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的组织解剖与生理PPT课件

眼的组织解剖与生理PPT课件

球壁三层内中外, 角膜透明巩膜白; 中膜棕黑富血管, 名称又分虹睫脉; 内膜又叫视网膜, 组织结构层次多; 锥杆双极节细胞, 视锥强光视杆弱。
34
(二)、 眼 内 容 物
• (一) 房水 :无色透明液体。 房水的产生与循环:由睫状突产生
后房Βιβλιοθήκη 瞳孔 前房 前房角 小梁房水静脉 血循环
• 功能:营养眼球与维持眼内压 • 成分:主要是水,少量氯化物、蛋白质、维生素c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视皮质
55
视路
视觉的传导系统
光感受器→双级细胞→神经节细胞 →视乳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56
1、视神经(全长约40mm)
视神经起于视盘,止于视交叉,筛板前无髓鞘,穿 出筛板后有髓鞘。 视神经(眼内、眶内、管内、颅内) 视神经外有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包裹。 鞘膜间隙与颅内同名间隙相同。
20
瞳孔 瞳孔括约肌 瞳孔开大肌
21
• 虹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三叉神经纤维网 • 炎症: 虹膜肿胀,虹膜纹理消失
眼睛疼痛、渗出、出血
• 瞳孔的调节反射(对光反射) 强光→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弱光→瞳孔扩大肌收缩→瞳孔散大
22
特 点:
虹膜
1. 根部脆弱,外伤易离断 2. 富含血管:炎症时渗出多,外伤易出血 3. 色素多:外伤时易脱落,炎症后易粘连 4. 神经未梢丰富:病变时疼痛明显
盘 ( 视 神 经 乳 头 )
30
特点:结构精细,娇嫩 作用:接受和传导光刺激
视网膜 感光细胞
锥细胞:中心部、感强光、 中心视力及颜色
杆细胞:周边部、感弱光、周边视力
31
视网膜组织学结构
1. 色素上皮层
2. 视细胞层
3. 外界膜
神 4. 外颗粒层
经 感
5. 外丛状层
觉 6. 内颗粒层
层 7. 内丛状层
②、 具有角膜----房水屏障作用 内皮细胞层 ③、 损伤后不能再生,其缺损区
依靠邻近的内皮细胞扩和
移行来覆盖。
9
生理功能
本身无血管,营养源于 角膜缘血管网、房水 及泪膜
透明性
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上皮神经末梢丰富
角膜
10
(2)巩膜
①、质韧,乳白色,由致密的胶原纤维和弹 力纤维构成。与视神经交接出分为两层。
53
眶(前面观)
眶上缘 眶上切迹
视神经管
视神经管
眶上裂
视神经管
眶下裂
视神经管
眶下沟
筛后孔
筛前孔
泪骨
视神经管
泪后嵴
泪囊窝
视神经管
眶下缘
眶面 眶下孔
54
三、 视 路
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至大脑枕叶视
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外侧膝状体、视放射
和枕叶视中枢) 视神经
视束
视交叉
15
睫状肌 睫状肌
虹膜角膜角
瞳孔开大肌 瞳孔括约肌
睫状突 悬韧带
16
2、中 层 (葡萄膜)
• 又称血管膜、色素膜 • 自前至后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3部分 • 作用:营养眼内组织、遮光和调节屈光
17
(1)、虹膜
位于最前面,表面有虹膜纹理和隐窝, 中央有一圆孔,称为瞳孔。瞳孔正常为 2.5~4mm。 正常瞳孔的大小与年龄、光线 强弱和精神状态均有关系
23
(2)、睫状体
• 睫状体(睫状肌):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 间的宽6-7mm的环状组织,侧面是呈三 角形。
睫状体的扁平部与脉络膜交界处称锯齿缘
24
25
前部:前1/3为睫状冠,宽约2mm,较厚,内表 面为睫状突,分泌房水 (营养眼内组 织,并调节眼压)
睫状体(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之间联络的透明小带)
• 两唇之间一条灰色线乃皮肤与结膜的交界处。
• 眦 部:上下眼睑的连接部位 外眦部、内眦部
43
泪阜
• 泪 阜:内眦处肉状隆起
• 在近内眦后唇各有一个小孔分别称为上下泪小点为泪道 的入口。
• 功 能:保护眼球
44
(二)、结膜: 一层半透明、光滑富有弹性的黏膜。
组成: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结膜囊(通过睑裂与外界相通): 睑结膜:起于睑缘,覆盖于上下睑的内面,与睑板紧
内直肌:内转
下转,内转、外旋
下直肌 下斜肌
外直肌:外转
外旋、上转、外转
50
(四)、 眼 外 肌
• 内、外、上、下直肌:起于眶尖总腱环 • 上斜肌:起于眶尖总腱环旁蝶骨体骨膜 • 下斜肌:起于眶下壁的前内侧 • 眼外肌的神经支配 • 内、上、下直肌、下斜肌:动眼神经 • 外直肌:外展神经 • 上斜肌:滑车神经
睑板下沟:结膜异物常停留于此处
41
上眼睑上眼睑:以眉为界(遮盖角膜 上部1~2mm)
下眼睑:以睑颊沟为界
42
上睑缘

睑 睑裂
游离缘
外眦部


游离缘

• 睑 裂:上下睑缘间的裂隙,正常平视时睑裂高度约8mm
下睑缘
• 睑 缘:上下眼睑的游离缘,前唇钝圆,长有排列整齐的睫毛;毛囊周围有 皮脂腺及变态汗腺开口于毛囊。后唇呈直角与眼球表面紧密接触。
眼球
内层:视网膜
房水
眼内容物 晶状体
玻璃体
2
(一)、眼球壁
1.外层(纤维膜)
角膜(cornea):眼球前1/6,透明,即“黑眼球” 巩膜(sclera) :眼球后5/6,瓷白色,即“白眼球” 角巩膜缘(limbus):二者移行处,约1mm
3
4
(1)角膜
中央厚 0.5mm 周边厚 1.0mm
横径 11.5~12mm 垂直径 10.5~11mm
51
(五)、眼 眶
锥体形骨腔:上颌骨、腭骨、颧骨、 额骨、蝶骨、筛骨、泪骨
眶 深:4~5cm 视 神 经孔:位于眶尖,视神经通过 眶 上 裂:动眼、滑车、外展、三叉N第1支 眶 下 裂:眶下A、眶下、三叉N第2支 功 能:保护眼球
52
• 眶壁:上壁:额窦
下壁:上颌窦 内壁:最薄,筛窦 外壁:最厚,位置靠后,容易受外伤
37
晶状体
晶状体皮质
晶状体囊 晶状体核
38
(三)玻璃体 [晶状体后、视网膜前] 无色透明的胶状体(眼球容积的4/5) 与视网膜及睫状体连接紧密处:
视盘边缘、黄斑中心凹周围及玻璃体基底部 功能:屈光、支撑作用 营养:来自脉络膜、房水
39
二、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
40
(一)、 眼 睑
由前至后分5层: 1 皮 肤 层:菲薄、睑缘有睫毛、睫腺、睑缘腺 2 皮下组织层:疏松结缔组织 3 肌 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 4 睑 板:眼睑支架、睑板腺开口于睑缘 5 睑结膜层:起自睑缘、紧贴睑板后面
及无机盐等。
35
房水常规外流途径
经脉络膜上腔排出
房水由睫状突 生成
房水循环流体动力学示意图 36
(二)晶状体 [虹膜与玻璃体之间] 形如双凸透镜,有弹性 无色 透明体 由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营养来自房水及玻璃体。 功能:透光、调节功能;能滤去部分紫外线。
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厚→视近物清晰 睫状肌松驰→悬韧带收缩→晶状体变薄→视远物清晰 随年龄↑晶状体弹性↓→睫状肌肌力↓→调节↓→老视
28
3、内层(视网膜)
• 位于脉络膜内侧的透明膜,起于锯齿缘、止于视 盘周围。
• 黄班:视网膜后极部的无血管凹陷区,直径约 2mm,其中心有一小凹,为中心凹,视觉最敏锐 部位
• 视神经乳头(视盘):距黄斑鼻侧约3mm,大 小约1.5mm*1.75mm。
29
视神经盘
中心凹 黄斑
( 盲视 点神 )经
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12
上眼睑
下眼睑
睫毛
角巩 膜缘
下睑缘
13
前房角
定义:角巩膜缘和虹膜根部前面构 成隐窝
14
前房角:
前房角的前外侧壁为角巩膜缘。从角膜后弹力膜止端
(schwalbc线) 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 虹膜根部。在前房角内依次可见到如下结构: schwalbc线、小梁网和SchlMm管、巩膜突、睫 状带和虹膜根部。
46
神经:感觉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纤维 副交感神经纤维
副泪腺:位于穹窿结膜的Krause腺和Wolfring 腺,也分泌泪液。
47
泪器
泪腺
组 成
泪道
泪点 泪小管 泪囊
鼻泪管
泪腺 上泪小管 泪囊
泪点
下泪小管 鼻泪管
48
49
4、眼外肌
总腱环
上睑提肌 提上睑
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
上直肌 上转、内转、内旋
• [目的要求]
1.掌握眼球的解剖、生理、临床意义 • 2.熟悉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 • 3. 了解眼的血管及神经分布
1
一、眼 球
正常成人眼球的前后径平均约24mm,水平径平均约
23.5mm ,垂直径平均为23.0mm 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角巩膜 缘)
眼球壁 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平坦部或扁平部:后2/3较平坦。 睫状肌有三组肌纤维,是平滑肌,副交 感神经支配,其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曲率 。
26
(3)、脉络膜
• 前接锯齿缘、后止于视盘周围 • 有丰富的血管、色素。 • 功能:营养、遮光和暗房的作用
27
• 脉络膜的特点
1. 色素多:遮光 2. 血管丰富:营养视网膜外层,玻璃体 3. 血管管径小,吻合支多,血流缓慢 4.细菌毒素容易滞留 5.不含感觉神经纤维,发炎时无疼痛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眼 球 的 血 液 循 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