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评述
内容摘要: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并着眼于未来实施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战略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并实现长期发展的整体性谋略,如何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取得竞争胜利和实现成功管理的关键。
本文主要评述了有关企业战略管理近期最新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学派和学术观点,试图从理论层面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给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企业战略战略管理理论观点发展趋势
战略原是军事术语。
在西方,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文" Strategos ,其含义是
“将军”,意义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
在我国,战略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
因
此,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
企业战略将战略的思想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
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的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企业战略的思想是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至今为止,企业战略管理仍然是管理学整体理论中一门比较新的学科。
早期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约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
1938年,切斯特?巴纳德首次将战略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认为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都必须考虑战略因素并提出组织与环境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竞争战略分析的基础。
战略明确用于企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阿尔福来德?D截德勒出版《战略与结构》一书,他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企业的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
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此目标而对企业重要资源
进行的管理”。
在该书中钱德勒首次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并随企业战略的变化而改变,从而确立了"环境一战略一结构"这一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理论分析方法。
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发表了〈〈公司战略》一书,把企业战略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
步。
他认为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
的、正式的计划过程,企业高层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战略计划。
从此,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被
看作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逐步普及。
安索夫的
研究开创了战略规划的先河,成为
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标志着企业战
略理论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20
世纪50年代以后,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
明茨博格等人在其所着的《战略历程:纵
览战略管理学派》一书中,沿着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将战略管理理论归结为十大
流派,它们是:设计学派、计戈IJ 学派、定位
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
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