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褥期疾病妇女的护理妇产科护理学医学

产褥期疾病妇女的护理妇产科护理学医学

24
3.保证产妇获得充足休息和睡眠;给予高 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足 够的液体摄入。
4.做好会阴部护理,及时更换会阴垫,保持 床单位及衣物清洁,促进舒适。
25
5.正确执行医嘱,注意抗生素使用间隔时间, 维持血液有效浓度。配合做好脓肿引流术、 清宫术、后穹窿穿刺术的准备及护理。
6.对患者出现高热、疼痛、呕吐时按症状进 行护理,解除或减轻患者的不适。
三大主要症状:发热、疼痛、异常恶露或伤口 脓血性分泌物
分类: 1、急性外阴、阴道、子宫颈炎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4、急性盆腔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 5、血栓性静脉炎 6、脓毒血症、败血症
10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分娩时会阴部损伤或手术产引起感染 局部的灼热、疼痛、下坠感 伤口边缘红肿、脓性分泌物 粘膜充血、溃疡、分泌物增多并呈脓性 轻度发热、畏寒、脉速等全身症状
内膜层
轻—低热
重—恶露量多、 混浊有臭味 下腹疼痛等
子宫肌炎
需氧链球菌、 葡萄球菌 肌层
重—寒战、高热、 白细胞增多等
轻——不明显
13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局部感染经淋巴或血液扩散到子宫周围组织; 急性炎症可形成炎性包块; 持续高热,伴寒战、全身不适、子宫复旧差,出
现单侧或双侧下腹部疼痛和压痛; 严重时可形成冰冻骨盆。
5
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的关系
产产褥褥感染感染
产 产 褥褥 病 病 率率
6
病因(etiology)
1.诱因 ➢ 产妇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孕期贫血、妊娠晚期
性生活 ➢ 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慢性疾病 ➢ 产科手术操作、产程延长 ➢ 产前产后出血过多
7
病因(etiology)
2.病原体 需氧菌:多为外源性感染 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 厌氧菌:多为内源性感染 消化球菌 支原体与衣原体
产褥期
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营养。 产后 7-10天内不宜坐浴。
8
病因(etiology)
3.感染途径
自体(内源性): ① 全身病灶细菌→血循→生殖道; ② 生殖道本身原有细菌; ③ 邻近器官直接蔓延。
外来(外源性): ①接生消毒不严; ②过频的检查(肛查、阴道检查); ③孕晚期盆浴、性交; ④产褥期清洁卫生不良。
9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26
7.做好心理护理,解除产妇及家属的疑问,提 供母婴接触的机会,减轻产妇的焦虑。
8.做好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注意会阴部的 护理,产褥期后到医院检查。
27
预防与保健
妊娠期
加强孕期保健,做好健康指导。
分娩期
减少肛门检查的次数。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严密观察,防止产程延长。 做好胎膜早破的护理。 软产道撕裂应及时缝合。
实验室检查: 确定病原体
1、白细胞计数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检查 2、宫颈分泌物、脓肿穿刺物、后穹隆穿刺物 (血培养和厌氧性细菌培养) 3、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性抗体检测
腹部检查 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B超、CT、磁共振
20
治疗原则(treatment)
1、支持疗法 加强营养,半卧位。 2、清除感染灶,脓肿切开引流、
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 3、正确使用有效抗生素。
21
护理评估 (nursing assessment )
• 病史 • 身心状况 • 诊断检查
22
护理诊断
• 1.体温过高(hyperthermia)与产褥感染有关 • 2.疼痛(pain)与感染有关 • 3.焦虑(anxiety)与疾病及母子分离或护理孩子的能
5.血栓性静脉炎
来自胎盘剥离处的感染性栓子,经血行播散引起盆 腔血栓性静脉炎。
患者多于产后1~2周继子宫内膜炎后出பைடு நூலகம்反复发 作寒战、高热,持续数周。
临床表现随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 病变常为单侧性。
17
髂总静脉或股静脉栓 塞时影响下肢静脉回 流,出现下肢水肿、 皮肤发白和疼痛(称 股白肿)
11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轻型:恶露量多,混浊有臭味;下腹疼痛、宫底 压痛、质软伴低热。
重型:高热、头痛、寒战、心率增快、白细胞 增多,下腹压痛,恶露增多有臭味。有些产妇 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和体征不明显。
12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病原菌 病变部位 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
子宫内膜炎
大肠杆菌、 厌氧链球菌
14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患者出现严重全身症状及腹膜炎症状和体 征,如高热、恶心、呕吐、腹胀。
腹部压痛、反跳痛,因产妇腹壁松弛,腹肌 紧张多不明显。
15
炎症发展——盆腔腹膜炎 弥漫性腹膜炎
患者出现全身症状及腹膜炎症状和体征, 如高热、恶心、呕吐、腹胀、 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
16
3
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 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发病率6% 产妇死亡四大原因之一
4
产褥病率 Puerperal morbidity
指分娩24h以后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 量4次,每次间隔4小时,体温有2次 达到或超过38℃。 以产褥感染为主,泌尿系统感染、 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
力受影响有关 • 4.自理能力缺陷(self care activity deficit)与高热、
卧床,产后虚弱有关 • 5.母乳喂养中断(interrupted breastfeeding)与败血
症、体温过高有关
23
护理措施
1.半卧位或抬高床头: 2.病情观察与记录: • 生命体征 • 恶露的颜色、性状与气味 • 子宫复旧 • 腹部体征 • 会阴伤口
产后并发症
• • 生理方面 •
产褥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 心理方面:产后心理障碍
1
第一节 产褥感染 (puerperal infection)
2
• 1、掌握产褥感染和产褥病率两个概念 的区别和联系
• 2、熟悉产褥感染的诱因及致病菌 • 3、掌握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 • 4、掌握产褥感染的处理原则 • 5、掌握产褥感染的护理
小腿深静脉栓塞时可出现腓 肠肌及足底部疼痛和压痛。
18
6.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当感染血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脓毒血症, 出现肺、脑、肾脓肿或肺栓塞。
当侵入血液循环的细菌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时, 可出现严重全身症状及感染性休克症状,如寒战、 高热、脉细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尿量减少 等可危及生命。
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