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PPT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PPT


高中生物课程总目标
*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 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 会方面的应用; *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 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 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 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作好必要的 准备。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徐作英
四川师范大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拿什么奉献给 你 ——未来的生 物学教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生物教育相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 生物教师的备课 生物教师的教学实施 中学生物学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中学生物学校外活动 中学生物教育科学研究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 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 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领 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术语解释
案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内容涵蕴上看—— 课程标准: 以学生全面发展 为中心
关注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大纲: 以教师教学工 作为重点
侧重知识技能的获得 是教学应实现的“预期 目标” 教学内容纲要以及教学 工作提示
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 低标准”
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阐 释
间接的、指导性、弹性的 “规范”
直接的、统一的、刚性 的“控制”
绪论
一、《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课程性质
二、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三、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一)角色转变: 由学生……教师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动参与+加强实践+教育实习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地位、价值:
是学科课程: *初中生物-全部必修 *高中生物-内容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 *既是科学课程的范畴,又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课程旨在: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国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地位: *初中是自然学科中课时最多,2-3学时/周; *高中与其它自然课程学分相同,3学时/周 价值: *既有本学科的特点,又有泛学科的特征: 技术/数/理/化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附录 学习目标的说明
三、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 与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比较
从框架结构上看——
课 程 前 言 标 准 教 学 大 纲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 教学建议 实施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 录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时安排 教材与评价 教学目的
从思想观念上看——
由 由 由
精英教育 学科知识本位 侧重认知层面
走向
大众教育 学生发展本位 关注整体素质
走向 走向


指导教师教学工作
统一的、硬性的规定
走向
指导课程实施过程
走向 开放的、灵 活的管理
现行大纲内容案例
新标准内容案例
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根的结构和功能 •叶的结构和功能 •茎的结构和功能 •花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 面向全体学生 ● 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 素养
● 倡导探究性学习
可以从以下方面
理解课程标准的涵义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 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
它是国家(有些国家是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 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绿色植物的一生
• 绿色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 •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有关植物类群的知识 则从“生物多样性”的角 度加以阐述。
•果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的类群: 藻类、苔藓、蕨类、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 被子植物的分类)
第四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一、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二、不同层次的目标
三、课程开设时间的安排:初一、初 二开设,初三、高一停,高二开设.
地方课程 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计划框架
第三节 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和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一、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什么是“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具有法定性质的 课程文件。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 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 理和评估课程的基础。
生物课程的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 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 环境保护及其它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 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 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
一、国家集权式与地方、校本课程相 结合的方式设置 二、以分科课程-生物、化学、物理、 地学设置. or以综合课程设置-综合理科/科 学/自然科学.
宏观目标 →宏观目标→中观目标 →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
教育方针 生物学课程 或教育目标 目标或学校目标 ↑ 国家制定 ↑ 学科课程 专家制定 单元目标 或学段目标 ↑ 教师制定 章节教学目标 ↑ 教师制定 ↑ 教师制定 课时计划 教学目标
三、中学生物学的课程目标
初中生物新课程的总体目标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 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 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 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 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生物课程标准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路 五、生物圈中的人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八、生物的多样性 九、生物技术 十、健康地生活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二、课程具体目标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三、生物与环境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