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刻度尺测长度教案

用刻度尺测长度教案

用刻度尺测长度
用刻度尺测长度
(一)教学要求: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读数。

2.掌握国际单位制长度的主单位及辅助单
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3.知道测量必然存在误差,知
道误差与错误不同。

(二)教具:米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刻度尺、长30—50厘米(最小刻度是1毫米。

)(三)教学过程: 1.引入:要求学生观察P6图1-1、
比较AB长还是CD长?待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其长度,或用圆规卡其长说明它们是同样长的两
条线段。

学生观察图1-2,比较中心的两个圆哪个的
面积大?待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用刻度尺测其直径,说
明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小结: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

在生产和生活中,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提问同学:你知道刻度尺、钟表、温度计是测量什么的仪器吗?要求回答:刻度尺
测长度,钟表可以测时间,温度计可以测温度。

问:你
们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吗?今天,我们首先学
习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来测长度。

板书:三、实验:
用刻度尺测长度。

2.刻度尺:(1)长度的单位:提问:你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它们的换算关
系是怎样的?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小结:简介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其他辅助单
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和微米。

介绍单位换算
关系。

板书:1.测量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
度的主单位是米。

单位换算关系:(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写出。

)提问学生,要求回答:①1千米=______分
米=______厘米。

②1.5厘米=______毫米=______微米。

③1微料=______毫米=______厘米。

④25毫米=______分米=______米。

(2)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①认真观察刻度尺:教师出示1米长的刻度尺,结合实
物说明要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三看:一看刻度尺零刻
度在哪里?是否清楚?教师要指明零刻度在米尺上的具
体位置,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刻度尺,找到零刻度线位置。

教师要巡示帮助学生确认零刻度。

二看它的量程,
教师给出量程的定义,并让学生确认教师手中刻度尺的
量程以及同学手中刻度尺的量程。

三看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值,也就是1个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值。

教师要拿最小
刻度是厘米和毫米等刻度尺,让学生辨认最小刻度值,
当众回答。

同时,要求学生确认自己使用的刻度尺的最
小刻度值。

教师小结、学生复述观察刻度尺注意哪三
个问题。

并板书:2.正确使用刻度尺:①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位置、看量程、看它的最小刻度值。

(“三看”)
②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刻度尺要
放正不可歪斜。

要求学生看书P7图1-5。

知道刻度尺如
何放置是正确的。

教师边讲边演示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
的长度。

其次,测量时要将刻度尺的零刻度与被测物
体的起始点对齐。

提问:如果直尺的零刻度磨损怎样测量?学生回答。

参看P7图1-6,教师小结:在上述情况下,可以从其它刻度量起,但量得的长度值要减去起始
边刻度尺的读数。

第三,让学生看P7图1-7。

提问:
读数时视线怎样才算正确?教师指出,并演示测物理课
本的长度,视线要垂直待测物体的长度和直尺的刻度面。

第四,如何正确读出刻度尺刻度值。

(教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一个测量长度,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示意图,
配合讲解和提问。

)出示此小黑板,由多个学生读出测量结果。

教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分析这些结果指出:由
于你手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所以你测量的结果
只能准确到毫米,毫米的下一位要用眼睛来估计,所以
这一位数字是不准确的,(这样做比不估计更准确些。

)但它是有意义的。

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不写单位没有意义。

对学生测量结果要逐一分析,
指出正确与错误和错误所在。

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读出
P7图1-5甲木块的长度值。

并指出测量时被测物体的末
端如果正对着刻度线,此时的估计值就是数字“0”,记
录时不可少。

所以这个木块的长度应是28.0毫米。


2.80厘米。

最后提问学生,读出P7图1-6。

图中这本书有多宽?(答:1
3.8厘米)并将如何正确读值进行总结。

并写板书:(2)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尺要放正”,“确定零刻度”,“读数视线垂直刻度尺”,“记录结
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 (3)误差:教师结合学生测量结果分析。

①什么是误差:由于测量长度结果中估计值不可能是
准确的,有的同学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
计的数值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
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
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做误差。

②误差与错误不同:教师指出说明误差的产
生与测量工具及进行测量的人有关。

测量时误差是不可
绝对避免的。

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
做法。

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
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结合小黑板测量长度图、读值讲解。

)对同一长度可以多次测量,把几次测量结果相加再除以测量的次数所得到的值。

即为这几次测量的平均值。

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结合小黑板上的图例、读值、演算求取平均值。

)顺便说明,求
取平均值,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与原测量值中小
数点后位数相同,其最后一位要四舍五入。

3.总结本
节重点知识:提问: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教师从“看”、“放”、“读”、“记”几个方面总结。

4.布置家庭作业:P8、实验:几点要求:1)用教师发给的长30厘米,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2)注意步骤1、“每组4名同学依次用同一把尺测同一
作业本的长度。

”注意两个“同一”。

4名同学自己组合,报告要分别写出姓名。

3)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项目有:实验名称、(看本节标题),目的: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器材及步骤均见课本,实验
记录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以上内容要求认真书写在作
业本上。

说明:本节内容较多,故实验安排在课下以
作业形式完成。

如果课上时间不很紧,也可在课上安排,这样效果更好。

长度的单位换算可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适当补
充些练习题,使他们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如较大单位
换算成较小单位应乘以进率,而较小单位换算成较大的
单位时,应除以进率。

对科学计数法要根据学生数学知
识的学习在以后逐步加深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