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狄更斯小说《大卫.考坡菲》中的创作风格【摘要】本文从幽默和讽刺两方面论述了英国作家查理斯·狄更斯在小说《大卫·考坡菲》中的创作特色,通过作者对人物神态、个性和语言的描绘突出了其人物塑造手法的特点,让读者在作品的诙谐、愉悦气氛中领略作者的写作初衷,透过作者锋利的笔触认识到文中蕴涵的哲理。
【关键词】《大卫·考坡菲》;狄更斯;幽默;讽刺;创作风格
一、引言
查理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他采用真实而极有感染力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幅资本主义文
明的图画。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讽刺了当时的资本家,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贪婪与虚伪,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展示了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对那些劳苦大众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他笔下的人物神态各异,憎恶分明,生动感人, 呼之欲出。
如在《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书中,狄更斯用两种方式着重刻画了两类人物,一类是代表具有绝对利己的生活态度的所谓“坏人”,作者用辛辣的语言对他们的恶行进行了揭露与讽刺,他还以英国式的幽默, 塑造了社会中的另一类人物,也就是生活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之中,仍未泯灭善良、淳朴天性的“好人”。
狄更斯除了对他们尽情褒扬与赞美之外,又用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另一种方式——幽默, 对他们悲哀的身世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对他们的麻木和无知给予了善意的批
评。
狄更斯对这一类人始终是有感情的,这种温厚的幽默正体现了他宽厚、正直、仁慈的人生哲学。
它使读者在笑过之后陷入思考,认识到幽默背后所蕴含的严肃主题。
二、幽默手法的运用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运用夸张的手法,用简单的语言风趣幽默地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这些人物充分展示了狄更斯小说的艺术魅力。
在狄更斯的笔下,贝西姑婆是个性格古怪却又心地善良的老太婆。
除了她那直挺挺的腰板、板着的面孔和高视阔步的神气外,“她帽子上系着一块手绢, 手上戴着一副在花园干活的手套,胸前挂着一个园子里用的大口袋和收路捐的人系的围裙一样”。
她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是这样的一种形象,“贝西小姐安静地走到门口,然而她没有去拉门铃,却把鼻子压扁贴着窗户朝里窥视”。
[1] (p.3)大卫出生的那个晚上,她不速而至,并武断地认为,生的一定会是一个女孩,而且决意
要“她”从自己的姓,擅自要给“她”取名为贝西·特洛伍德。
当医生告诉她生的是男孩时,她抓住她的帽子的带子,像弹弓一样瞄
着医生的脑袋打过去,然后就像一个没有得到满足的妖精一样消失了, 再也没有回来。
狄更斯表现人物并不单纯地在一个方面,而是借用其他人物对
此人物的评价来表达作者的意愿。
当然也同样是贝特西小姐在大卫孤苦伶仃的时候, 毅然决然收留他并亲自教育他,“永远不要在任
何事情上卑劣, 永远不要作假,永远不要残忍”。
[2] (p.329)他出钱供大卫读书, 对他精心爱护和培养,令大卫对她依恋而又敬佩。
她后来对半生潦倒的米考伯夫妇的慷慨帮助,对狡猾卑鄙的希普的嫉恶如仇,以及对幼稚无知的朵萝的宽容等,都说明她的确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尊敬的充满爱心的老妇人。
这是狄更斯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
三、讽刺手法的体现
为了揭露某些英国中产阶级卑鄙贪婪、阴险狡诈的真面目,作者以日趋成熟的艺术风格在该书中刻画了一些反面角色,使他们在外形、语言和性格上各具特色,并对他们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讽刺。
首先是默德斯通姐弟的出现。
在大卫与默先生初次见面时, 书中这样描绘道,“他用那双预示不祥的黑眼睛,对我们最后看了一眼”。
[2](p.32)正是这个恶魔般的人物闯入了大卫母子温馨和谐的生活,给他们二人带来了灭顶之灾。
狄更斯通过对默先生眼神的描写,暗示了大卫母亲与其结婚后的悲惨结局,同时也表现出了这个人阴险狠毒的个性。
由于他对金钱、物质的贪婪追求,令他不择手段地疯狂打击大卫母子。
狄更斯用悲愤的笔调描述了默先生对大卫母亲的折磨和对大卫的摧残。
“他嘁嘁嚓嚓地在她耳边说了几句,我知道他要怎么摆布她就怎么摆布她“。
[1](p.3) 然而这个在大卫眼中“头发和胡子比他印象中还黑的家伙” [2] (p.38)居然有着“还算清秀”的外貌,而正是这副令大卫母亲迷惑的外壳下江南果
然包裹着如此残酷的灵魂。
对于反面人物—斯蒂尔福斯,狄更斯用了另一种手法来表现其
虚伪傲慢、自私任性的个性特征。
作者没有直接写出该人物的个性外貌,而是用一种美丽炫目的面纱来包裹这个伪善至极的人物。
斯蒂尔福斯“聪明、漂亮得像个法官,令大卫感到骄傲。
” [1](p.45) 他以资质聪慧、风流俊雅、高贵体面的外表赢得了大卫的心。
狄更斯塑造这个人物也是别有用意的,他把资产阶级上流社会人物的华丽却又虚假的外表呈现给读者,体现了他一贯运用的写实手法。
这正是狄更斯作品富有价值的关键所在,也体现了他对当时英国没落贵族的那种虚荣、傲慢、自私的本性的讽刺与蔑视。
除了这类人,狄更斯还以更加复杂的心情描绘了这个社会的另
外一类败类,他就是希普·尤莱尔。
希普与大卫是在维克菲先生的律师事务所认识的,大卫对他的印象是“他在看书时,留在书上的又粘又湿的指印, 像蜗牛爬过一样”, [2](p.345)当他看到大卫时,“两腮抽搐,挤出两条生硬的纹道,算作笑容。
”[2](p.34)大卫与他握手时感到“他那只手又凉又滑,像一条鱼” [2](p.331)。
狄更斯不愧是驾驭语言的大师,他用这种活灵活现的语言,一针见血地勾
画出了希普狡猾卑鄙、善于逢迎奉承的小人物嘴脸。
总之,狄更斯的小说部分显示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对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社会生活作了高度的概括,他不仅用自己的文学作品去反映生活, 而且评价和干预生活。
他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本着艺术
家的良心, 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参考文献】
[1]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m] .汪婉萍, 译.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6.
[2]狄更斯.大卫考坡菲[ m] .张谷若,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