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穴位按压治疗厥脱45例

穴位按压治疗厥脱45例

穴位按压治疗厥脱45例廖晓华(自贡市中医院急诊科,四川自贡643200)【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压治疗厥脱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5例厥脱患者,采用穴位按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同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结果治愈31例,占68.9%,好转11例,占24.4%,无效3例,占6.7%,总有效率93.3%。

结论穴位按压治疗厥脱患者,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可靠,能起到急救作用,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厥证;穴位按压;治疗结果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0-1507-02中图法分类号:R514.6文献标识码:B厥脱是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欲吐欲便、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脉微欲绝、血压下降为主的病证[1]。

多因邪毒内陷或误食食物,或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以及劳倦内伤,心气衰、心阳不振等原因引起。

西医中的休克、虚脱、晕厥、中暑、低血糖,可参考本病症进行治疗护理。

本院于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穴位按压同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治疗厥脱患者4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45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年龄14~81岁,其中男21例,女24例,其中气厥型19例,寒厥型10例,血厥型8例,热厥型5例,阴阳俱脱型3例。

45例患者就诊前均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

1.2方法将患者置于头低足高位,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畅通,操作者用大拇指指尖按压人中穴,以每分钟掐压20~40次,每次连续0.5~1.0s为佳,给予节律性刺激,即用力0.5~1.0s后松力,然后再用力再松力,如此反复每分钟20~40次,同时配合按压合谷、足三里、内关等穴,直至患者恢复即可。

厥脱患者病情较严重,在采用穴位按压的同时积极进行其他急救措施,如保持气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给予参麦针静脉滴注益气养阴,给予参附注射液、醒脑静针达到回阳救逆、醒脑开窍的作用。

1.3疗效标准治愈: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四肢温暖,尿量正常。

好转:神志清楚,血压欠稳定或需升压药维持,肢暖无汗;无效:神志、血压、肢厥无好转或病情加重。

2结果治愈31例,其中气厥型14例,寒厥型6例,热厥型4例,血厥型7例,占68.9%;好转11例,占24.4%;无效3例,占6.7%,总有效率93.3%。

3讨论厥脱的病因复杂,病情危重,其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

《景药全书·厥逆》亦认为:“厥逆之证……即气血败乱之谓也[2]”。

“人中”穴又称“水沟”穴,位于面部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

人中属督脉,位居任督交接处,督脉入脑,上颠,取之以接续阴阳经气,有开窍醒脑作用[3]。

有节律性连续刺激人中穴,能使动脉血压升高,在危急情况下,升高血压可以保证机体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维持生命的活力。

适当有节律刺激人中穴,也有利于呼吸活动的运行。

然而,人中穴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是有利的,如连续刺激引起呼吸吸兴奋或抑制,均可以导致呼吸活动暂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避免刺激手法的应用。

合谷,足三里分属手足阳明经原、合穴,阳明系多气多血之经,取之可以推动气血循经上注清窍而醒脑。

内关属心包经,具有升压和改善心功能作用[4]。

厥脱是危急重病症,在积极救逆固脱时,必须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必要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如神志、意识、血压、尿量、肢体温度及汗出情况,以判断患者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

穴位刺激人中、合谷、内关等穴在救治厥脱患者过程中,方法简单安全,能改善机体心血管活动和呼吸活动,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此方法值得推广。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5月30日第28卷第10期J Mod Med Health ,May 30,2012,Vol.28,No.10异位妊娠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年龄趋于年轻化。

因此,输卵管保守手术常用于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但有发生出血、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ectopic pregnancy ,PEP )的潜在危险。

笔者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加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 )治疗输卵管妊娠69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69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生育要求,年龄18~36岁,平均(26±3.45)岁。

停经35~62d ,其中有剖宫产史5例,曾有异位妊娠史行一侧输卵管切除1例。

1.2入选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无活动性出血,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无凝血功能障碍;(2)输卵管妊娠包块小于5cm ,未破裂(不包括间质部妊娠);(3)无严重的盆腔粘连;(4)有生育要求,强烈要求保留输卵管,了解保守性手术有发生PEP 的可能,排除卵巢妊娠、腹腔妊娠、肠管妊娠等。

1.3手术方法采用德国狼牌内窥镜及摄影成像系统、CO 2气腹机、冷光源、通液器、腹腔镜吸引器及相关手术器械。

采用全麻或者持续硬膜外麻醉。

常规腹腔镜操作,术中尽快吸尽积血,全面检查盆腔情况,分离粘连,明确异位妊娠的部位和类型,决定手术方式。

所有患者术毕均于输卵管妊娠部位下方系膜内注射MTX 50mg 加生理盐水10ml 。

(1)峡部及壶腹部妊娠造口术:于输卵管妊娠包块表面最膨胀且壁薄处,沿纵轴双极电凝做电凝2~3cm ,用剪刀线性剪开,然后小心钳出妊娠组织及血块,完整取出放于标本袋内,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管腔,在输卵管切缘有出血的部位以双极电凝止血,切口小的不缝合,切口大管腔暴露明显的用4-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

(2)伞部妊娠予以伞端切开取胚术或挤压术:用剪刀自伞端线性剪开,暴露妊娠内容物,完整取出,冲洗管腔,电凝止血,切开的伞部电凝外缘浆膜使其外翻;也可用无损伤钳自输卵管近侧向伞部挤压,使妊娠囊从伞端完全排出。

1.4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第3、7天复查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及血常规,未转阴者继续追踪观察直至转阴,术后第1次月经干净3~7d 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

2结果6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无中转开腹。

69例手术患者中输卵管壶腹部妊娠43例,峡部妊娠23例,伞部妊娠3例。

术中同时分离盆腔粘连50例。

手术时间40~85min ,平均(55.62±18.62)min 。

术中失血量30~160ml ,平均(97.31±30.15)ml ,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8~26h ,平均(17.25±7.21)h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 。

所有患者均经病检证实为输卵管妊娠,术后3周内血β-HCG 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未发生一例术后出血及PEP ,术后患者未发生白细胞减少等化疗不良反应。

术后56例来院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其中41例双侧输卵管通畅,12例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2例患侧通而不畅,1例双侧均不通畅,输卵管通畅率73.21%。

3讨论由于阴道B 超诊断技术的提高、快速而敏感的血β-HCG 的检测以及妇科医生对异位妊娠警惕性的提高,大多数异位妊娠能够在早期做出诊断,为异位妊娠早期的保守手术治疗提供了条件。

随着内镜操作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正逐步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切口、术后粘连少等优势,已经成为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

手术方式有输卵管根治术和保守性手术,有学者认为保守性手术优于根治性手术[1]。

对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妇女,可以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保留输卵管不仅为患者的生育提供了希望,还有利于卵巢的血供。

本研究发现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而且术中同时分离粘连,术后输卵管通畅率高达73.21%,为今后生育创造有利条件,尤其适合于年轻未生育患者。

腹腔镜保守手术的术式可以采用输卵管造口术、缝合术、伞端妊娠组织挤出术、伞端切开取胚术等[2]。

国外Seifer 等[3]研究输卵管线性造口术后是否需要进一步缝合,发现缝合术除手术时间长于未缝合术患者,在输卵管通畅率、粘连率、输卵管瘘及再妊娠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输卵管切开后可以不缝合。

笔者采用输卵管造口术仅4例因切口过大而采用了缝合术。

术中输卵管切开时,切口以1~2cm 为宜,过小不宜清除管腔内容物;操腹腔镜保守手术加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69例临床分析何慧英,何立琼(洪雅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洪雅62036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加用甲氨蝶呤(MTX )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腹腔镜保守手术加用MTX 治疗输卵管妊娠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9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加用MTX 治疗,术后3周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恢复正常范围,未发生一例术后出血及持续性异位妊娠,未发生白细胞减少等化疗不良反应,术后输卵管通畅率73.21%。

结论输卵管妊娠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加用MTX 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保留输卵管完整性,可作为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关键词】妊娠,输卵管;腹腔镜检查;甲氨蝶呤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0-1508-02中图法分类号:R714.221文献标识码:B 参考文献[1]单南英,冯运华,郑平.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2]张桂兰,何少平,庞永诚,等.厥脱的辨证施护[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5):80-81.[3]朱现民.人中穴的急救应用探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0):1594-1596.[4]戴珍.内关穴临征应用探析[J].江西中医药,2003,34(4):36-37.(收稿日期:2012-02-08)(本文编辑:周丽)·1508·。

相关主题