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XXX项目部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XXXX项目经理部二O一六年7月二日目录第一章概述 (3)第二章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总体风险评估.. (5)第四章 XX隧洞XX施工支洞段专项风险评估 (8)第五章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 (14)第六章评估结论 (20)第一章概述一、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简介(一)、评估目的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本次预评估的目的是在对XX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辨识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危险物品等所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求明确各类危险源的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从安全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本质安全度,实现安全生产。
(二)、评估原则本次评估以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为依据,以甘肃引洮供水二期主体11标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评估程序,遵循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坚持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等原则,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该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三)、评估内容本次评估的重点是XX项目建设中的隧洞工程施工,通过逐一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后,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并通过风险分析和估测,确定重大风险源及其风险等级,继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得出评估结论。
二、本项目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XX位于XXX交界处,XX施工支洞在通渭县境内。
xx及xx隧洞位于宁远镇境内。
本标段主要工作任务有隧洞工程、暗渠工程和闸室工程等。
xxxx工程供水区气候属北温带温和干旱、半干旱区,受地形及纬度影响,区域内气候具有较明显的分带性,总体特征是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夏季不热,冬季寒冷,日照时间长,气温日差大。
工程区降水多集中在汛期七、八、九三个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0%~78%;4、5、6月作物生长需水季节降水量相对较少,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
降水的这种年际变化特征,导致农作物易受旱涝而减产,对以集雨水窖为饮水源的黄土丘陵干旱山区,枯水段常造成连年无水可蓄,给人畜饮水带来极大困难。
(二)、地质情况主要施工项目地质情况:干渠桩号xxxxx段隧洞埋深7~43m,围岩为eolQ32马兰黄土及plQ31黄土状土,马兰黄土结构疏松,具有自重湿陷性,黄土状土结构中密,轻微湿陷~非湿陷;土体中无地下水活动。
该洞段属黄土隧洞Ⅴ1 类围岩,稳定性极差。
干渠桩号xxxN2粉砂质泥岩洞段隧洞埋深60~200m,围岩为N2l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以泥质胶结为主,属极软岩;围岩为中厚层层状结构,产状较为平缓,结构面以层面为主,裂隙不发育,岩体较为完整;围岩中无地下水活动。
该洞段围岩类别为Ⅴ类,围岩极不稳定,洞顶易沿层面掉块,局部坍塌。
干渠桩号xxxxxx花岗岩洞段隧洞埋深180~340m,其中40+~41+、41+~42+等段,长830m,围岩中裂隙、断层较为发育,岩体较为破碎,围岩多为碎裂结构,围岩中地下水较丰富,隧洞在地下水位以下,水头3~180m,局部有承压性,多呈线状流水,局部洞段有可能发生涌水。
该洞段围岩属不稳定的Ⅳ类围岩。
41+~41+、42+~42+等隧洞埋深较大,围岩较为完整,为块状、次块状结构,围岩中地下水活动轻微,该洞段为基本稳定的Ⅱ类围岩。
五干渠桩号xxx1段隧洞埋深8~58m,围岩为plQ31黄土状土,结构疏松,具有轻微湿陷性。
该洞段属黄土隧洞Ⅴ1 类围岩,稳定性极差。
五干渠桩号xxx N2粉砂质泥岩洞段隧洞埋深60~150m,围岩为N2l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以泥质胶结为主,属极软岩,该洞段围岩类别为Ⅴ类,围岩极不稳定,洞顶易沿层面掉块,局部坍塌。
第二章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一、风险评估过程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程序见图1。
(一)准备阶段(1)成立专项评估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其中小组负责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工程管理经验;(2)明确评估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和标准,了解同类工程的事故情况;(3)现场查勘评估对象的地理、水文、气象条件,收集工程建设有关资料。
二、风险评估方法(一)LEC评价法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施工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分值为1,表示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分值为2,表示不经常,但有可能发生;分值为3,表示很有可能;分值为4,表示完全可以预料,必定要发生。
(2)E—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值为1,表示人员极少暴露在危险环境中,每月还不到一次;分值为2,表示每月多于1次地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分值为3,表示每天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分值为4,表示长时间持续地暴露在危险环境中。
(3)C—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分值为1,表示人员受轻伤,经济损失很小;分值为2,表示人员受重伤,有一定及经济损失;分值为3,表示一人死亡,有较大的经济损失;分值为4,表示数人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根据施工经验,风险分值划分为4级:D≥27,风险级别为1;16≤D<27,风险级别为2;8≤D<16,风险级别为3;D<8,风险级别为4。
其中,风险级别为1、2级的属于重大风险源,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重点控制;风险级别为3、4级的为一般风险源,用企业现有规章制度进行预防和控制即可。
第三章总体风险评估由于本项目主要的施工任务是隧洞工程施工,所以总体风险评估以隧洞施工为主。
一、总体风险评估思路总体风险评估指开工前根据隧道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风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
属于静态评估。
其评估思路如下:1)结合隧道实际,遵循相关法规要求,建立评估体系;2)根据项目情况,参照评估体系,选择合适的分值;3)建立评估等级,并确定本项目的等级。
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参见下表。
表1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注:1.指标的取值针对单洞。
2.表中“以上”表示含本数,“以下”表示不含本数,下同。
三、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R=G(A+L+S+C)=(a+b+c) (A+L+S+C),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后,可对照下表确定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的等级。
表2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经总体风险评估后,对于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等级的隧道工程,应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四、隧道总体风险评估1、根据总干22#隧道进口段、22#隧洞1#施工支洞和五干1#隧洞洞现场勘察设计资料和设计图纸,以及我项目相关人员对隧道的实地考察,并对隧道危险单元划分及风险分析如下:(1)隧道洞身开挖易发生坍塌,尤其是洞口段。
(2)洞身围岩为V级,且围岩较破碎。
(3)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现象。
(4)xx隧洞1#施工支洞洞口布置于河床中的防汛情况。
(5)空压机等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危险因素。
2、根据上述的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各隧道的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特点,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的指标分值如下:xx隧洞进口段施工安全风险:R=G(A+L+S+C)=(a+b+c) (A+L+S+C),代入数值,得R=(3+0+1)×(1+2+1+0)=16,隧道的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II级,属于中度风险,不需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五干xx隧洞进口段施工安全风险:R=G(A+L+S+C)=(a+b+c) (A+L+S+C),代入数值,得R=(3+0+1)×(1+2+1+0)=16,隧道的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II级,属于中度风险,不需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xx隧洞1#施工支洞施工安全风险:R=G(A+L+S+C)=(a+b+c) (A+L+S+C),代入数值,得R=(3+0+1)×(1+3+1+0)=20,隧道的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III级,属于高度风险,需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第四章 xxx施工支洞段工程专项风险评估一、隧道专项评估方法1)专项风险评估思路专项风险评估是指将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III级(高度风险)及以上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动态评估。
其评估思路如下:将隧道施工工序分解;结合分解的工序,进行危险源普查,列出风险源普查清单。
用系统安全方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评估;选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估2)专项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风险源普查、辨识、分析,并针对重大风险源进行估测、控制,具体见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
4)风险源普查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根据设计说明中的钻探、野外观察、孔内原位测试、室内岩石试验资料及地质测绘和物探结果,将隧道围岩分别分为三个区段。
(1)xxxx支洞进洞口洞口洞口位于河床中,仅高于河底米左右。
(2)xxxxx支洞洞身段围岩为N2l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以泥质胶结为主,属极软岩;围岩为中厚层层状结构,产状较为平缓,结构面以层面为主,裂隙不发育,岩体较为完整;围岩中无地下水活动。
该洞段围岩类别为Ⅴ类,围岩极不稳定,洞顶易沿层面掉块,局部坍塌。
(3)xxxxxxx段围岩为N2l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以泥质胶结为主,属极软岩;围岩为中厚层层状结构,产状较为平缓,结构面以层面为主,裂隙不发育,岩体较为完整;围岩中有少量地下水活动。
该洞段围岩类别为Ⅴ类,围岩极不稳定,洞顶易沿层面掉块,局部坍塌。
(4)xxxxxxx段花岗岩洞段隧洞埋深180~340m,其中40+~41+、41+~42+等段,长830m,围岩中裂隙、断层较为发育,岩体较为破碎,围岩多为碎裂结构,围岩中地下水较丰富,隧洞在地下水位以下,水头3~180m,局部有承压性,多呈线状流水,局部洞段有可能发生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