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方法指导】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意义:(1)对本国的政治而言:推翻了**统治(或废除了**制度),确立了**形式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初步或进一步)扫除了障碍;(2)对本国的经济发展而言: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发展表现的高度概括(3)对世界形势而言:推动了****运动的发展【举例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1)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体制的资产阶级政权,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促使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逐步发展为世界经济强国殖民霸国;(3)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4)英国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首次在欧洲大国取得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从而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人民运动的意义:性质+特点+影响(1)性质:斗争目标(反……反……)+阶级属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学生、人民等)+斗争形式(革命、改革、起义、运动等)(2)特点(可选)(3)影响或历史功绩(略)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目的【方法指导】历史事件的目的一般分为根本目的、主要目的和直接目的。
1.根本目的:如果事件或政策、措施是统治者所为,那么其根本目的一般是为了维护或巩固其统治(如**王朝的统治、**阶级的统治等),在做选择题时,如果需要区别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的话,关键要看选项中哪一项和其统治利益最接近。
2.主要目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最主要目的,其他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除根本目的外想要达到或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
一般来说,长远目的比眼前目的主要,全局目的比局部目的主要,集体目的比个体目的主要,深层次目的比表面目的主要。
3.直接目的:顾名思义,就是当事者想要达到的表面的、浅层次的目的。
有时直接目的表现为统治者的声明、宣称等口头表示。
【举例说明】1.罗斯福新政的目的(1)根本目的:巩固和加强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统治;(2)主要目的:解决1929年以来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缓和阶级矛盾;(3)直接目的:每一项措施都有其直接目的,如实行《国家复兴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复兴工业,实行工赈救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就业岗位,增强社会购买力等。
2、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1)根本目的:巩固工农联盟,维护苏维埃政权;(2)主要目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直接目的: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在恢复农业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怎样分析变法改革成败的原因【方法指导】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例题释疑】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要点: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同一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相当的发展。
(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潮流);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迅速壮大,倒幕派掌握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改革派力量强大,且扫除了主要阻力);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措施正确得力,顺应历史潮流,也反映出改革者素质好);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怎样区分和解答选择题中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方法指导】“根本原因”是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潜在的、深层次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比较持久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
“主要原因”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或决定性作用的原因。
两者的区别在于“根本原因”在语言表达较为抽象,分析时一般可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历史事件或政权的性质(或阶级本质)等方面入手;“主要原因”在语言表达上较为具体,分析时一般从具体史实入手,通过对多种因素不同作用或地位的认真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应当指出的是有些“最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其区别在于,“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其重要性,“最主要原因”是从原因的地位重要性来确定的。
【例题释疑】例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A.议会权力加强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D.内阁制度形成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是英国君主立宪出现的主要标志。
《权利法案》最主要的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取消贵族特权和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证,从而使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得以巩固。
本题的四个被选项都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的特点,但仔细分析,A、C、D相对B项而言,处于从属地位。
因为如果没有法律至高地位的确立,“人治”仍然大于“法治”,那么,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就是一句空话,议会的权力加强就会失去保障,内阁制也就不可能形成。
故正确答案为B。
巩固练习1、维新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是:()A、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洋务运动的破产2、俄日两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以改革而不是以革命的方式完成,主要原因在于:()A、缺乏思想动员B、政局稳定,阶级矛盾缓和C、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目标一致D、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3、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沙皇政府倾向于资产阶级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政府领导的C、改革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府D、改革废除了封建生产关系4、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狂热的宗教情绪C、《马可。
波罗行纪》的流传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交通5、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由此可见,黑奴贸易停止的根本原因在于:()A、黑人奴隶的起义B、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C、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D、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必然6、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的内容,实质上是指:()A、电力的广泛应用B、蒸气机的发明和应用C、机器的发明和应用D、轮船的发明7、四位同学正在课堂上讨论有关工业革命的影响,请你判断谁的说法不正确:(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B、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D、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经济进步8、在中国旧民族主义革命时期的反抗列强侵略的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D、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9、某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10、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过程中,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袁世凯的出卖B.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C.顽固派的强大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11、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
与洋务运动相比较,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B、抵抗侵略、救亡图存C、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B、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C、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是当时世界进步主流D、作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缺乏经验13、阅读材料:材料一:滋为改正地税,原有的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材料二: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材料三: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明治政府在土地制度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有何意义?(2)材料二是明治政府有关哪方面的改革?指出其改革的具体措施。
(3)材料三表明日本政府改革军事的目的是什么?(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明治政府维新的实质是什么?你认为我们应当从日本的明治维新中主要吸取哪些有益的经验?14、阅读材料:维新派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各省官员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变法诏令的贯彻执行受到阻挠和破坏。
6月中旬,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下令,免去赞助变法的户部尚书翁同禾的职务,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控制北京和天津。
……光绪帝要康有为、谭嗣同商量对策。
谭嗣同密访荣禄的部下袁世凯,要他保护光绪帝。
袁世凯表面答应,暗中却向荣禄告密。
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提炼出有关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