟(ISH)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将高血压定义为:18岁以上成人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
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诊断为高血压。

附表: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表
附表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