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应用英语专业(专业代码: )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的学生。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五、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具备面向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商贸企业、涉外宾馆及其他涉外部门一线岗位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涉外文秘和外事工作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及涉外企事业机构所需要的礼仪、接待、文秘、商务等岗位群知识能力,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从事外事接待与服务、办公室与会务管理、涉外秘书和翻译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素质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
()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知识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
()掌握涉外文秘实务操作能力:掌握涉外文秘和外事英语的知识,了解办公室工作职责、秘书行为、岗位设计及管理、人员和组织管理,具有较强的办公、办文、办会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及外事服务与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具有涉外文秘所必需的中英文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熟悉外事活动各个流程,组织外事活动的能力;
()掌握外贸实务操作能力与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通晓国际贸易的合同条款、贸易流程与国际惯例;了解国际商务谈判相关的理论、实践和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国际商务谈判的具体容;熟练掌握外事接待和服务的基本礼仪,具有进行对外商务洽谈、完成涉外业务活动各环节操作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掌握外贸函电撰写能力和单证膳制能力:了解外经贸进出口的关键步骤,掌握外贸英语函电的格式、专业词汇、行文方法与文体特点,具有通过书面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执行订单、运输的能力;掌握外贸单证工作的基本要求,熟悉信用证的基本条款,熟悉出口货物托运的流程,了解运输单据的种类,具有托运单和提单的缮制能力;
()掌握英文同声打字能力和中英文信息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文本制作能力,较好的办公系统操作与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电脑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进行商务函电往来、信息检索、外贸业务沟通以及营销策划与管理。
.能力
()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自我认知、形象塑造及自我调节能力;具有时间管理、行为管理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具有学业、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公共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服务能力:具备与秘书相关的商务接待技能,熟悉社交礼仪,具有良好的公关技巧和处理协调关系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仪态和个人形象气质;具有冷静的头脑和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具有应急处理意外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跨文化商务英语沟通能力: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具备良好的国际商务礼仪素养,较流利地完成商务沟通,用较地道的商务英语在对外商务活动中有意识、能动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正确的择业观和树立创业意识,具有信息搜索与筛选、市场机遇分析与捕捉、资源整合与利用、投资理财的能力以及中小企业管理的能力。
六、课程结构设计
七、教学组织与管理
(一)教学时间分配
表:教学时间分配表
(二)课程教学进程计划
表:应用英语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三)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
表: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
(四)实训项目安排
表:实训项目安排
八、教学实施
(一)师资配置
专业师资配置,是以本专业在校生为每届人(每届个班为标准),专业师资要根据学习领域课程中知识、技能、态度、以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的要求来确定。
.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
具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相关素质与要求(国家规定),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领域较高的实践技能;具备英语专业高级专业技能职称和资质;具
有在外贸行业丰富的实际工作和顶岗实习经验;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深厚的学术研究和科研能力。
.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的配置与要求
新课程体系下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还必须懂得生产组织、工艺,熟悉生产、服务现场以及外贸交易的整套工艺流程,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场工作实践经验,具备组织、计划、沟通以及合作能力。
表:核心课程的师资配置与要求表
注: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栏只要填写数量
(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
.校实训基地
表:实训室功能与实训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
表:校外实训基地与实训项目
九、考核与评价
(一)学生成绩考核评价
.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以校外考核相结合为准则,形成一系列考核体系(校课程评分、独立实训、专项实训及毕业顶岗实习校外指导老师评价、毕业论文及答辩评价),使教学评价、行业标准、职业考试相结合。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学课程包括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其中过程考核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期末考核体现机考、口试、笔试等形式的有机结合。
分值比例如下:(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课外素质教育注重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导老师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
.专项实训、顶岗实习的考核采用同事(同学互评)、校指导老师评价()、校外企业指导老师评价()、毕业实践报告专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毕业条件
学生毕业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各门课程(包括实践教学),成绩全部合格,学分满学分;德育、体育合格(含体育达标);
.获得以下一种以上职业书或行业书:
.获得省计算机一级证书;
.英语: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相应等级水平证书级或职业英语水平考试(托业桥)成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