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汇理论与交易原理(4)

外汇理论与交易原理(4)


提出国际借贷说(国际收支说的早期形式)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 ①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 卡塞 尔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
②1923年,凯恩斯提出利率平价理论 ③1927年,法国经济学家阿夫塔里昂提出汇 兑心理说 3.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①二战后,很多学者以凯恩斯模型为基础, 提出国际收支说(由阿尔盖1981年系统总结) ②60s初,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4. 70s — 现在 众多汇率决定理论出现
① 测试名义汇率 S 偏离绝对购买力平价的 程度 若绝对购买力平价 P SP 成立 ,则
Q 1 应该恒成立。 Q 值距离1越远,说明名 义汇率 S 对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程度越大。
② 测度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竞争力的强弱:
SP 表示外国产品与本国产品的相对 P 价格水平。
因此,实际汇率的高低反映了两国商品价 格竞争力的大小。
(二)特点
1. 汇率决定理论的演变与货币制度的演
变紧密相关 2. 萌芽时期的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只注意 到汇率决定的个别侧面(商品市场、金融市 场 ))
3.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吸收了不同经济学流 派的观点 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坚持了凯恩斯主 义传统;货币分析法是典型的货币主义传统; 理性预期思想几乎渗透到所有现代汇率决定 理论中;可调整固定汇率的重组最优化模型 涉及公共选择问题;收益和效用最大化概念 源于新古典经济学等。 4. 不断有新发展起来的计量经济方法和数 学方法被应用到这一领域。
一战刚刚结束,金本位制崩溃,世界主要
国家发生恶性通胀,失去了货币标准。
3.基本思路
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币,是因为需要在
外国市场上购买其商品与劳务。所以货币
的价格取决于它对商品的购买力。而购买
力变化的原因在于物价变动,因此汇率的 变动归根结底是由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变 动所决定。
二、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
pi S p
i
i 1,2, , N
pi :第i种物品的本币价格 * pi :第i种物品的外币价格
S
: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
2. 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
(1)信息是正确的、充分的、完全公开的
(2)交易成本(运输费用等)为零 (3)不存在贸易壁垒:如关税为零(贸易壁 垒分为关税贸易壁垒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关税 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交易成本) (4)套利活动的存在
品在外国物价水平中的权数)相等:
wi w
i
3.实际汇率(The real exchange rate):
(1)定义:指外国商品和劳务与本国商品和
劳务的相对价格。
S P 用公式表示: Q P
Q :实际汇率
S
: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
(2)实际汇率的作用:

实际汇率越高或上升,意味着相对于外国
商品,本国商品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力;实
际汇率下降则相反。(书 P29第五段和P43也
提到了实际汇率)
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意味着本国商
品与外国商品具有相同的价格竞争力。
(二)相对购买力平价: 1.含义:一国通胀率高于(低于)另一国
的幅度与其汇率的贬值(升值)幅度是相等
2. 检验的技术问题 ⑴价格体系的一致性 ⑵物价指数的选择 ⑶物价指数的统计方法 ⑷基期的选择 ⑸价格时滞和时间区间的确定 (二)评价 1. 从货币的基本功能(货币购买力)角度 分析货币交换问题,易于理解,且表达方式 简洁。
2. 购买力平价是更为复杂的汇率决定理论的 基础(PPT10)。
3. 开辟了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之 先河(对汇率的货币数量角度的分析始终 是汇率理论的主流)。
第一章
汇率与价格水平: 购买力平价理论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本章学习内容: • 一价定律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 •对购买力平价的分析与评价
一、概述 1.代表人物 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 卡塞尔(1866~1945 ) 首先提出,并在《 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汇率 理论》(1922年)一书中进行系统阐述。 2.时代背景
4.买建国《外汇理论与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5.刘玉操《国际金融实务》东北财大出版社 2001 6.吴俊德 许强《外汇交易及资金管理》中信 出版社 2001 7.韩复龄等《外汇交易工具与避险操作》中国 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第一篇 汇率决定理论 第二篇 外汇交易原理与实务
第一篇
汇率决定理论
5. 90s中后期,运用帕克和富勒(1995)的修 正DF检验,埃里奥特、罗森伯格和斯托克 (1996)的修正DF检验及KPSS单位根检 验、群体单位根检验,约翰逊(1991)的 协整分析和佩德罗尼(1997)的群体协整 检验,对购买力平价检验发现长期购买力 平价成立,但偏离平价的半衰期超过2年。 6. 洛戈夫(1999)、杜马斯(1992)、奥布 斯特费尔德和泰勒(1997)实证研究均认 为实际汇率复归购买力平价时间较长,是 因为商品市场存在交易成本。
2. 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 (1)信息是正确的、充分的、完全公开的
(2)交易成本为零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指与交 易相联系的、超过实际交易的商品成本的所 有成本(书:P8 第三段)。即商品出厂价格 没有包含的但在商品交易中发生了的成本与 费用。如运输费用、保险费、信息费等等。 对大宗交易而言,交易成本是微不足道 的,所以常常忽略不计。
• 国民生产总值消胀指数:GNP Deflator
覆盖面最广的物价指数
⑵ 假定一价定律在基期与报告期都成立:
pi 0 S0 pi0 ;
pit St pit
以上两式相比,则有:
St It It S0
⑶ 方程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再进行微分:
St ln I t ln ln I t ( S0 为常数) S0
(三)实证检验
对购买力平价进行实证分析时,通常考察 的是实际汇率qt: qt = st – pt + pt*
1. 弗伦克(1978)实证研究发现短期购买力 平价不成立。
2. 20C80s后期,人们普遍认识到短期购买力 平价不成立。
3. 80s人们采用增广迪基—富勒单位根检验方 法 (ADF)发现长期购买力平价不成立。 4. 90s爱迪生(1987)、罗塞艾伦和泰勒 (1996)用200年或更长时间数据证明长 期购买力平价成立。
外汇理论 与交易原理
主讲:姜昱副教授
金融学院
2006年11月
参考书目:
1. 劳伦斯 • S • 科普兰(英国) 《汇率与 国际金融(第三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2. 姜波克 《国际金融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 潘国陵 《国际金融理论与数量分析法— 汇率决定理论与国际收支理论研究》上海三 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由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Friedman)
1953年提出。 (一)本国(封闭)经济中的一价定律
(二)开放经济中的一价定律
(一)本国(封闭)经济中的一价定律
1. 含义:在一国经济的范围内,两个完全同
质的物品必须具有相同的价格。
假定一共有N种商品,用公式可表示为:
pai pbi
i 1,2, , N
二、汇率决定理论的种类和特点 (一)种类 1.从历史的角度看 ⑴萌芽时期: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 汇兑心理说 ⑵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蒙代尔—弗莱明 模型 ⑶70s: 资产市场分析法 ⑷80s: 新闻分析法、投机泡沫理论、实际 汇率决定的跨时分析法、汇率目标区理论
⑸ 90s:混沌分析法、可调整固定汇率的重组 最优化模型、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2. 从内容上看 ⑴从研究汇率决定的长期因素出发,逐步考 虑影响汇率的短期行为 购买力平价理论→资产市场分析法 ⑵从研究汇率决定的短期因素出发,逐步考 虑影响汇率的长期行为 利率平价理论→理性预期汇率理论、汇率 的新闻模型
(3)套利活动的存在 ① 套利(Arbitrage):指买进或卖出某物 (商品或证券)以利用差价获取无风险利润 的过程。也称为无风险套利。
② 套利定价原理:指所有商品(包括证券)
都得到合理定价,以至于不存在无风险套利
机会。
此原理是金融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二)开放经济中的一价定律: 1. 含义:两个完全同质的物品在不同的国 家用同一货币表示的价格是相同的。 用公式可表示为: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一价定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推导出 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绝对购买力平价:
1.含义:不同国家的物价水平用同一种货
币计算时是相等的(书:P8)。
(1)物价水平 (P):又称为一般物价水平,
是指所有物品及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
其中第i种物品的权数是一国对该种物品 的消费支出占该国消费支出总量的比重。 用公式表示物价水平:
导论
第一章 购买力平价理论(教材导论) 第二章 利率平价理论(教材导论) 第三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教材第一章)
第四章 货币分析法(教材第二章)
第五章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教材第四章)
导论
一、汇率决定理论的演变 二、汇率决定理论的种类和特点
一、汇率决定理论的演变 经历了四个阶段: 1. 15世纪 — 第一次世界大战 1861年,英国经济学家戈逊(G.J.Goschen)
N
P wi pi
i 1
(2)用公式表示绝对购买力平价:
P S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 S P
2. 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假设条件: ① 一价定律对于所有的物品与劳务都成立:
pi S p
i
② N种物品中的每一种物品占本国消费总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