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2005级本科生债权法期末考试(开卷考试)任课教师:葛云松一、判断正误请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并对错误命题(包括表述不准确的命题)说明其错误原因。
可以不必援引所需适用的法条(援引更好)。
本题共16分,每题2分。
1.合同是债的一种形式。
2.甲走路时发现不相识的乙昏倒路边,于是好心将其送往路边电线杆上所贴广告上所载的“老军医”处诊治,乙因被误诊而死亡。
甲的行为不构成无因管理。
3.甲在某超市购买了两个玻璃杯,在结帐后拎着刚刚离开超市大门,就因为超市提供的塑料袋有破损而导致杯子漏出并摔碎在地。
甲无权要求超市赔偿损失。
4.甲房地产开发公司在预售商品房时发布的广告称:本小区的绿化率将达到50%,但是注明“本广告为要约邀请,以将来的实际状态为准”。
乙在看到广告后与甲公司订立预售合同(其中未约定绿化率问题),可是房屋实际交付时发现绿化率仅为30%,因此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乙的主张有法律依据。
5.在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有权就次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财产优先受偿。
6.甲公司因开发房地产,将建设工程发包给乙公司。
乙公司虽然不具备承建此类建筑物的法定资质,但是工程最终完成并经验收合格。
由于合同无效,乙公司无权要求甲公司支付约定的工程价款。
7.甲与乙以及其他人一起进行足球比赛时,乙的一个铲球动作被裁判判为犯规,并导致甲的腿部骨折。
甲有权要求乙赔偿损失。
8.过春节时,甲、乙、丙三人一起轮流燃放炮竹取乐,其中甲所燃放的一个“二踢脚”平飞出去并导致行人丁的一只眼睛被炸瞎。
丁有权要求甲、乙、丙连带承担赔偿责任。
二、合同设计本题14分。
注意:(1)回答本题时不必考虑《公司法》上关于股权转让、一人公司等的特别规定,假定双方的股权买卖合同本身完全有效即可,仅仅需要以民法总论中所了解的法人制度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来回答。
(2)股权买卖的价款与公司净资产的数额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因为股权买卖是在公司人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新、旧股东达成的交易,股权买卖的价款由新股东支付给旧股东,而非公司。
当然,净资产数额可能作为双方谈判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3)不必具体援引法律条文和依据,只需要说明大体的思路即可。
甲公司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有A、B、C三人。
现A、B、C拟将自己的股权一并出卖给D。
经过查阅公司帐簿,D认可甲公司现有的总资产为200万元,对外负债为50万元。
D 认为,公司帐面上的净资产虽然有150万元(总资产200万元减去负债50万元),但是,自己不能确定公司是否还有其他没有记载在帐簿上的债务。
因此,D所希望的交易价格是:以公司净资产150万元为估价基础,自己向A、B、C支付股权买卖价款共150万元整,而公司在股权转让之前如果还有其他没有反映在公司帐簿中的债务,均由A、B、C三人实际负担。
A、B、C三人同意此建议。
如果你是D所聘请的律师,你会如何设计股权买卖合同的相关条款,以实现上述目标?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回答时不必具体拟定合同条款,只需要说明其大意。
三、案例分析本题共40分。
注意:(1)必须援引法条或者《讲义》、教材或者其他著作的内容作为理由。
如涉及其他课程的相关法条(如《物权法》),可以不必援引。
如果以一般民法理论作为答题依据,也可以不作具体援引,但是要将理由阐述得充分一些。
总之,没有依据的个人臆想,原则上不能够得分。
(2)请勿仅仅以诚实信用原则或者其他原则作为理由。
(3)援引法条时,可以只写条文序号(“第××条”),不必抄写条文内容(以节约时间),除非分析上确有必要。
1.(本题分值:10分)甲房地产公司开发了一栋“大西洋大厦”,在预售过程中,于2005年10月将位于一层的200平方米的面积出售给乙公司,约定应于2006年7月交付,合同载明了具体位置,并约定将来会以玻璃隔断与其它面积相区隔。
后甲公司的股权由A、B、C 转让给了D、E,由于移交过程混乱,新股东接手后并不知道此前与乙公司的交易,于是与丙公司另行订立预售合同,将全部的一层面积(共3000平方米)出售给丙公司(合同订立于2006年2月),并在2006年7月房屋竣工后将一层交付给丙公司使用,丙公司装修后建成了商场并开始经营。
双方向政府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过户但尚未完成。
乙公司于2006年10月起诉甲公司要求履行合同,于12月获得法院生效的胜诉判决,并于同月办理了变更登记。
2007年5月,乙公司诉请丙公司将自己所购买的200平米的位置搬空,并补偿自2006年7月起至实际搬出之日止因占用该部分房屋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请分析乙、丙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
2.(本题分值:15分)上海的甲贸易公司与日本的乙公司有长达6年的合作关系。
乙公司从甲公司每年进口大量的工业产品,而甲公司按照乙公司的需求向许多不同的厂家订购后,转手向乙公司交货。
由于乙公司需要的产品种类繁多、要求各异,一般的做法是,乙公司年初向甲公司提出本年度所需要的产品名称、交付时间、数量和价格后,甲公司按照要求提供样品,乙公司认可后双方再就每种产品签署单独的“确认书”,具体说明各种细节,包括交货时间、地点、付款方式等,其中的数量、价格和年度购货计划一般相同,但偶尔也会根据市场状况有一定的调整。
2006年年初,乙公司提出的购货计划中列出了“空头拖鞋”等二十多种产品(以及拟采购的数量、价格),于是甲公司与浙江的丙公司订约采购“空头拖鞋”,数量与乙公司的购货计划相同,并要求其先做出样品。
丙公司做出的样品经甲公司提交乙公司后,乙公司突然表示因为自己改变了经营品种,不再需要购货计划所列的任何产品,因此结束双方的全部合作关系。
甲公司不得不与丙公司协商解除了合同,并赔偿丙公司损失20万元。
现甲公司要求乙公司赔偿自己的损失。
请分析甲、乙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
3.(本题分值:15分)甲化肥生产公司与乙公司于2007年1月2日订立合同,销售一批复合肥,单价每公斤4元钱,共10万公斤,约定的交付时间是2007年5月20日,货到10日内付清全款。
在2007年3月之后,国内的化肥供应突然大规模减少,因此,尽管甲公司的生产成本基本未变,但是此类化肥的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到大约每公斤9元钱。
甲公司于5月10日要求乙公司适当加价,遭到拒绝。
于是,甲公司在2007年5月15日发函给乙公司表示拒绝交货。
请分析甲、乙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
北京大学法学院2005级本科生债权法期末考试参考答案2006-2007年度第2学期任课教师:葛云松一、判断正误1.错误。
合同(债权合同)是债的一种发生原因(法律事实),而非债的一种。
2.错误。
构成无因管理。
因为,甲将乙送医的行为符合乙可推知的意思,构成无因管理。
送往“老军医”处而非正规医院仅仅是管理的方法不适当,应承担债务不履行的责任。
应区别“事务的承担”和“事务的实施”。
3.错误。
双方虽然是买卖合同,但是提供合格的塑料袋是超市的从给付义务(或者答成附随义务),塑料袋破损构成债务不履行,应承担赔偿责任。
(或者:基于《合同法》156条,商场构成违约。
)4.不准确。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商品房司法解释》第三条规定了此类广告可能构成要约,但是既然甲这里明示为“要约邀请”,原则上应作此解释。
当然,依照意思表示解释的方法,如果一个合理人会合理地认为此广告为有约束力,那它就构成了要约,而不应拘泥于广告所载文字本身。
这样,双方的合同中有此内容,因而乙有权要求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5.错误。
所谓优先受偿权,乃是指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偿的权利。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合同法司法解释》,虽然次债务人直接对债权人清偿,但是债权人并无优先受偿权,假如债务人破产,这些财产还是要作为破产财产。
6.正确(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此类合同无效后,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予以支持,这里发包人的“工程价款”义务并非合同义务,而是《合同法》58条所规定的合同无效后的折价返还计算方法,因此上述司法解释用了“参照”二字。
所以,题目的表述是正确的)。
(或者:虽然回答为错误,但是解答为合同无效,但是甲公司因为乙公司的给付而得利,因而乙公司有权要求甲公司返还不当得利,或者应折价返还其所获得的利益;或者直接按照上述司法解释的内容回答也可以。
)7.不准确。
自愿参加足球比赛,乃是同意他人侵犯自己的身体,其中也包括合理范围内的犯规。
所以,原则上甲无权要求赔偿损失。
但是,假如乙的犯规情节恶劣,甚至是以毁人健康为直接目的,那么,从“允诺”的解释来看,并不包含在内(即使包含在内也因为违反公序良俗而无效),则要承担责任。
8.错误。
丁只有权要求甲赔偿损失,因为,行为乃是甲一人实施,并不构成共同加害行为,也不存在共同危险行为。
二、合同设计本合同的难题,主要在于那些“没有反应在公司帐簿中的债务”,也就是那些A、B、C 故意向D隐瞒的债务,以及A、B、C并不知情的债务(比如甲公司过去出售的产品,因为存在瑕疵而已经或者将来造成消费者损害,须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受害人将来才向甲公司提出要求)。
基于法人制度的一般原理,甲公司对潜在债权人的债务(如果有的话)乃是其自身的债务,而不是股东的债务,因此股权的转让,并不是债的主体的变更。
所以,潜在的债权人仍然可以在股权转让后要求甲公司履行债务。
基于债的相对性原理,A、B、C与D之间的股权买卖合同并不能够直接处分甲公司的财产和债务,因此无法约定甲公司的债务由A、B、C承担。
并且,即使要求A、B、C在转让股权之前以甲公司名义将其甲公司的所有债务(已明确告知的50万债务除外)转让给A、B、C三个人,也会因为(免责的)债务承担的生效须取得债权人同意而无法达成(A、B、C故意隐瞒债务时,自然不会去征得债权人的同意;A、B、C不知情的甲公司债务,自然无法去征得同意)。
因此,尽管D最希望的是甲公司摆脱作为那些潜在债务的债务人地位,希望潜在债权人只能去找A、B、C主张权利,但是这一点在法律上是无法做到的。
D只能在此前提下尽量保障自己的利益。
所以,股权买卖合同中可以约定:(1)A、B、C向D保证甲公司在某个特定时点(比如股权买卖合同订立之日)之前不存在任何其他债务,如有隐瞒则愿意根据法律上关于欺诈的规定承担责任;(2)将来如有第三人向公司主张债权,而该权利的发生原因存在于上述特定时点之前,则A、B、C有义务以合理的方式协助甲公司查明事实、进行必要的谈判或者诉讼,如果应予清偿,则由A、B、C以“第三人清偿”的方式直接向债权人清偿;(3)假如A、B、C不配合甲公司这样做,或者拒绝对债权人清偿,或者因为任何原因而导致甲公司不得不对债权人进行清偿的,对于甲公司因此而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因为清偿债务本身、调查、谈判、聘请律师等),A、B、C应当全额赔偿给D;(4)对于上述义务与责任,A、B、C承担连带责任;(5)(为了避免A、B、C将来无资力)A、B、C应当向D提供一定方式的特别担保,比如设定抵押、质押、第三人保证,或者,D应付的价款150万元并不一次性给付,而是分期支付,比如,如果A、B、C能够接受,可以留下一笔价款(比如50万元)到2年之后才支付(这是基于诉讼时效的考虑,即,即使存在潜在债权人,2年之后一般也超过诉讼时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