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他们有着敏捷的思维,善于独立思考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己的素质要求较高。

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对法律没有足够的信任,因此没有确立对法律的权威。

其次,大学生法律意识不成熟。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跨越青年和成年的群体,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

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等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偏差。

另外,当今大学生法律意识浅薄,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

当前大学生在违法犯罪面前,没有足够的胆识和法律意识,缺乏正义感。

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大多仅限于课堂上老师的教导,而不主动学习法律法规。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曾主持过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同社会犯罪比,其涉罪范围、性质及危害没有质的区别。

数据显示:“象牙塔”
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

总之,当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在大学生的头脑中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完全彻底的建立起来。

但是,众所都知,法律是
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也是维护正当利益的利器,只有充分了解
法律、运用法律,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良好
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

因此,我们进行了以
大学生法律意识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希望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法律意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增强我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1、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
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
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
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
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

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
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
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
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
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1997年,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目标,而社会主义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公民法律意识,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决定法律本身的命运。

大学生群体是社
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后备军。

这个群体的法律意识强弱,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

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调查方式:我们通过现场问卷进行随机调查,无记名填写调查
问卷,共征集问卷100份。

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
出调查结论。

四、调查对象:当代大学生
五、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
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相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
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
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
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
例居多,占76.4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
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
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
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

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

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一、根据以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公民法律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中国当代大学生
的法律意识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平参差不齐。

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

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如盗窃、抢劫甚至卖淫、强奸、杀人等犯罪行为,以及打架斗殴、毁坏公物、剽窃他人学术成果、随意撕毁就业合同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致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和损害。

根据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比较薄弱。

一直以来,学校的教育对于涉及法律方面的知识较少,再加上自身对法律意识的求知欲不高,使得法制意识不能在人们的心中成形,大都只是泛泛而谈。

第二,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

第三,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
到应有的高度。

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法律观念调查总结
目前国内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在很多方面还不是很足,不能完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导致处处受到迫害。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为了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绘声绘色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

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三)双管齐下,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她)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
的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

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充分学习、掌握法律知识,为做一个积极先进的大学生而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