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钢液结晶

第二讲 钢液结晶


3.2形核功△G﹡---形成临界晶核时需要的能量 虽然r〉r﹡的晶核长大能使自由能降低。但是r=r﹡时, △G为正,这说明形成临界晶核时,需要一定的能量,这个 补充的能量叫形核功△G﹡。
能量起伏:系统中微小区域的能量偏离平均能量水平而 高低不一的现象。(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三)。 高能原子附上低能晶胚,释放能量,提供形核功。
(1)各向同性:玻璃的原子排列是无规则的,其原子在空间中具有统计上的均匀性。在理想状态下,
均质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各方向都是相同的。 (2)无固定熔点:玻璃由固体转变为液体是一定温度区域(即软化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它与结晶 物质不同,没有固定的熔点。 (3)介稳性:玻璃态物质一般是由熔融体快速冷却而得到,从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时,冷却过程中 黏度急剧增大,质点来不及做有规则排列而形成晶体,没有释出结晶潜热,因此,玻璃态物质比 结晶态物质含有较高的内能,其能量介于熔融态和结晶态之间,属于亚稳状态。从力学观点看, 玻璃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状态,比如存在低能量状态转化的趋势,即有析晶倾向,所以,玻璃是 一种亚稳态固体材料。 (4)渐变性与可逆性:玻璃态物质从熔融态到固体状态的过程是渐变的,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也是连续的和渐变的。这与熔体的结晶过程明显不同,结晶过程必然出现新相,在结晶温度点附 近,许多性质会发生突变。而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到固体状态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完成的,随 着温度逐渐降低,玻璃熔体黏度逐渐增大,最后形成固态玻璃,但是过程中没有新相形成。相反 玻璃加热变为熔体的过程也是渐变的。
实际液体结构是动态的
2 )结构起伏(相起伏):液态材料中出现的近程有序原子 集团的时隐时现现象。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二)。 晶胚:尺寸较大、能长大为晶核的短程规则排列结构。
一定温度下,最大的晶胚尺寸有一个极限值,液态金属 的过冷度越大,实际可能出现的最大晶胚尺寸也越大。
第三节 均质形核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一次结晶:通常把金属从液态转变为固体晶态的过程; 二次结晶:而把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转变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
金属熔点 平衡结晶温度或理论结晶温度
Solidifi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a liquid phase to a solid phase. The theory of solidification applies to the most widely-used group of materials, i.e. metallic alloys.
Lm T •相变驱动力:单位体积自由能的变化: G B Tm
a. △T>0, △GB>0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一);
b . △T越大, |△GB|越大-过冷度越大, 越有利于结晶; c . △GB的绝对值为凝固过程的驱动力。
液 固
Tm
2.2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1)液态金属结构 结构:远程无序而进程有序。 特点(与固态相比):原子间距较大、原子配位数较小、 原子排列较混乱。
3、晶胞 (Unite cells ):从晶格中确定一个最基本的几何单元 来表达其排列形式的特征,这种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代表原子排列特征的最基本几何单元)。
晶格
晶体
晶胞
4、三种典型的Leabharlann 属晶格晶格常数:a=b=c, α=β=γ=900
晶胞中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和中心 晶胞原子数:1/8×8+1=2 原子半径:r= a/4 属于这种晶格的金属有: α-Fe,Cr,W,Mo,V,Nb 等。

G-T曲线为下降曲线, 液态下降更快
△GB=GL-GS
=(HL-TSL)-(HS-TSS) =(HL-HS)-T(SL-SS) =Lm- T(SL-SS) (SL-SS)变化很小,视为常数,T=Tm时 △GB= Lm- Tm(SL-SS)=0 所以: SL-SS =Lm/Tm
Lm T Lm G B L m T L m (1 ) T Tm Tm Tm

Sl S s
Lf Tf
代入(2—1),则 (2-2)
Lf (Tf - T ) G Tf
式中:Tf-T=△T称为过冷度,T为实际温度。 由式可知:结晶时系统自由能要减少,而自由能减少 就是内能的减少,而内能是以潜热形式放出来; 过冷度△T越大,系统内结晶潜热放出来就越容易, 结晶就越快。 所以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结晶的必要条件是有一定的过 冷度。即实际温度低于熔点。而结晶的充分条件是液体中 必须有结晶核心。
第二讲
钢液的结晶
第一节 钢液结晶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钢液结晶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均质形核
第四节 非均质形核 第五节 晶核长大 第六节 凝固理论的应用
预备知识

1、晶体crystal: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 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构成的物体。 即:远程有序 (long-range order)。 2、空间点阵(Space lattice): 将晶体中原子或离 子抽象为纯几何点(阵点 lattice point),即可得到 一个由无数几何点在三维空间排列成规则的阵列—空 间点阵(晶格)。
r

2Tf L f T
(2—4)
由(2-4)式知,临结晶核半径r﹡是与过冷度△T成反比。 —r<r﹡:晶核长大导致系统自由能增加,新相不稳定; —r>r﹡:晶核长大导致系统自由能减少,新相能稳定生长; —r=r﹡:形核和晶核溶解处于平衡。
结论:在一定温度下,任何大于临界半径的晶核趋于长大, 小于临界半径晶核趋向消失。
△ G﹡
3.3能量涨落---晶核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能量涨落:微元体积内自由能短暂的偏离平均值。
形核:母相(液相)中形成等于或大于一定临界大小的
新相晶核的过程。 形核方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液态金属本身的能
量变化获得驱动力,由晶胚直接成核的过程。 非均匀形核:在过冷液态金属中,晶胚依附在其他物质表 面上成核的过程。 (凝固形核的主要方式) 若H、S随温度变化很小,令:Hl-Hs=Lf,在液相线 温度Tf凝固时,△G=0则:
L+
纯镍 熔点

100
固相线 Ni
液固两相区
匀晶合金的结晶过程
T,C 1500 1400 c 1300 1200d 1100 1000 1083 Cu 20 40 60 Ni% 80 L
T,C
L
1455 a
L+ b

L
匀晶转变 L
L

Ni 100

冷却曲线
t
匀晶合金与纯金属不同,它没有一个恒定的熔点, 而是在液、固相线划定的温区内进行结晶。
体心立方晶格
晶格常数:a=b=c, α=β=γ=90 晶胞中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和六个 面的中心 晶胞原子数:1/8×8+1/2×6=4 原子半径: r =
2 a/2
属于这种晶格的金属有:γ-Fe,Al, Cu, Ag, Au, Pb 等
面心立方晶格
晶格常数:a=b≠c,α=β=90,γ=120;
a—六方柱体底边长,c—上下底面的距离; 六方晶格晶胞中,原子位于六方柱体的十二个 顶角, 上下底面中心,六方柱体中还有三个原子。 晶胞原子数:1/6×12+1/2×2+3=6 原子半径:r = a/2 属于这种晶格的金属有:Mg, Zn, Cd (镉),Be等
密排六方晶格
纯铁的结晶过程
δ-Fe→γ-Fe→α-Fe 固态下,一种元素的晶 体结构随温度发生变化的现 象 —— 同素异构转变
5、晶胚
根据液态金属结构模型,液态金属中有大量 大小不一、近程有序排列的原子小集团,即晶胚。
6、晶核
当温度高于结晶温度Tm时,它们是不稳定 的,当液态金属具有一定过冷度以后,某些较大 的原子集团借助结构起伏使其尺寸大于某一临界 尺寸才能称为一个结晶核心,即晶核。
7、玻璃
----非晶态固体,其原子不像晶体那样在空间具有长程有序排列,而近似于液体那样具有短程有序。
两个过程重叠交织
形核
长大
形成多晶体
1.2 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
【冷却曲线】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测定方法:热分析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金属结晶温度】开始结晶温度Tn,理论结晶温度Tm(两相平衡), 平台 【过冷】液态材料在理论结晶温度以下仍保持液态的现象。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T=Tm-Tn 【影响因素】金属纯度,冷却速度;金属越纯,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愈 快,过冷度愈大。
典型的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1)X1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T,C
1 2 183 T,C L L+
L


3
L+
c
L
d
L
L+
e
+ Ⅱ
Sn
+
g


{
Pb
f 4
X1
冷却曲线 t
第二节 金属结晶的基本条件

2.1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为什么需要过冷?

热力学条件:自由能降低
G-T曲线 : G=H-TS dG/dT=-S<0
8、脱玻、失透(devitrify)、晶化(devitrification)
脱玻作用是指:在加工或退火过程中,若玻璃停留在极易晶化的温度区域内 的时间过长,则可能会使玻璃失去光泽并被损坏的现象。 玻璃质岩石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特别是由于埋藏使温度、压力较高时,玻璃
质将逐渐转化为结晶物质,即产生脱玻化作用。酸性玻璃脱玻后,常具霏细结构,球
①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量。用N表示。 ②长大速度:晶核生长过程中,液固界面在垂直界面方向上单位时间内迁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