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针刺伤,预防筑健康针刺伤是在医院内所有的医疗锐器所致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我们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可导致20多种血源性疾病,最严重的是感染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
当针刺伤发生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我们是捍卫健康的忠诚卫士,是驱除病魔的圣洁天使,面对可怕病魔肆虐横行时,我们用瘦弱的身体组成一道钢铁长城。
我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日夜穿梭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病房)上。
面对患者痛苦的呻吟,我们摘除口罩只为传递那份炙热的爱心。
面对患者危急的抢救,我们不慎针刺手指只为争分夺秒与死神斗争。
面对患者焦急的等待,我们二次分拣医疗垃圾只为节约时间赢得患者舒心。
面对患者绝望的眼神,我们没来得及戴手套就清理痰液只为挽救垂死挣扎的生命。
我们日夜奋战在临床一线,内心深知针刺伤的风险与危害,单常以繁忙为借口,以救治为掩饰,以考核为形式,以违规为习惯。
忘却了标准预防的意义,忘却了病菌吞噬生命的风险,忘却了关爱自己的责任。
不幸就在心存侥幸的那一刻发生了,那无数个病毒与细菌面目狰狞,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对我们残暴虐杀。
超负荷的压力,夜班的煎熬为敌人提供了枪支弹药,潜伏的细菌、病毒攻破了我们皮肤,突围了我们机体的免疫防线,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梅毒、多重耐药菌、超级细菌-----她们在我体内汲取丰盛营养病快速繁殖,复制,突变。
吞噬生命的恶魔让我们的青春不再靓丽阳光,我们如花的容颜变得憔悴枯黄,我们以自己的健康为赌注,收获了无限的苦楚与悔恨。
血泪写成的教训足以告诫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还能一成不变,明知故犯吗?我们刻不容缓必须立即改变!执行标准预防,远离针刺伤,不再让细菌及病毒把我们吞噬遍体鳞伤。
我坚信您可以改变无论你多忙,洗手规范记心上,执行指征不能忘。
无论你多急,时刻杜绝针刺伤,细菌病毒要预防。
无论你多强,伤口处理不慌张,上报流程按规章。
无论你多累,医疗垃圾不可堆,二次分拣最危险。
无论你多美,口罩帽子不可没,保护患者爱自己。
随意侥幸必危险,防护警惕报安全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标准预防必行之于严,必操之于细,必束之于规,必记之于心。
你是不是不想留有任何遗憾工作本该如此,远离针刺,呵护自我而拿生命做赌注。
付出生命的我的病毒心中唯有窒息呼叫分秒必争我但您又何曾想过只有呵护自己才能救治他人。
您日夜繁忙付出的同时可曾想过,您的敌人是细菌病毒您是否没有遗憾但绝不能不怕被感染的风险。
,您在繁忙时,您总是预防呼吸道,标准预防,,但我要改,忽视每个细节,我要规范洗手,戴口罩,我要开始规范洗手。
重新开始小心弃置:用过的针头、不应用手套回针帽、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不应将针头从一次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
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 医疗操作环境: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机率,如使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3 医疗废品的处理:用过的针头分离后要妥善放置,最好放在锐器盒中;使用过的针头不要复帽;做比较危险的操作时戴手套。
医疗一位刚给乙肝病人做完穿刺操作的护士,回护士站处理针头时不慎被针头扎伤,护士立即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持续冲洗伤口至少5分钟,用0.5%碘伏(或者75%乙醇)消毒伤口并进行包扎,最后去院感科填写针刺意外报告单,报体检中心和医务科备案。
而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国家,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
根据我国毛秀英等曾对1075名临床护士做回顾性调查,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丙肝近年来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虽然大部分医务人员都能正确认识到被HIV或HB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很有可能发生感染,但仍有少数人认为针刺伤的最大危害是伤口感染和感染其他疾病,还存在侥幸心理,针对刺伤的危害认识不够,所以要加强对护士职业防护的培训和教育,改变过去护理教育为患者服务不怕脏的观念,树立“关爱你的病人,关爱你自己”观念,告知护士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体液经伤口感染操作者,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而且传染病病人有些疾病都可以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
因此,教育护士在工作中清楚自己面临潜在的危险,把每一个针头都视为感染性针头来对待,增强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从根本上预防或减少护士针刺伤发生,使自己免受各种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2 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安全防护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安全防护据相关健康报告显示,在护理工作者中有2.5%的HIV感染病例和40%的乙肝、丙肝感染都源于意外针刺伤害,而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HCV和HIV,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好防护工作。
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锐利器械,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工作繁忙或在抢救病人时,极易忽略个人防护,受到针刺伤害。
而在工作中规范安全操作流程,掌握锐器和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法,针刺伤害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
意外针刺伤易发生时间是针头从病人体内拔出到被舍弃或套在永久套上保护这段时间。
2.1注射器使用后不要重新套上针冒。
当针头从病人体内拔出时,护士为了他人或为了毁形,护士套回针冒,这一操作如果稍有不慎重,会造成护士受伤,特别是传染科护士、所以套回针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因此,要让护士认识到套回针冒的危险性,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护士套回针冒或不套回针冒,对降低或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是非常有利的。
正确处理针头注射器使用后要立即将用过的针头丢入不能穿透的、防漏的密闭锐器盒内,以减少锐器暴露时间,减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锐器盒应放在利器使用的地方,以便于使用,当收集到容器容量的3/4时应停止使用,立即更换。
更换时要确保盒盖关闭严密,并送指定地点统一毁形和焚烧。
千万注意任何时候都不能用手弯曲、损坏或弄直针头,更不能随便把针头丢在一般的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他人。
3 针刺伤后应急处理如果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挤出刺伤部位的血液,然后用肥皂清洗伤口,并在流动的清水下反复冲洗后消毒包扎。
并在伤后48小时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再根据病人的检验报告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血液的定期检查。
可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应于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标志物检查,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
可疑暴露于HCV感染血液、体液时,应尽快做HCV抗体检查,3个月后取血检测HCV-RNA;可疑暴露于HIV感染血液、体液时,及时将暴露时间报告有关机构进行处理。
4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4.1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现预防为主原则。
各科室对不慎被锐器刺伤的医护人员进行登记、报告管理。
清楚地记录针刺伤的发生时间、地点及经过;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处理方法等,以及是否实施了预防用药,进行了血液检查及随访。
4.2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规章制度和防范细则,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从而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和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4.3加强护理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应从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入手,强化风险防范与化解教育,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忽视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减少内部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风险。
5 尊重患病的护理工作者职业道德要求护士要努力护理好每个病人,不能因其所患的疾病而歧视病人。
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个护士可能或已经患乙肝、艾滋病或其他传染病而歧视她。
国际劳工组织指出,一个护士感染HIV不是他职业生涯的结束,只要他身体健康,我们就应当保护她继续工作的权力。
总之,随着医学科技进步,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医护人员重视。
因此,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保健,免受感染之苦,更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
护理管理层要制订完善职业防护教育制度,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制度,锐器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
完善各项防护措施,预防疾病从病人传播至医护人员,加强预防和控制由锐器刺伤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使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
目前社会盲目崇拜科学和生产力,缺乏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
我们应当把卫生职业安全工作上升到人文道德的高度,如果人文精神不能回归到人文道德的高度,如果人文精神不能回归到全社会,那么我们就很难做到在追求生产发展的同时,实现对人自身生命的尊重,充分体现了我院护理职业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职业安全专题研究的前瞻性。
同时我院感染病科袁素娥护士长流利的英文主持赢得了参会人员的喝彩,展现了湘雅国际化的面貌。
士针刺伤的防护临床护士是置身于特殊职业环境的特殊群体,与病人密切接触,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作为每一位医护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切实改善工作中不良的个人习惯,规范操在医院工作的临床护士,因工作的特殊性,经常面临着许多职业危害,其中针刺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这与工作中必须要接触的注射器、穿刺针等锐器有关,再加上经常接触或处理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一旦针刺伤发生,便会导致令人生畏的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血源性疾病传播,并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持久的心理负担。
经作流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才能拥有一个健康、愉快、安全的工作环境!因此,针刺伤及其危害已成为当今临床护士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
据有关研究所示,临床护士80%患传染病都是由于被针刺伤所致,每年因针刺伤导致血液性传播造成护士死亡超过几百人。
临床工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繁忙琐碎的基础护理操作中所造成的职业感染日益严重。
我国是乙肝感染高发国,感染率达60%,乙肝携带者有1.3亿,针刺伤是0.004ml血液就可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刺伤而发生乙肝的危险性为1/5,而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并且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存在。
针刺伤不仅造成受伤者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造成受伤者严重持久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
可见临床护士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4],临床经验不足有关,如丢弃注射用针时,套回针头帽时;用完针头尚未放入利器盒内;整理清洗用物时;徒手分离针头时;给不配合的患者注射或拔针时;静脉留置针穿刺中拔出针芯时;利器盒过满等导致刺伤自己或他人,或者是穿刺时紧张被针刺伤。
(3)个人因素:护士多次发生针刺伤也与护士的不良习惯,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工作经验少,性格急躁,心理素质差等因素有关。
(4)缺乏规范、持续的防护教育:国内外调查显示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5],特别是针头从体内拔出到放入利器盒内发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