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法》总结

《国际贸易法》总结

第一章国际贸易法概论概念:国际贸易法调整的货物贸易关系、技术贸易关系、服务贸易关系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各种关系,均因国际贸易法主体从事上述管理协调活动或者从事贸易交换活动以及相关活动而产生。

这些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组织、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法人以及自然人等渊源:1国际贸易法的渊源指国际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三大类,即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家立法。

2国际条约既可以双边条约、协定;多边条约、协定;区域性条约、协定;国际贸易公约以及国际组织发表的宣言、决议、议定书等形式。

3国际贸易惯例。

是指在长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逐渐中形成的,并为从事国际贸易交易的有关各方普遍承认和共同遵守的原规则及习惯作法。

4国家立法。

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的适用和效力皆来自于国内立法的规定。

国内立法在过去、现在及其将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仍应作为国际贸易法的重要渊源。

主体:自然人、法人、国际组织和国家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适用的法律、惯例国际货物贸易(买卖)是国际贸易的最古老形式,与国内货物买卖相比,具有下述特点:一,当事人位于不同的国家,彼此不是很了解,缺乏信任;二,当事人所处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同,由此导致当事人权利、义务不同,争议解决方法,争议解决的时间长、难度大;三,国际货物买卖一般需要经过长距离运输,货物较长时间处于第三人控制中,风险大;四,货物和与货物有关的单据是分别处理的,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甚至有时交付单据即可获得偿付;五,货款交付一般很少即时清结,通过需要通过某种付款安排;六,货物的交付很少是双方直接交接,通过需要经过第三人转交,转交时货物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逐渐形成的为该地区或该行业所普遍认知、适用的商业做法或贸易习惯,作为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则对适用的当事人有约束力。

构成国际惯例必须具有三个条件:一,该规则具有确定的内容,即具体包含了确定参加国际商业活动的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规则;二,它已成为各国长期商事活动中反复使用的习惯;三,它是各国普遍承认具有约束力的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二,是由国际组织编篡成文并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所认可;三,不具有法律的普遍约束力。

第三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含义:是指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达到的以买卖货物为目的的协议。

特点:一、国际性,即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二、买卖的标的物是货物。

三、性质是买卖。

国际货物买卖书面合同的内容1、约首(包括合同名称、编号、订约日期和订约地点、各方当事人的名称、地址、电报挂号、电传号码、买卖双方订立合同的意愿和执行合同的保证等)2、正文(合同的主体,详细列明了各项交易条件3、约尾(包括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合同正本份数、副本效力、买卖双方的签字、订约的时间与地点等项内容)第四章买卖双方的义务及违约救济1.买卖双方的共同义务:公约规定了买卖双方的通知义务、保全货物的义务。

2.卖方的义务:(1)交付货物---交货地点;交货时间;交货方式(2)货物相符(货物品质担保义务)---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并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3)交付单据(4)权利担保3.买方的义务(1)支付货物价款---付款准备;付款地点;付款时间(2)接收货物救济方法:根据行使救济权的法律性质可将救济分为刑事救济和民事救济;根据救济权的来源可将救济分为司法救济和自助救济;根据救济的内容和目的可将救济分为实际救济、替代救济和终止合同的救济。

第五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含义:国际货物运输是指在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

国际货物运输包括国际贸易物资运输和国际非贸易物资运输。

特点:国际性、危险性和电子化海上货物运输营运方式:班轮运输(班轮运输亦称定期船运输,是指班轮公司将船舶按事先制定的船期表,在特定航线的各挂靠港口之间,按既定操作规则为非特定的广大货主提供规范的、反复的货物运输服务,并按运价表或协议运价来计收运费的一种营运方式)航空运输特点:(1)运送速度快(2)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空间跨度大、安全性好(3)运输货物质量好、破损率低、可节省出口企业的包装费用(4)运价比较高、油耗大(5)载量受到舱门、机舱、地面承受力等限制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国际货物和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来自于:(1)自然灾害(2)意外事故(3)一般外来风险(4)特殊外来风险货运运输损失类型:损害和灭失。

损失按其程度可分为 (1)实际全损(2)推定全损 (3)共同海损 (4)单独海损第六章国际支付支付的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汇付;托收;信用证汇付:是付款人委托所在国银行,将款项以某种方式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

在汇付方式下,结算工具(委托通知或汇票)的传送方向与资金的流动方向相同托收:托收是出口人委托银行向进口人收款的一种支付方式跟单信用证:指一项约定,不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凡由一家银行依照客户的要求和指示或以自身的名义作出,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的单据:(1)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人付款,或承兑并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或(2)授权另一家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承兑并支付该汇票,(3) 授权另一家银行议付。

该定义的实质是,信用证系银行有条件承诺付款的一种保证。

保理:指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根据契约关系转让给银行,由银行针对受让的应收账款为卖方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保理预付款和信用风险担保等服务的综合性金融产品第七章国际贸易融资与担保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结算业务相关的资金融通或信用便利。

基本形式:减免保证金开证、担保提货、进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押汇、票据贴现、买入外币票据、保理业务、福费廷等。

其中进口贸易融资包括减免保证金开证、担保提货、进口押汇,出口贸易融资包括打包放款、出口押汇、票据贴现、买入外币票据、保理和福费廷风险:客户的信用、贸易本身的可靠性和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处理能力备用信用证:是指不以清偿商品交易的价款为目的,而以贷款融资,或担保债务偿还为目的所开立的信用证。

保函:银行应委托人的要求,向受益人开出的担保申请人正常履行合同义务的书面保证文件。

是国际间银行办理的代客担保业务。

第八章国际技术贸易定义:技术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方法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系统性知识。

特征:知识性与系统性;具有商品的属性;可传授性与可操作性《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一)国民待遇原则(二)优先权原则(三)专利权、商标权独立原则(四)临时性保护《伯尔尼公约》的基本原则(一)国民待遇原则(二)自动保护原则(三)版权独立原则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新内容(1)最惠国待遇原则(2)透明度原则(3)争端解决原则(4)对行政终局决定的司法审查和复审原则(5)承认知识产权为私权的原则第九章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定义: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无形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一体化。

电子商务法律问题1、技术问题2、环境问题3、安全问题电子商务国际立法的统一: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签字示范法》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民间团体《数字签名法》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电子交易统一法》《电子商务示范法》《电子商务安全法》《美国统一商法典》《计算机信息交易统一法草案》《电子记录与签名法草案》欧盟电子商务立法《欧洲电子商务行动方案》《建立电子签名共同法律框架的指令》《内部市场中与信息社会的服务特别是电子商务有关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指令》德国《建立信息和通讯服务通用条件的联邦法》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章国际贸易管理法概论国际贸易理论分为:1、贸易保护理论2、自由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管理法的渊源表现为:国家条约和国家立法。

特点:强制性、层次性、统一性、多变性。

原则:(一)国际合作原则(二)共同、持续发展原则(三)自由贸易原则〔四)市场导向原则(五)公平贸易原则第十一章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贸组织的英文简称。

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WTO作为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在法律上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处于平等地位。

他的职责范围除了关贸总协定原有的组织实施多边贸易协议以及提供多边贸易谈判所和作为一个论坛之外,还负责定期审议其成员的贸易政策和统一处理成员之间产生的贸易争端,并负责加强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作,以实现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

WTO协议的范围包括从农业到纺织品与服装,从服务业到政府采购,从原产地规则到知识产权等多项内容。

WTO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会议,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

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日常会议和工作。

总理事会设有货物贸易、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三个理事会和贸易与发展、预算两个委员会。

总理事会还下设贸易政策核查机构,他监督各个委员会并负责起草国家政策评估报告。

基本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2)国民待遇原则(3)互惠互利原则(4)扩大市场准入原则。

(5)促进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6)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7)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度原则第十二章国际贸易待遇最惠国待遇原则:简称MFN,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用的一项制度,是国与国之间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待遇条款,在进出口贸易、税收、通航等方面互相给予优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权等方面的一项制度,又称“无歧视待遇”。

国民待遇:对其他缔约方的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提供的待遇,不低于本国相同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人所享有的待遇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关税同盟的主要特征是:成员国相互之间不仅取消了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还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也就是说,关税同盟的成员除相互同意消除彼此的贸易障碍之外,还采取共同对外的关税及贸易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